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粟裕战神一共多少集:粟裕1907-1984

粟裕战神一共多少集:粟裕1907-1984  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参与指挥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杭州。组织指挥凇沪战役 解放上海。9月 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 刘伯承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 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院党委-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8年遭到错误批判。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对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拨乱反正 研究和解决新条件下的作战问题 探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方法 提出了独创性的意见 为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因病退居二线后 仍心系祖国安危 晚年继续认真整理过去的战争经验。他的著述丰厚 有《粟裕战争回忆录》

粟裕战神一共多少集:粟裕1907-1984(1)

湖南省会同县人 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于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1926年入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 积极从事-。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关头 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5月一天深夜 他从学校下水道里逃出 日夜兼程赶到武昌 参加了党领导的叶挺部二十四师 任教导队学员班长。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进军潮汕失败后 他坚定不移地继续跟随朱德、陈毅艰难转战。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 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 与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会师。他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0据地斗争和创建中央革0据地及其历次反“围剿”斗争。1930年12月任六十五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 毛泽东、朱德采纳他提出的“诱敌十八师张辉瓒部至龙冈处予以歼灭”的建议 全歼张部 活捉了张辉瓒。从井冈山到中央苏区 他跟随毛泽东学习战争指挥艺术 从一名红军的基层指挥员锻炼成长为优秀的高级指挥员。他作战勇敢 指挥果断。1933年5月 在硝石战斗中 亲率部队冲锋 手臂中弹致残。一生共6次负伤。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 他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 协助军团长寻淮洲率部北上抗日 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先遣队在怀玉山失利后 他遵中央指示 率部挺进浙江。因唯一的一部电台被打坏 在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 他率部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38年4月 他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6月 在卫岗首战告捷。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的第一战 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破除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显示了新四军的军威。1939年11月后 陈毅和他先后分别任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正副指挥。1940年10月 他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皖南事变后 他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后又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政委和苏中区党委书记。他领导苏中军民粉碎了敌人频繁的“扫荡”和“清乡” 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战略-开始后 他率部出击 攻克敌据点30余处 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 开创浙西抗日根据地。刘少奇曾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 战果最大。”

  抗战胜利后 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6月 蒋介石发动内战。他随即出色地指挥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 粉碎了四倍于我的敌人向苏中解放区的进攻。10月 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 他挑起了华东战场战役指挥的重担 胜利地指挥了一系列重大战役 充分发挥了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的指挥才能。12月 他指挥宿北战役 全歼来犯之敌六十九师。1947年1月 指挥鲁南战役 全歼来犯之敌两个师和一个快速纵队 并用缴获的重型美械装备 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支特种兵纵队。2月 指挥莱芜战役 创造了3天歼敌7个师的新纪录 收复城市13座 粉碎了敌人的南北夹击。5月 指挥孟良崮战役 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 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 挫败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震撼了南京蒋家王朝。9月 指挥沙土集战役 全歼敌五十七师 生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陈毅对其战役指挥艺术非常称道:“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 一贯保持常胜纪录 越出越奇 越打越妙。”

  解放-入战役进攻后 1948年6月至7月 他又出色地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当济南战役临近结束时 他向-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在-确定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和战役进程中 他以军事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向-提出了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后 转向徐州、蚌埠线进击 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建议。在战役中期 他还准确地预见了徐州敌人逃跑的可能和方向 建议置华野主力于徐宿线西侧 将徐州逃敌聚歼于徐州西南。他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余人 其中华野歼敌44万多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参与指挥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杭州。组织指挥凇沪战役 解放上海。9月 他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 刘伯承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 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院党委-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8年遭到错误批判。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至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对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拨乱反正 研究和解决新条件下的作战问题 探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方法 提出了独创性的意见 为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因病退居二线后 仍心系祖国安危 晚年继续认真整理过去的战争经验。他的著述丰厚 有《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军事文选》、《粟裕论苏中抗战》 都是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堪称镜鉴。

  1984年2月5日 在北京病逝 终年76岁。按照他生前的意愿 骨灰撒在他曾经频繁战斗过的地方 与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知粟莫过陈。长期与他并肩战斗的陈毅元帅曾手书赠一联:“食少事繁诸葛公 轻袭缓带羊叔子。”也有人这样概括他的一生业绩:“一心为民 两让司令 三次先遣 四过长江 五人总前委之一 六次负伤 七战七捷 八省征尘 九死一生 十大将之首。”特别是他“两让司令”至今传为美谈 视为典范。其事迹是:“1945年10月24日 为统一指挥山东、华中部队 党中央酝酿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 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闻之 即复电中央 建议张为正 自为副。五日后 中央来电许之 粟裕心安。1948年5月 党中央决定调陈毅出华东 确定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粟裕见电后急见毛主席 恳求陈毅留任。不久 中央发出补充通知: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 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