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自有时的诗词(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花开花落自有时的诗词(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铙宗颐在这首《优昙花诗》中说:我们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了两株昙花,每到夏末秋初的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就象白衣仙女下凡,芳香袭人。可是,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昙花,也叫优昙花。被称为"月下待友"、"月下美人",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斯里兰卡。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陡然心有戚戚焉。昙花深夜开放、翌晨凋萎,观赏期只有几个小时,每次看到昙花枯萎,总难免惆怅。然而,这就是昙花的命运。
夜读饶宗颐的《优昙花诗》:
异域有奇卉,托兹园池旁,
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
香气生寒水,素影含虚光,
如何一夕凋,殂谢亦可伤。
陡然心有戚戚焉。昙花深夜开放、翌晨凋萎,观赏期只有几个小时,每次看到昙花枯萎,总难免惆怅。
然而,这就是昙花的命运。
昙花,也叫优昙花。被称为"月下待友"、"月下美人",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肉质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斯里兰卡。
铙宗颐在这首《优昙花诗》中说:我们家莼园的荷花池旁,种了两株昙花,每到夏末秋初的月夜时分,昙花吐蕊,皎洁如霜,就象白衣仙女下凡,芳香袭人。可是,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美的花,却只开一个夜晚,次日凌晨就凋谢了,多令人伤感啊。
美好的东西,转瞬易逝,是真的令人伤感啊。
自古至今,多少人吟咏昙花,都感叹她太美丽,却又太短暂。比如:
《诗经·陈风·月出》:
寂寂昙花半夜开,月下美人婀娜来;
清代诗人袁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我家也养了一株昙花,养了有近七年了吧。从一片叶子开始,越长越茂盛。可是前四年,就是一直在长叶子,长得花盆都装不下了。我们把它安置在阳台向阳的角落,叶子就向天空伸展,最长的那枝几近2米。
第五年开始,每年昙花会开几茬。最多的一个夜晚,开了8朵。整个阳台仿佛被它们点亮,洁白芬芳。夜那么深,它们那么美,傲然地婷婷地却又悄悄地。前面的生长,似乎都是在为这一夜的盛开积蓄力量。
第二天一早,她们已经低垂下头,仿佛昨晚的美艳未曾出现过。
02 出名要趁早啊《法华经》上说,"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自古以来,优昙花是佛家圣洁之花。也许是因了这股仙气,每次赏昙花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一年,家里的昙花第一次只开了一朵,这一次打了4个花苞,我和先生都以为过两天才会开的,没想到这一个花苞这么迫不及待地抢先绽放了,在黑暗的夜里,它洁白地傲然地不顾一切的绽放了!
我赶紧拿起手机,拍了照片。每次见到昙花开放,我总是心情愉悦,因为养昙花虽然不难,可是等它们开放可不易,总得养上三五年才每年有花期。而要不错过它们的每一次昙花一现,就更需要准备和运气了。
先生说,这朵昙花有心机啊!它可能知道大家一起开的话,别人关注它的时间就会少了。独自一人先开放,先占了鳌头再说。
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往窗外看这么一眼呢,它不就默默地白开了吗?
先生说,抢先,当然是有风险的啊。你看,谁抢先做一件事情,不是抱着壮烈的心态,不成功便成仁。按部就班果然保险,可也未免太平庸了!
咦,这个解读有意思。我突然就想起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敢情这朵昙花就是这么想的?真是一朵壮烈的昙花啊。
养昙花的人,倘若不了解昙花的习性,恐怕在前两年就把它们给修剪甚至丢掉了。因为那叶子长得实在疯狂,又厚又重又似乎有刺,并不是那种讨巧的绿植。
就算留了它们,倘若不留心观察它们是否结了花苞,大概会什么时候开放,也很容易就错过了花期,它们盛开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
然而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节奏。有些花开于早春,有些开于寒冬;有些开于清晨,有些开于夜半。可那有什么要紧,只要开了,就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王小波特别爱这句话,他觉得把什么都规定死了,就无幸福可言了。也正是有了花期不一样的花儿,这个世界四季都有丰富的色彩呀。
人不也是这样么?
上午跟一个姐姐在聊天,她感慨:“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早早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并为之努力,特别开心。”
我说:“对呀,每当我看到这些上进努力优秀的年轻人时,总不由得反思,我年轻的日子都喂狗了吗?”
她笑:“我们都是这么过的。到了三十岁,还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特别可怕。到了现在,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转念一想,不对,得换话术。应该说,我们的花期比较晚。年轻人,他们是早春的花;而我们,或许是寒冬的花。不过不要紧呀,我们的花期长,可以一直一直盛开。
“金刚经”第十四品偈颂:
优昙花发实还无,尘刹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莲闲处看,污泥香里养灵珠。
我们所看到的昙花,也许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