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梯队分化(盘点持牌消金场景分期踩过的雷)
持牌消金梯队分化(盘点持牌消金场景分期踩过的雷)如果继续做下去,还有哪些场景可以做?又该怎样做?近期,我们盘点了场景分期爆过的雷,期望给从业者一些借鉴。消金界了解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囿于杠杆率的限制,有自己业务发展的短板。对于他们而言,如果不做场景分期,显然要丢失市场;一旦步子迈得太大,又容易受到牵连。
管理自从2017年监管对“场景”提出要求以来,金融机构开始了“场景争夺赛”。一时之间,长租公寓、家装、旅游、医美分期,甚至车位、加油分期,大量玩家蜂拥而入。
然而,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争先做场景,最后却发现,场景金融最大风险来自于场景本身。
消金界了解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囿于杠杆率的限制,有自己业务发展的短板。对于他们而言,如果不做场景分期,显然要丢失市场;一旦步子迈得太大,又容易受到牵连。
如果继续做下去,还有哪些场景可以做?又该怎样做?近期,我们盘点了场景分期爆过的雷,期望给从业者一些借鉴。
预付费模式,资金池挪为他用
消金界了解到,之所以有很多玩家进入场景分期市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预付费模式”。
具体而言,健身、教育行业和预付费模式有着天然的适配性——机构能拿到现金流,然后再进行经营性扩充。
“之前贷款平台抢占市场,有些机构直接从山区拉人办贷款,办理成功后,和办单的人分钱”,消金界了解到,类似的案例在教培、医美等领域屡见不鲜。有些机构从进入之初就不是为了深耕场景,而是为了能圈到钱。
就在近日,上海巧恩美语被警方定性为诈骗。公开信息显示,平台最初投入过35万元,后续扩张到16家直营店、6家加盟店规模,靠的全部是从上万学员那里收来的1.25亿元预付学费
为了防止机构拿到款后跑路,监管下发了关于预付费模式的征求意见,对商户收费的期限、费用等做出了明确限制。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度小满开发了一种按照课程进度进行结算的模式,而这一模式类似于“游戏通关、武器解锁”。度小满自身拥有支付牌照,平台给每个B端商户生成了一个账户,C端用户缴费后,资金受托到账户中,平台进行暂时性资金冻结;商户可按照课程进度进行提现,课程每完成一个章节,平台释放一部分费用。
受托支付,无法监控资金去向
在场景分期中,一般采取受托支付的交易模式——资金方将消费贷款支付给商户,客户分期还款。
在原本的模式中,由资金方和借款人之间发生简单的二元关系,二者只是简单的借贷关系、欠债还钱即可;而在受托模式中,资金方本来打给消费者的钱打给了商户。这本是场景金融的初衷——防止资金到借款人手中导致无法监控资金去向;然而又增加了潜在的风险,即商户本身的风险。
在实际过程中,从业者发现,场景金融最大的风险不是借钱不还,而是机构经营不善。也就是说,场景本身就存在风险——如果机构跑了,不能继续为借款人提供服务,这时借款人往往就会跑过来投诉资金方。
此外,在受托模式中,资金方无法监控资金用途和去向。
比如,裁判文书网显示,易凯旅游公司法人王赟以低价旅游项目为诱饵,与客户签订旅游合同,诱使游客申请贷款向其公司支付旅游费用,所涉贷款发放模式为受托支付。易凯旅游收到贷款后,未依约提供旅游服务,而是将客户旅游资金挪作他用。
助贷模式,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场景分期的领域,助贷机构也想从中分得一杯羹。消金界了解到,大多是持牌消金通过助贷机构来做场景分期,助贷机构承担贷前获客及初筛等环节。相较于履约险,担保模式更加灵活,且门槛较低;资金方通常出1-2个点的通道费,助贷机构进行反担保。
比如,当下教育行业排名靠前的助贷机构有度小满、库分期、乐百分、小瑞分期等助贷机构;医美行业排名靠前的有米么金服、即科金融、给米金服等助贷机构。
尽管这些助贷机构通常宣称“不碰现金流”,但是实际过程中,不少助贷机构私下修改数字、甚至通过打私户的方式进行交易。
比如,场景方出于避税需要,资金方通常把钱打到商户的私人账户。有些商户会绑定多个账户,只有少量资金提现到公户,其余的都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进行。
“中间环节越多,风险越大,出现问题甚至分不清责任主体。”消金界了解到,当下包括捷信等持牌消金,正在逐渐在发力资产端,实现“去助贷化”。这显然也对持牌消金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控不严、滥用职权
业内人士坦言,场景分期暴雷,除了天灾,更多还是“人祸”。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内部本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由市场部、合规部、风控部、法务部等各相关部门进行立项评估,通过审批的消费场景及行业,从而获得开展分期业务资格。
“业内的做法,根本就不是按照B端贷款的尽职调查流程走的,”某从业者向消金界表示,大多数公司内部并没有相关制度条例,“都是领导一人说了算,业务人员做不了主,加上从业经验少,因而导致风险频发。”
场景分期该如何去做
经过了一系列的场景暴雷,加上费率合规、催收问题,导致场景金融步履维艰。
“教育分期、医美分期全部PASS了,不做;舆情不好的机构,不能合作,”当下不管是银行还是持牌消金,在场景的选择上都愈发谨慎。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方要求合规,为了减少风险,不支持打私户了,”消金界了解到,资金方如今也在加强业务流程的审核。
“要做大,还是小额高频的真消费、大额低频的真场景,这才是基业长青的关键,”有从业者向消金界表示。
关于前者,不少金融机构推出了类花呗的产品——微众银行的“小鹅花钱”、小赢科技的“摇钱花”、招联金融开通了云闪付;至于后者,各家机构也都在持续的探索之中。
“业主现金贷、境外旅游贷款、高端教育(托福/CFA/MBA/EMBA)、宽带分期等都属于不错的场景。”对于更多从业者来说,正是经过了此前的暴雷,侧面也反映出风险得到一定释放,未来场景金融还有更多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