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民办教师转正的时间节点(民办教师转正以后)
最后一批民办教师转正的时间节点(民办教师转正以后)因此,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当年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况且,这一批特殊的教师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留给我们的机会和记忆,也会逐渐被淡化。我们也已经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的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不管是教龄每月算还是一次算,老师们每月都能得到几百元的民师补贴,当然,老师们也更希望在医保、社保方面,获得相应的保障,让自己真正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民办教师的问题曾经是老师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民办和公办本来就是一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对应词汇,有工厂,有学校,当然也有教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并存的,他们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自己的积极努力与贡献。具体的教师而言,在六七十年代那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下,民办教师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在物资、文化等都很匮乏的年代,是这个群体撑起了乡村教育的起步阶段,或者说,当年的民办教师已经成为了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有力支点,如今,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民办教师已经渐行渐远,甚至对很多人来说,完全是陌生的概念。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最后一批民办教师的转正,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并存的时代随之结束。那些经过培训提高、通过转正考试的民师,成功转正为公办教师,完成了自己教师身份的完美转身,在当时来讲,可以说就等于鲤鱼跳龙门,一朝跳出了农门,成为了农村为数不多的“吃商品粮”的人,身份也由农民变成了公职人员;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一刀切下来的民办教师,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命运,他们必须无条件地离开自己曾经工作多年的三尺讲台,回到村里务农,并且,当时并没有什么补偿和其他说辞。
笔者作为一名在乡村学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师,曾经与当年的民办教师一起工作多年,尽管他们转正而来的老师,但是,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并不比那些公办教师差,如今这部分老教师差不多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或者已经退休,但和他们聊起当年的民师生活时,依然精神倍增,并且通过谈话得知了另外一些情况,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当年民办教师转正以后,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民办教师的教龄和职称问题不统一,并且不同的地方实行了完全不一样的规则,比如,有些地方转正以后带教龄不带职称,就是说以前民办教师时期,那些职称就等于作废了,需要重新按公办教师标准申报,需要从初级起步。
还有很多地方,在民办教师转正以后,根本就一直停留在初级职称的状态,因为这部分老师没有上过正规的师范学校,甚至,有些老师连个高中毕业证都没有,导致直到退休都是初级职称,也就没有办法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比如,附近学校的叶老师就是这样退休的老师,他是带职称转正的老师,之前是二级教师,是通过转正考试之后,最后一批兜底转正的,当时是没有毕业的高中生,所以,直到退休叶老师还是二级教师;当然,那些没有转正老师认为,即便是这样,也比我现在的处境强多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转正的老师退休金应该也有三千多,而那些被一刀切回家的,现在可能只有两三百。
因此,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当年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也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况且,这一批特殊的教师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留给我们的机会和记忆,也会逐渐被淡化。我们也已经欣喜地看到,很多地方的民办教师遗留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不管是教龄每月算还是一次算,老师们每月都能得到几百元的民师补贴,当然,老师们也更希望在医保、社保方面,获得相应的保障,让自己真正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