挖土小能手如何建造电梯:田林社区有这么一群加梯 达人
挖土小能手如何建造电梯:田林社区有这么一群加梯 达人图说:开工仪式在田林社区,一台台电梯向上攀升,在打下的“地基”里有社区加梯“达人”的一半功劳。他们星星点点散落在社区的各个楼栋里,在琐碎难缠的加梯工作中,一遍遍向居民解释,一次次上门宣讲,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和风细雨和巧妙智谋。他们有的擅长“感情牌”,想方设法为居民解决难题,有的是“技术控”,解读加梯技术难题,也有的兢兢业业为居民管好加梯“钱袋子”......他们构筑了加梯的“智慧群”。图说:田林十三村与通常先咨询居民意见的顺序不同,王清源的工作是“倒过来”做的。他与居委会、居民志愿者先一家家找电梯公司,一次次洽谈、比价、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家公司,把价格压到75万元。“为啥这样?加梯工作要巧用智慧,先了解各家电梯性能,把价格谈下来,这样跟居民接触心里就有底了,毕竟价格是最敏感的因素。”电梯品牌定好了,居民们的问题也来了:加装电梯会不会影响我家的采光和通风?会不会有很大噪音?特别是住在1楼的居
幸福就快要“一键直达”了!这些天,一车车的电梯轿厢装在卡车里,停在田林十三村门口,居民们都跑出家门来“围观”:我们终于要跑进“电梯新时代”了!徐汇区田林街道加梯办负责人张道庆在一旁笑说:街道今年签约了51台新装电梯,开工了35台,年底有31台要竣工!“之所以老房加梯能‘走量’,靠的是社区一群加梯‘达人’的智慧‘走心’!”
图说:田林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群英谱”。田林街道供图(下同)
田林街道是个大型的居住小区,大多数房子都超过了20年房龄,居民中老年人比例也超过了30%。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落地见效,田林街道成立加梯工作小组,启动老房加梯工作。街道梳理了区域内941个门栋,发现可加装电梯数是456个。加装电梯本质上是居民自治的过程,田林街道以党建引领、政府推进、各方参与的举措,搭建居民自治平台。加梯“达人”们毛遂自荐,用智慧巧解各种难题,推动了加梯“多点开花”。
王清源指着白板上粘贴的3张表格说:“你看,所有楼房的签约情况都在这里,不过现在我们已了然于胸。”在这份“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居民区加装电梯居民意向汇总表”中,汇总了37个单元的居民加梯意向,表格用彩色笔分类标出:绿色的已经同意,红色的不同意,橙色尚在摇摆中……现在25个单元签了合同,已经开工的15台最快明年春节前后可以竣工使用。王清源是田林十三村业委会主任,也是热心公益的退休党员志愿者,更是这次加梯中的加梯“达人”。须发皆白的76岁老王很实在:想法很简单啊,就是为社区做点事,再说年纪大了多动动也有益身体健康啊!
图说:田林十三村
与通常先咨询居民意见的顺序不同,王清源的工作是“倒过来”做的。他与居委会、居民志愿者先一家家找电梯公司,一次次洽谈、比价、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家公司,把价格压到75万元。“为啥这样?加梯工作要巧用智慧,先了解各家电梯性能,把价格谈下来,这样跟居民接触心里就有底了,毕竟价格是最敏感的因素。”电梯品牌定好了,居民们的问题也来了:加装电梯会不会影响我家的采光和通风?会不会有很大噪音?特别是住在1楼的居民,对这类问题异常敏感。王清源召集部分居民到杭州,实地考察电梯厂家和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在了解了电梯的运行原理、构造,特别是现场乘坐了电梯后,居民的疑虑便都烟消云散。
加梯过程中意愿征询是最“磨人”的。王清源举了一户住在4楼、30多岁小夫妻的例子,夫妇俩有个4岁的女儿,他们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装电梯。加梯小组上门了几次,怎么说不通。老王出马,巧用“攻心战”:“今后电梯装好了,你家女儿要是问‘爸爸妈妈,为何我们家不能乘电梯?’你怎么回答呢?这种心理落差会不会给她留下阴影?”王清源一番话说得男主人一下语塞。第二天一早,他找到老王,“跟老婆商量了,我们同意装!”
在田林社区,一台台电梯向上攀升,在打下的“地基”里有社区加梯“达人”的一半功劳。他们星星点点散落在社区的各个楼栋里,在琐碎难缠的加梯工作中,一遍遍向居民解释,一次次上门宣讲,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和风细雨和巧妙智谋。他们有的擅长“感情牌”,想方设法为居民解决难题,有的是“技术控”,解读加梯技术难题,也有的兢兢业业为居民管好加梯“钱袋子”......他们构筑了加梯的“智慧群”。
图说:开工仪式
居民对加梯,愿意出资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愿意的原因却有千万种。如何“破冰”?田林十二村的“达人”宋利祥的“秘籍”在于:打好“感情牌”,提升加梯“支持度”。宋利祥是42号加梯三人小组成员,他开玩笑说:田林十二村是有名的智慧社区,我们加梯工作当然也要“智谋巧取”。
底楼居民缺少“获得感”?老宋就告诉对方:街道推出惠民政策,为作出牺牲的一楼二楼美化公共空间。“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地面、新换窗户,美化后的底楼环境可以‘秒杀’很多商品房。再说加梯后居民都乘电梯上下楼,不再经过底楼了。”老宋的“智慧大脑”总能在“三人小组”中燃出火化。他的体会是调研要做得细,每户居民的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心理状态等等,都要心中有底。有户居民听说要出3万多,坚决不同意。宋利祥就“主攻”态度有些摇摆的女主人,告诉她加梯不仅有政府补贴,还可使用公积金。“那一瞬,她的眼睛一亮,忙不迭问:真的吗?我就知道这回有戏了。”果然,没多久,男主人主动找上门来,签下了字。42号有位老人身患重病,宋利祥每次看到她出门买菜,都要帮忙把菜拎到楼上,放到老人的家门口。一次在攀谈中他得知老人的经济状况窘迫,又来回奔波帮她申请了补贴。老人感动了:“虽然我没钱,但我可以让女儿帮助我出。”
田林十二村第一批的4台电梯前些天开工了,居民们喜不自胜:邻居之间“隔门不隔心”,加梯让我们的关系更紧密了,加梯楼变成了“同心楼”。“套用《天路》的歌词,从此楼不再高梯不再难爬,阳光洒进我们每个人的心!”
新民晚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