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折叠的“折”字,在有些金文里,是一把斧子砍断了两棵草,考虑到斧子可以替换成锄头,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锄草,原来“折”字最早是干农活儿的意思。但在甲骨文里,被砍倒的似乎变成了更大的东西,到秦始皇这个问题彻底清晰了,被砍的变成了一只手,非常可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说明随着古人冶金技术的发展,他们能砍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接下来我们讨论讨论人们使用的工具。首先是“斤”字,几斤几两的斤。在甲骨文里,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这是一把斧头,有把手、有斧刃,斧刃向左,证明是右手握的,砍向左边。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里这个字还代表“锄”,锄头的锄。这说明那时候锄头和斧子是不分的,都被拿来干活儿。如果在这个人的双手之间点上两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母亲的“母”,没错儿,女和母,在古文字里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那两点。而那两点表示哺育孩子的乳房,表示这是一位母亲。如果人们要把自身表达出来,会说“自己”,那么在古文字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1)

拿最简单的“”字来说,不少人认为这个字的来源是人类迈开两条腿走路,看着也确实像。但看看甲骨文写的“人”,就能看出来不是两条腿,而是一条站着的腿和一个稍微往前探出来的胳膊,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人在田野上站着。

那么,从来的从,“”字,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站着。有意思的是比一比的比,“”这个字,它不能用两把匕首去解释,在古文字里,它和“从”字一样,也是两个人站在一起,不过头要昂起来一点儿,像是两个人在比谁更高。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字儿,它同样是两个人站着,他们背靠背,面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北”最初的意思,是背后、后面儿。那它后来怎么特指北方了呢?因为寒冷和沙尘都来自北方,中国最早的房子和宫殿都要坐北朝南,来抵御北方吹来的寒风,皇帝上朝,也必须要面朝南,背对北。这样的话,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人们的背后就经常对着北方,所以“北”这个字儿,就慢慢有了特定的方向属性。

我们刚才讲的这几个字儿 ,看它们最初的形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里面的人都站着。还有的字,人是跪着的,女人的“”字,就是一个人跪坐在地上,双手交叉,好像在干着什么活儿。

如果在这个人的双手之间点上两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字,母亲的“母”,没错儿,女和母,在古文字里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那两点。而那两点表示哺育孩子的乳房,表示这是一位母亲。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2)

如果人们要把自身表达出来,会说“自己”,那么在古文字里,“”字是不是也是人的形象呢?我们从别的地方兜过来谈。西方人说到自己,一般会拍拍自己的胸脯,让别人注意到自己;我们中国人呢,则是指指自己的脸,特别是指指鼻子。骂一个人,我们也说指着他的鼻子骂,不会说指着胸脯骂。

为什么指人要指鼻子呢?因为自己的“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鼻子。它不是“目”字上加了一点,和眼睛一点儿关系也没有。鼻子的形状很多,有高鼻子、塌鼻子、肥鼻子、瘦鼻子,一说到鼻子,大家就马上知道说的是谁。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自”,没有眼睛什么事儿,而是鼻子。

接下来我们讨论讨论人们使用的工具。首先是“”字,几斤几两的斤。在甲骨文里,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这是一把斧头,有把手、有斧刃,斧刃向左,证明是右手握的,砍向左边。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里这个字还代表“锄”,锄头的锄。这说明那时候锄头和斧子是不分的,都被拿来干活儿。

折叠的“”字,在有些金文里,是一把斧子砍断了两棵草,考虑到斧子可以替换成锄头,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锄草,原来“折”字最早是干农活儿的意思。但在甲骨文里,被砍倒的似乎变成了更大的东西,到秦始皇这个问题彻底清晰了,被砍的变成了一只手,非常可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说明随着古人冶金技术的发展,他们能砍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3)

士兵的“兵”字,上半部分依然是一把斧头,下半部分的两点,是两只手。这就是“兵”字的含义,两只手握一把斧子,去打仗。

另一个和斧子相关联的汉字,可能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就是“”,大王的王。“王”字三横一竖,上下左右都对称,从古至今它有各种各样富有哲理性的解释。有人说三横代表天、地、人,那一竖把它们连接起来,这个角色就是王。

但随着考古发掘的资料越来越多,人们发现,“王”字可能没有那么玄乎。它其实就是一把斧子,一把很大的斧子,“王”字最下面那一横,就是长长的斧刃。这种斧子被端端正正地吊到高处,斧刃朝下,唯一的作用是处死犯人。实际上,它是王权的象征,潜台词是说 王想处死谁就处死谁。所以说,“王”这个字虽然有各种特殊的含义,最开始也就是一把大斧子。

古人认为汉字是如何出现的(古汉字拾慧自)(4)

除了斧子,商周时代还有一种兵器非常流行,那就是戟。戟是什么样儿呢,我们在影视剧里可能都见过,就是一把匕首绑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可以刺,可以砍、可以钩。表示这种武器的文字是“戈”,化干戈为玉帛的戈,“戈”字从古至今没什么变化,即使我们看甲骨文,还是能一眼认出它来。

很多字和“戈”有关系。比如,武力的“”字,左下部分是个“止”字,停止的止,止表示脚,那么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一把武器把人家的脚给砍下来了,非常残忍,“武”字果然不怎么和平。还有戒烟的“”字,它最初的形态是戈下面有两只手,注意它和“兵”字不一样,“兵”字是两只手紧握斧子,而“戒”字是两只手捧着戈,还没有要去打仗,它更多的意思是警戒、警备。

更值得说说的是“”字,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之一。“我”字的右半部分,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戈”,《说文解字》说这个字儿表示一个人拿着一件武器。也有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学者说,这个字儿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受刑罚或者是两件武器撞在了一起。不管谁说得对,“我”字和武器之间亲密的关系是跑不了的。这似乎说明,那个时候武器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有武器,能战斗,才能自称“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