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埃尔顿毫不避讳地向观众承认,影片中那个看起来恶心又糟糕的自己实际上相当写实,他确实经历过那些黑暗且丑陋的时刻。坐在前面的人都转过头来,用一种惊恐的表情看着我。《火箭人》不是纪录片,剧情有许多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它的确抓住了埃尔顿·约翰传奇人生的真实内核:疏离冷漠的父母,得不到爱的童年,性取向的挣扎,巨大名气之下脱轨的生活,沉迷酒精与毒品的堕落时光……

今年5月,改编自英国流行音乐巨星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真实经历的传记片《火箭人》(Rocketman),登上戛纳电影节。

埃尔顿本人坐在首映礼场上,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完整的成片。

电影刚开始15分钟,他就抑制不住哭了起来。

不是那种悄悄地顺着脸颊流下来的眼泪,而是大声的、毫无防备的、情绪崩溃式的嚎啕大哭。

坐在前面的人都转过头来,用一种惊恐的表情看着我。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

《火箭人》不是纪录片,剧情有许多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它的确抓住了埃尔顿·约翰传奇人生的真实内核:

疏离冷漠的父母,得不到爱的童年,性取向的挣扎,巨大名气之下脱轨的生活,沉迷酒精与毒品的堕落时光……

埃尔顿毫不避讳地向观众承认,影片中那个看起来恶心又糟糕的自己实际上相当写实,他确实经历过那些黑暗且丑陋的时刻。

制片方本来想减少一点性与吸毒的场面,以便达到PG-13的标准(最终评定为R级)。

而埃尔顿反驳道:

我 从 未 有 过 PG-13 的 生 活 。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3)

《火箭人》以「英国乐坛常青树」埃尔顿·约翰的早年经历为蓝本,通过回溯的方式,重现了他在多重角色间寻求平衡以及创造自我认同的过程。

影片一开场,逆光中,一位身穿极其drama的橘红戏服、背插黑红翅膀、头戴恶魔双角的男人向着镜头阔步走来。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4)

刚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自白:

我是埃尔顿·约翰,

我是一个酒鬼、瘾君子、性瘾者,

还患有暴食症,是个购物狂,

吸大麻成瘾,乱吃处方药,

还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

不了解埃尔顿的观众可能会被这怪诞的一幕吓到,而熟悉的观众会说:「他确实如此。」

这部没有作出任何妥协的、R级的《火箭人》,利用精心编排的歌舞段落,以及炫目的蒙太奇拼接起埃尔顿R级人生中的一个个关键时刻。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5)

1947年,雷金纳德·德怀特(Reginald Dwight,埃尔顿本名)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父母热爱收集各种唱片,父亲还曾在乐团中担任小号手。

埃尔顿从小便显露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不到4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出收音机传出的旋律,11岁时已经拿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

然而,埃尔顿的童年并不快乐。

在回忆起自己的父母时,埃尔顿说:

他们总是表现出痛恨对方的样子。

我的父亲冷漠而疏远,脾气急坏;母亲嘴尖舌快,总是陷入忧郁的情绪。

他们在一起时,我记得的只有冰冷的寂静和充满尖叫的争吵,主题通常是关于我,以及如何抚养我长大。

埃尔顿13岁那年,父母的婚姻终于破裂,后来也分别再婚。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6)

▲ 埃尔顿与父母,1971年

《火箭人》中用了很多笔墨来刻画埃尔顿的父母,其中一些段落是令人心碎的。

影片中有一幕,父母一如既往地在饭桌上争吵,丝毫不顾小埃尔顿的感受,他感到无限失望与孤独。

此时,《I Want Love》响起,小埃尔顿唱道,「I want love but it’s impossible.」(我想要爱,但这是不可能的。)

正是这个场面,让年逾古稀的埃尔顿在电影院里痛哭流涕。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7)

还有一幕,成名后的埃尔顿开着劳斯莱斯,光鲜亮丽地拜访早已另组家庭的父亲,像孩子一样期望得到父亲的肯定和赞许。

但是,父亲表现出来的,只有近乎无情的冷漠态度,甚至拿出埃尔顿的唱片让他签名,如同一个陌生人。

——似乎无论他取得何等耀眼的成就,在父亲眼里,都一文不值。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8)

更令人心碎的一个事实是:埃尔顿的父亲斯坦利终其一生,都没去看过他的表演。

埃尔顿流下的泪水里,不仅有苦涩与难言,也许还有一丝希冀和怀念。他的父亲已在1991年逝世,他想要的爱,再也无法得到了。

痛苦的童年生活像梦魇一般长久地纠缠着他,即便已到了这个年纪,埃尔顿仍然无法平静地谈起他的父母。

也许正是这缺爱的童年,为后来的瘾君子埃尔顿埋下了伏笔。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9)

无论如何,父母的确是埃尔顿在音乐路上的引路人。

他9岁那年,母亲带回家一张猫王Elvis Presley的唱片,埃尔顿从此迷上了摇滚乐。

1967年,20岁的埃尔顿还籍籍无名,正要开始闯荡音乐圈。他到各唱片公司面试,到形形色色的酒吧和夜店演出,还为其他音乐人的专辑弹伴奏。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0)

▲ 1970年的Elton John

正是这一年,他结识了作词人伯尼(Bernie Taupin),两人一见如故,合作无间,只要是伯尼写的词,埃尔顿立马就能在脑海中毫不费力地谱出旋律。

后来,两人的合作关系延续了一辈子,他们共同制作了三十多张专辑。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1)

▲ 埃尔顿和伯尼也是一辈子的密友,两人从未爆发过激烈的争吵

当时一直得不到赏识的两人,终于在1970年,迎来了一个到美国LA著名的游吟诗人酒吧(Troubadour Club)演出的机会。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2)

▲ 位于西好莱坞的游吟诗人酒吧,红辣椒、枪炮与玫瑰等乐队也是从这里起步

演出当晚,酒吧里塞满了洛杉矶当地的音乐人,尼尔·戴蒙、海滩男孩乐队等都在现场。

而埃尔顿的演出,可以说是引爆全场。

影片中,埃尔顿和观众在表演时一同双脚离地,漂浮、旋转、坠落,导演用一组梦幻般的镜头,生动地传达了那一晚的疯狂与美妙。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3)

▲ 1970年,埃尔顿在游吟诗人酒吧表演的场景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4)

▲ 《火箭人》进行了完美还原

「那的确是我当时的感受,」埃尔顿对这一幕评论道。

埃尔顿在游吟诗人酒吧连续演出了6晚,短短几天之内,他就成了美国媒体口中的,来自伦敦的「摇滚救世主」

1971年,24岁的埃尔顿就提名了格莱美的最佳新人奖。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5)

▲ 1974年,Elton John在东京演出

此后,他在美国的事业犹如火箭般一飞冲天。整个70年代,他一共发表了12张专辑,其中连续7张专辑登上了音乐排行榜冠军宝座。

其中单曲「Your Song」被约翰·列侬赞赏为:「我们乐队(the Beatles)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新事物。」

征服了美国听众的,不止是埃尔顿的音乐,他独特且鲜明的着装风格,令人一见难忘,早已成为埃尔顿的标志之一。

埃尔顿早年的演出现场堪比后现代主义时装秀,他穿着鲜艳华丽、大胆前卫的服饰,有着数不清的花哨眼镜(据说他收藏有上千幅眼镜)。

他的舞台表现力、感染力极强,为摇滚演出赋予了更加夺目的视觉体验,更是直接影响了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6)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7)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8)

▲ 埃尔顿一些疯狂且前卫的舞台装扮

恰如他本人所说:

如今看来,当年我的着装简直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尤其在七十年代的时候!

对于时尚,当时我就像个闯入糖果店的孩子,永不满足地试探夸张造型的极限。

《火箭人》也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埃尔顿的舞台风格,包括影片开头的那套橙色服装在内,塔伦·埃格顿差不多换了250套服装和53副眼镜。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19)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0)

《火箭人》虽然充满了炫目华丽的歌舞,但比想象中更加细腻可信。一部分功劳应该归功于在片中饰演埃尔顿的「蛋蛋」塔伦·埃格顿

塔伦·埃格顿没有如一般传记片一样,单纯地模仿埃尔顿年轻时的样貌或是令人惊艳的舞台装束,而是捕捉到了一些决定「埃尔顿是谁」的关键东西。

在出演这个角色之前,他与埃尔顿几次见面聊天,埃尔顿还把自己的私人日记给他看。片中出现的歌曲,全部是由塔伦·埃格顿亲自翻唱的。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1)

▲ 蛋蛋与埃尔顿在拍摄现场聊天

在贴近原型的表演中,他将自己相似的经历带入到埃尔顿·约翰的角色中,以独特的方式完成了对于角色的诠释——

一个张扬外表下敏感、孤独、得不到爱的埃尔顿。

孤独空虚的心灵,自然要寻找慰藉。于是,埃尔顿沉迷酒精和毒品的速度,也像火箭一样快。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2)

70年代的洛杉矶正是嬉皮士运动的重镇,而巨大的名气与职业带来的压力,也让埃尔顿的生活渐渐脱离正常的轨道。

他几乎是不加思考地,就掉进了酒精和毒品的深渊,同时还患上了神经性暴食症。他滥用药物,以此来麻痹自己,获得登上舞台的勇气。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3)

1975年的洛杉矶「约翰音乐周」中,他还因吸毒过量而入院治疗。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整整十年,酒精、毒品和不洁的性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身体和心智。《火箭人》也对此进行了写实的刻画。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4)

如今72岁高龄的埃尔顿,早已戒毒成功(购物瘾还在),但已经能以平常心直面自己的过去。

尽管影片毫不客气地呈现了他不那么光鲜的过去,他也没有任何异议,毕竟,那就是最真实的他。

我不希望这是一部充斥着药物和性的电影,但同样地,人人皆知我在八九十年代的生活里少不了这两者。

电影无需矫饰这一点,也不用编撰,每当演出结束,我会悄无声息地溜回酒店房间,在热牛奶和圣经的陪伴中入眠。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5)

影片结束于埃尔顿·约翰戒毒成功后,并未提及九十年代后埃尔顿的事业和生活。

当然,之后的故事也足够精彩,尤其是在音乐创作上。

1994年,埃尔顿与汉斯·季默等人一同受邀为动画电影《狮子王》制作原声音乐带。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6)

▲ 最近,2019《狮子王》真狮版正在热映

当时,另一部迪士尼动画电影《阿拉丁》的主题曲《A Whole New World》大火,迪士尼想趁热打铁,对《狮子王》也如法炮制。

片方当时不抱多大希望,觉得像埃尔顿这样的流行摇滚明星,怎么会愿意给一部动画片作曲呢?

令人意外的是,埃尔顿立刻就答应了这个邀请,他一共为《狮子王》写了5首曲子。其中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原定是由片中的彭彭与丁满演唱。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7)

▲彭彭是疣猪,丁满是狐獴

埃尔顿一听不乐意了,「我不要一只又大又臭的疣猪唱我的情歌!」

迪士尼只好把这首曲子改由主角辛巴与娜娜演唱——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为汉斯·季默赢下了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这首曲子与《狮子王》一起,成为不朽的经典。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8)

1997年,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设计师范思哲也同样死于事故,一年失去两位挚友的埃尔顿为纪念二人创作出歌曲《风中之烛1997》(Candle In the Wind 1997)。

这首单曲连续领跑「公告牌百强单曲」榜首长达十四周,全球销量超过了3000万张,成为了迄今为止史上最畅销的单曲之一。

进入21世纪,埃尔顿仍旧活跃,曾与Eminem、Lady Gaga合作献唱格莱美奖颁奖典礼,让更多的年轻歌迷认识到了这位乐坛重量级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由于英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被大家昵称为「大姑妈」的埃尔顿与男友大卫·费尼什结束了21年的爱情长跑,正式结婚。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29)

▲ 埃尔顿与大卫·费尼什,以及他们的一双儿子

如今,埃尔顿的生活显然没有那么「限制级」了,工作重心也从音乐创作转移到了慈善事业,现在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生活中。

曾在歌手、演员、作曲家、慈善家、LGBT等身份间不断转换的埃尔顿,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父亲

去年宣布退休时,他说:

为人父亲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唱到死的那一天。

但现在我不想抛下孩子到处奔波了。他们需要我,我更需要他们,他们比巡回演唱会重要得多。

在《火箭人》结尾时,小埃尔顿终于得到了一个错过的拥抱,不是来自冷漠的父亲,而是来自未来的自己。

如今,埃尔顿·约翰也成为了父亲,我想,他肯定不会错过每一个拥抱孩子的机会。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30)

有人说《火箭人》是继《波西米亚狂想曲》之后,最值得一看的音乐传记片,你心目中最佳音乐传记片是哪部?Elton John唱了那么多歌,你最喜欢哪首?来聊聊呗~

不妨看看这部8年前的电影(又一部大尺度的传记片)(31)

作者 ✎ 康报虹

编辑 ✎ Greye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