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宫住哪些人(十二宫不是每一个恶魔)
十二宫住哪些人(十二宫不是每一个恶魔)第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的前两个半小时,可怜的主角甚至连主角光环都没有;第一、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明显超出了爆米花电影的限制,一般人很难做到全程高能无尿点;由于确实记不到影片角色的名字,所以暂且用演员的名字来辅助下文的表达。✓破案三人组通常的犯罪片,一般都会把叙事重点放在警匪对决上,情节应该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画面应该血腥粗暴张力十足,结尾应该恶人伏法天下太平。但这部影片显然没有按照标准套餐配餐,它有好几个地方跟一般的犯罪片拉开了差距。
在学生时代,我非常热衷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雷蒙德·钱德勒、希区柯克,更加不惧或者说享受《沉默的羔羊》、《七宗罪》、《致命ID》、《恐怖游轮》、《电锯惊魂》等等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刺激,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走夜路的时间增多我越来越胆小,胆小到拒绝一切B级电影。
《十二宫》这部影片躺在我的想看清单中好久好久了。这周花了几个中午的休息时间,终于陆陆续续把这三个小时的电影刷完。
由于都是在午睡前刷的,且影片时间长、内容细节不少,因此看的时候并没费心地去理解和记忆,有史以来的看完后甚至连主角的名字都记不准确。
但神奇的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部优秀电影的认知和领悟,于是不得不感叹一句大卫出品果然精品。
由于确实记不到影片角色的名字,所以暂且用演员的名字来辅助下文的表达。
✓破案三人组
通常的犯罪片,一般都会把叙事重点放在警匪对决上,情节应该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画面应该血腥粗暴张力十足,结尾应该恶人伏法天下太平。但这部影片显然没有按照标准套餐配餐,它有好几个地方跟一般的犯罪片拉开了差距。
第一、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长明显超出了爆米花电影的限制,一般人很难做到全程高能无尿点;
第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的前两个半小时,可怜的主角甚至连主角光环都没有;
第三、它没有紧张扣人心弦的节奏安排,甚至连BGM都烘托得人昏昏欲睡。很多环节都在叙述、还原这个案件本身;
第四、在前两个小时基本是多主角设制,看不到重点中心,反而是那个猖狂的、连面都没露的、活在报纸上、电视中、人们嘴里的罪犯,牢牢占据着C位。
这个貌似如同主角一般的罪犯,他杀人几乎没有规律逻辑可言,作案的手法也各个不同。
比起一般罪犯来说,他更嚣张,他作案后还会给报社寄信,并且故弄玄虚地搞一些密码,将他的作案的相关信息写在公开信上。他甚至,还要求把他的事迹拍成电影。
影片本身不可怕,前面也说了,它确实没有犯罪片恐怖片合格的节奏、合格的BGM、合格的血腥暴力镜头。
但他最可怕之处在于,这居然是一个真实的案件。(论弹幕的好处)
是一个长达十几年都没有破掉的真实案件。
是一个长达十几年都没有破掉还等罪犯死了后才核实的真实案件。
前两个小时,都只看到那个猖狂的变态在杀人、寄信、挑战权威和公众,他享受将警察玩弄于股掌的感觉,享受公众的关注和恐惧——带着高高在上的蔑视。
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当中,他一直是那个狡猾的、永远抓不住的老鼠。
参与抓老鼠的选手有三个,分别是漫画家吉伦哈尔、记者唐尼、来自警局的正规军鲁弗洛。
很多人可能一看这个组合就心中了然,破案的核心必定在漫画家或者记者身上了,毕竟电影里的警察一般都是打辅助的。
整个影片说实话有点丧,几次三番以为接近真相了,但长长的进度条告诉我们,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通常是因为笔记不符(一个没有摄像头没有DNA技术的悲惨年代)而推倒对嫌疑犯的判定。
现实世界中的两小时,影片中的十几年,警察十几年的侦破已经厌倦,鲁弗洛的搭档撤飘。唐尼逐渐颓丧酗酒。最后只剩下吉伦哈尔还在苦苦坚持。这种坚持让人动容,也正是这种坚持将影片推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他立下誓言——“我要站在那个人(指十二宫)的面前,盯着他的眼睛,确认他是真凶。”
感谢自己长时间的坚持,影片最后半小时终于迎来了剧情的高潮和升华。抱枕和爆米花终于派上了用场。地下室那一段看得人汗毛倒竖,分分钟觉得吉伦哈尔要在那里嗝屁,但好在主角光环护体,他和观众都只是虚惊一场。
最终,通过一系列的间接证据的串联、推断,吉伦哈尔判断出了真凶。那也是警察鲁弗洛最怀疑的对象。然而,让人悲愤无力的是,司法永远不会因为间接证据和逻辑推断去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它只讲直接证据。
尽管已经基本确认,但是始终无法指控。吉伦哈尔只能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把自己这十几年的追凶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索命十二宫》,去间接告诉世人事情的真相。这展现了一个文艺工作从事者的无能为力,但他对世人的警醒也体现了文艺工作从事者潜藏的巨大能量。
在结尾处,吉伦哈尔去到罪犯工作的超市,近距离地看着他。两人眼神的交流从陌生的对视,变成一切了然于胸的你知我懂,导演和演员的技能在那一刻完全拉满。
当然,专业水平赞是一回事,但仅凭吉伦哈尔的推断就判断谁是凶手是不是有点草率?大卫当然不会这么草率,他通过人证给了观众肯定的答案。在圣诞节凶杀案幸存下来的男人,在警察给他看了一系列嫌疑犯的照片时,指认了吉伦哈尔推断出来的那个真凶。并且在警察问他有几分肯定的时候,回答8分。
至此,影片over
让人遗憾的是,三个小时的超长待机最终真凶还是没有伏法,中间还有很多的过场戏穿插让这部影片已经超越了一般简单犯罪片的范畴,它更趋近于一部节奏缓慢讲人性讲人生的文艺片了。
当看完这部影片时,你会发现,有关犯罪片的因素其实都已经被冲淡,反而是人性、或者说人生意义这些东西清晰明了得到了升华。这也是为什么我开始说的虽然连名字都记不住走马观花地看完影片,但一点也不影响我对它的理解和感悟。
最给人留下深刻烙印的是吉伦哈尔的固执的追寻,对凶手十几年如一日的追寻,对人生的意义的追寻。
追寻一个原本跟他没有关系也不在他责任范畴的事情,他的妻子不止一次地问过他,why
但是人生,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
其实人的一生,本来就并没有什么终极意义,我们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虚构的意义而活。只是这种意义,正是撑着我们向前走的动力。
好电影的存在,帮我们升华了——
“意义是虚构的,但是它却一点也不虚假,相反,为它执着无畏地奋斗,以此反抗无意义的人生,才是意义本身。每一个为之执着努力的人,汇聚组合成了这世上的万丈光芒。”
吉伦哈尔写的那本《索命十二宫》的书,是一个没有抓到真凶的故事,它有遗憾,却不绝望。每一个为自己认定的事拼命的人,是生活里真正的勇者,是这世界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