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拐枣树的学名(故乡的老枣树)

拐枣树的学名(故乡的老枣树)站在巍峨的枣树下,让人深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触。人生之于老枣树实在是:“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老枣树五百岁,依然能结出甜美的金丝枣,那么,人生虽短,终必有果,相较枣树,又将若何?岁月留给枣树的是年轮,留给人们的是思考。五百年的老枣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更不知在它跟前走过了多少芸芸众生,它一直坚守着、陪伴着故乡世世代代的文脉传承。老枣树下是村民谈天说地的聚散地,是群众开会的议事场 ,更是老乡传颂民间文化的宣讲堂。好多凄美的民间故事,就是从这里融入了我的记忆中。据母亲说,就连我的出生和名子,都与“枣树王”密切关联。我出生时,母亲和婶嫂们正坐在枣树下做针线,忽然一阵肚子疼,回到家我就出生了。由于是早产儿,又是在枣树下引起的早产,所以就给我取名叫“枣生”(有早生之意)。我小时候,身体羸弱,母亲为了使我能像枣树一样结实健壮,就把我寄认给老枣树做了“干儿子”。记得我六岁生日的夜

文/燕英超

拐枣树的学名(故乡的老枣树)(1)

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故乡的事都是故事,村边的那棵老枣树格外让我魂牵梦想。老枣树树冠蓬勃,树干遒曲,一人难以合抱,村里人都叫它“枣树王”。

那时,枣树下摆放着溜光的原生态石头,供人们坐憩;树根前放置着一个陶制的小香炉,偶有村民来祈愿烧香,这在我童年的心里总有一种神秘感,时至今日依旧让人一脸懵圈!

老枣树下是村民谈天说地的聚散地,是群众开会的议事场 ,更是老乡传颂民间文化的宣讲堂。好多凄美的民间故事,就是从这里融入了我的记忆中。

据母亲说,就连我的出生和名子,都与“枣树王”密切关联。我出生时,母亲和婶嫂们正坐在枣树下做针线,忽然一阵肚子疼,回到家我就出生了。由于是早产儿,又是在枣树下引起的早产,所以就给我取名叫“枣生”(有早生之意)。我小时候,身体羸弱,母亲为了使我能像枣树一样结实健壮,就把我寄认给老枣树做了“干儿子”。记得我六岁生日的夜晚,母亲在老枣树前烧了香,说了不少祈愿的话,然后叫我对着老枣树郑重地磕了头。

“枣树王”确实有它的特别之处,它虽然躯身高大,可是结的果实却十分的娇小,当然它的枣核也非常的小,有的干脆就没有核,吃起来,果肉致密,脆甜味美,人人喜爱。后来经林科所鉴定,说这是一棵特有的“金丝小枣”,树龄大约有五百年。“枣树王”本来就很受村民敬重,这一鉴定就更让人珍爱它了。

岁月留给枣树的是年轮,留给人们的是思考。五百年的老枣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更不知在它跟前走过了多少芸芸众生,它一直坚守着、陪伴着故乡世世代代的文脉传承。

站在巍峨的枣树下,让人深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触。人生之于老枣树实在是:“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老枣树五百岁,依然能结出甜美的金丝枣,那么,人生虽短,终必有果,相较枣树,又将若何?

拐枣树的学名(故乡的老枣树)(2)

其实,这棵老枣树是“名花有主”的。它生长在村边南北两处老宅地上,靠近中间,归南家所有。我推测,五百年前,这两块老宅地该是一家,老枣树植根处本不分南北你我。

时光流转到我给老枣树磕头的年月,那是物质短缺、体制僵化的年代,人们都是为生存而争扎。既然是为生存,“巧取豪夺”也就无所不可了。北家人多,在老宅地上建起了房子,他们为了能够向南延展院落,先是靠在老枣树上搭起了猪圈,老枣树挺立着、默认着。不久,北家真要扩建院子了,北家依仗人多的“硬实力”把老枣树圈到了他们的院子里。南家愤愤不已,老枣树也无可奈何!从此,我曾磕过头的老枣树进了北家院子,老枣树更换了主人。

说起南北两家本是同门同宗,但是两家家风却别于霄壤,真可谓“性相近,习相远”了。北家主人是个精明的庄稼人,其后辈孔武有力,质而无文;南家主人自幼读书行医,家风淳厚,文弱内敛。

孔武北家,圈了院子,娶了媳妇,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着自得的情绪。然而接下来出现的变故,着实让人匪夷所思。北家有个十几岁的丫头,家教缺失,野性十足,金丝枣成熟了,几乎天天爬上爬下摘枣吃。结果,有一天不慎从树上跌落,造成了严重的残疾。紧接着,儿媳妇嫌家里人多房少,婆媳矛盾日益尖锐,婆婆一气之下,竟把性命交给了一根麻绳。又不久,孤独的老公公离家而去,杳无信音!

孔武北家,乖事叠发,村民嘴杂,议论嘲哳……

枣树乎?五百年来从无事。

庄子乎?谁家没有几间房。

家风乎?“云霞明灭或可睹”。

后来,北家不情愿地荒弃了宅院。不过,文弱南家也渐次离开了他们的祖屋。不同的是南家人,大都是通过“学而优”的途径,告别了与他们世代相伴的老枣树。

至此,我们是否可以悟出“力胜一时,理鉴千秋”这句老话更多的含义呢?

“力”如果是硬实力,“理”应该是软实力。“软实力”是内在的底蕴涵养,“硬实力”是外在的舞爪张牙。大而言之,软实力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雄厚的软实力做支撑,其所谓的硬实力,或许只是一具毫无生机的躯壳!

拐枣树的学名(故乡的老枣树)(3)

今年中秋节,我回了趟老家,并专程探望了我梦中的老枣树,毕竟我对它有过寄托!

可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已经不复存在,村容村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变化甚巨。孔武北家、文弱南家,他们的老房子都不见了,好歹那棵苍劲的老枣树还在,它依然地精神矍铄,昂首挺立在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中央。树的周围护卫着坚固的青石栏杆,周边设置有精美的青石座椅,环境整洁,场面开阔。我抬头望去,枣树上挂着不少的红布条,微风中婆娑起舞,仿佛燃烧的火苗。树下还安置着一个硕大的青石香炉,其中尚有未烬的余香。

这天上午,我正在广场徜徉观望,只见一个老奶奶手提塑料袋,步态稳健地来到树下,恭恭敬敬地烧上香、行了礼,然后寻思着如何往树上绑红布条。 我等老人家礼毕才走到跟前,老奶奶看见我,叫着我的乳名,说我好长时间没有回来了,然后要我帮她把红布条挂上去。我认真地按老奶奶的要求把红布条绑好,老人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慈祥。我为了解开童年的懵懂,贸然问了一句挂红布条是啥意思?老奶奶脸色一沉,略带嗔意的说:“啥意思?没啥意思。就像你小时候,你娘给你头上绑个红头绳一样,就图个吉祥。”

我觉得问的有点突兀了,但老奶奶话语质朴,情感纯正,甚有意味。我说:“这房子都扒了,这宅基地也归公了?”老奶奶说 :“是啊。你看原来他们争来争去的,现在不都是大伙的!不是自己的争不来,是自己的别人拿不走,图啥呢?”我点点头深表赞同。

我又问老人家是不是天天都来烧香?老奶奶说:“我只逢初一、十五来烧香,绑个红布条就是希望老枣树没病没灾的,保佑咱全村平安无事。”

啊!老奶奶终于说出了她的心里话,这可是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呀!我们偌大的中国不知有多少像老奶奶这样的民众,时时企盼着山河社稷的安定,处处心系着苍生百姓的康宁!我们中华民族正是有着这样的文脉传承,才使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历遭坎坷而不倒,缕经磨难而不绝。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大德大幸!

我再回头仰望这棵高大的老枣树,只见它,躯体健硕,枝繁叶茂,这不仅是因为它植根沃土,最重要的是它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在它身上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梦想。

老枣树,愿你青春永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