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经典诗歌致橡树(舒婷笔下致橡树)
舒婷的经典诗歌致橡树(舒婷笔下致橡树)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趋炎附势的凌霄花,诗人用橡树代表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橡树是诗人对理性中的爱人的象征。这首诗在首先,用“高枝”和“绿阴”意指橡树的高大威仪,魅力,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先表达了别人的爱情观点:为了附庸他人或者一厢情愿只知奉献的爱情
《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代表作,属于朦胧诗,但却没有朦胧诗的意味。
朦胧诗改变了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变得含蓄。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致橡树》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这应该是一首最为优秀的爱情诗,也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表达的意象鲜活感人,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
诗中独具一格地选择“木棉”与“橡树”为中心意象,将深沉刚劲的感情用细腻委婉的语言表达到意象之中。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它所表达的爱,是纯真的、炙热的、高尚的、伟大的。
诗人用橡树代表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橡树是诗人对理性中的爱人的象征。这首诗在
首先,用“高枝”和“绿阴”意指橡树的高大威仪,魅力,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先表达了别人的爱情观点:
为了附庸他人或者一厢情愿只知奉献的爱情
趋炎附势的凌霄花,
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
一厢情愿的泉源,
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在这些铺垫之后,舒婷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观点:
两个人的爱情应以个性独立、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做一株“橡树”旁边的“木棉”,
以相同的形象站在一起,
根和叶紧紧相连,
有风吹过,摆动枝叶,心意相通,
比肩站立,风雨同舟。
这首诗即使跟“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比,也毫不逊色。橡树和木棉坚定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崇高的爱情,有共鸣的灵魂和思想,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荣辱与共、相依为命。
诗歌以恰当贴切的比喻、以新奇瑰丽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的新形式,但却并非难懂晦涩,更是更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有开创性的意义。新奇中带着一种微妙的暗示和清新的灵气,不仅令人浮想翩翩,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这样精彩的爱情诗作值得我们一遍遍的赏析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