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铨画百鸟朝凤图的背景(画家张书旂与百鸽图)
沈铨画百鸟朝凤图的背景(画家张书旂与百鸽图)张书旂完成这幅画的全部创作后,当时的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为这幅艺术杰作题签:“信义和平。”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反复推敲,作七绝一首,并欣然用繁体行书题于画图右下方: 细品《世界和平的信使》,该画以白鸽为载体,橄榄树和杜鹃花为衬托,整幅画面百羽翔集,或啄食,或嬉戏,鸽鸣咕咕,神态各异,设色典雅,栩栩如生,可谓百态缤纷妙入神,“祈求和平”的呼声跃然纸上。画作与身边残垣断壁、血肉横飞的景象截然不同,那洋溢着自由、欢快与期盼气氛的画面也与当时战争惨境中的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张书旂以其巧妙的构思与精湛的画工将象征和平的鸽子拟人化,并注入了新的含义与内容,可谓翰墨传情,妙笔生花,高明至极。此画全长355.6厘米,宽162.5厘米,是历史上进入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而用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也早于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10年。 1940年春,张书旂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时,受时任国民政
●张鸿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收到中国政府赠予的一幅中国画。罗斯福非常喜爱,将其悬挂于白宫办公室。罗斯福去世后,此画移至罗斯福纪念馆永久收藏。此画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代国画家张书旂。
张书旂(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后以字行,别号七炉居士,室署小松山庄,浙江省浦江县人,中国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中美文化交流使者。张书旂是中国近代继海派巨擘任伯年之后又一位中国绘画写生派画家领头人,他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张书旂擅长中国花鸟画,亦工山水画,尤以画鸽最著名。
张书旂在中央大学前后任教11年,其教学主张是:“取法乎上、博采众长、广益多师。”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黄荃、徐熙、八大、任伯年的痕迹。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多写实物实景,并将写生物象的特征加以提炼和概括,凭借对自然景物写生的感受以求得心应手,构造师我造化之法”。张书旂学过西洋绘画,能将水彩的用色方法融入花鸟画中,进而发展了任颐等人在写意花鸟画中用粉的技法,从而形成了柔和恬静又浓丽典雅的绘画风格。在绘画界,人们把张书旂的画称为“写生派”风格。他的写生花鸟绘画艺术是近代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一种新的绘画技巧,对近代花鸟画的影响巨大。
1940年春,张书旂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时,受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争取世界和平与裁军委员会主任王宠惠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委托,创作了一幅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后被定名《世界和平的信使》,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他三次连任美国总统,以此争取美国尽快加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此画备受罗斯福喜爱,经过精心装裱,挂于白宫。罗斯福去世后,又移至美国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永久珍藏。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张书旂受托之后,即开始认真构思、起稿,并和助手到沙磁区古镇磁器口买来家鸽,放于笼中饲养,日夕观摩,从构思成熟到动笔至最后完成创作,共用时三周。他博采众长、大胆构图、生动刻画。全图画了整整一百只各具动静姿态的鸽子,故此画在民间又有《百鸽图》之称,本名《世界和平的信使》反而不为一般人所知。
张书旂动笔时,正值日军飞机对重庆疯狂轰炸期间。画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用悲愤的心情,在重庆沙坪坝松林坡进行创作,夜以继日。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极差,吃的是糟米,住的是简陋矮平房,同时宣纸、颜料也十分紧缺。加之重庆天气极热,且持续时间长,蚊虫多,臭虫也不少,睡不好,随时遭遇空袭警报和轰炸,常跑防空洞,心情沉重而不安。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日军轰炸机10多次投弹轰炸。当画到第97只鸽子时,日军轰炸机再次空袭重庆。据书旂之女张宝莲回忆,炸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寓所附近不少房子被夷为平地。但他肩负使命,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在硝烟中完成了这幅扛鼎之作。
细品《世界和平的信使》,该画以白鸽为载体,橄榄树和杜鹃花为衬托,整幅画面百羽翔集,或啄食,或嬉戏,鸽鸣咕咕,神态各异,设色典雅,栩栩如生,可谓百态缤纷妙入神,“祈求和平”的呼声跃然纸上。画作与身边残垣断壁、血肉横飞的景象截然不同,那洋溢着自由、欢快与期盼气氛的画面也与当时战争惨境中的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张书旂以其巧妙的构思与精湛的画工将象征和平的鸽子拟人化,并注入了新的含义与内容,可谓翰墨传情,妙笔生花,高明至极。此画全长355.6厘米,宽162.5厘米,是历史上进入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而用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也早于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10年。
张书旂完成这幅画的全部创作后,当时的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为这幅艺术杰作题签:“信义和平。”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反复推敲,作七绝一首,并欣然用繁体行书题于画图右下方:
拨乱犹余不世功,平章正义范群雄。
会看寰宇休兵日,信使联翩绕白宫。
诗后落款:“中华民国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系)张书旂教授作百鸽图,祝罗斯福大总统三届就职大典,罗家伦敬书。”并在下方盖有一枚名章。细看整幅画作,作者只在画的左上角署张书旂三字,亦在姓名三字间盖有一方阴刻“书旂”的印章。真是﹕诗美字佳,锦上添花。
书画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从书画作品本身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修养积淀、情感气质及内心世界。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我们从《百鸽图》中可以窥见张书旂笔下每一只鸽子和花卉点染都充满浩然正气。一花一鸟,都是大气磅礴。
1940年12月23日,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邀请中外各界名人和新闻媒体在陪都重庆嘉陵宾馆以茶会形式举行《百鸽图》赠送仪式。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及两使馆参赞人员出席。罗家伦教授主持并讲话,孔祥熙、陈立夫、王世杰、董显光等当时的政要参加了赠画仪式。张书旂在仪式上展示了这幅画作的真容,并简要介绍了此画的意义和创作过程。詹森大使代表罗斯福总统接受赠送,并于1941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前献给了罗斯福。
为表感谢,罗斯福总统特意嘱咐詹森大使代表其致函罗家伦。该函件刊发在1941年4月2日重庆出刊的《中央日报》上。函曰:
罗校长阁下:
顷奉罗斯福总统私人来函,嘱余代彼向执事致谢。中央大学张书旂教授绘赠之百鸽图,对于执事在图上所题吟之诗篇及其美意,尤为感谢。
特此奉达,希即察照。
詹森敬启
此事在当时陪都各大报刊都有报道,传为佳话。
1941年初春,张书旂应罗斯福总统邀请访美。随后又以外交使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各大城市和欧洲各国巡回举办画展,后又应聘在美国高等院校讲授“中国美术史”“中国画传神论”与“中国花鸟画技法”等多门课程。
抗战胜利后,张书旂于1947年初由美第一次回国省亲,之后再次任教中央大学艺术系。后于1948年春再度赴美传授画艺,亦定居美国旧金山。之后在美创办书旂画室,创办画院,招生传艺,同时在美国各地讲学、写生和创作,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异国的奇花异草也丰富了他的视野,他由此创作了不少作品。在美国期间出版有《中国风格的绘画》《书旂画法》《书旂小品》等。1984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张书旂画集》,荣宝斋出版社推出了《张书旂花鸟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有《翎毛集》,台湾也有《张书旂花鸟画集》作品集出版,这是书旂先生留给后学的一笔宝贵财富。他的艺德和作品影响了许多人。
张书旂在美10多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虽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乡。从他在美期间画作题款上可以看到,他常署“浦江张书旂”,足见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眷念之情。
1957年8月18日晨,张书旂带着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和憧憬,病逝于美国旧金山湾东寓所,年仅57岁。画界无不为之痛惜。当年《人民日报》载文称其为爱国主义画家。他留给人们的世纪杰作《世界和平的信使》,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