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有两件特别的文物(大英博物馆有只元代古瓶)
大英博物馆有两件特别的文物(大英博物馆有只元代古瓶)馆员赶忙将此事与负责研究四系瓶的专家汇报,专家在知道事情原委后,立马决定亲自去找国内的这位老教授请教。他来到博物馆,用相机将四系瓶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随后他便拿着相片与大学生回到了国内。馆员对大学生的话大吃一惊,连忙向他讨教四系罐八思巴文上的内容。大学生表示自己只是对其有所了解,至于上面是什么内容?他却不太清楚,如果想弄清上面的内容,必须要请教自己国内的教授,因为他对该文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该尊四系瓶并无特殊之处,唯一不同的地方,便是在瓶肩处有一行奇形怪状的文字。专家们对这种文字进行了猜测,有专家认为这是来自于古印度的梵文,但还有专家认为该文字并非梵文,而是一种古老的已经失传的文字。可即使专家们争论一直较为激烈,但是却未能达成统一的观点。不过事情说来也巧,一位大学生的到来,似乎让事情有了转机。这位大学生是中国某著名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平日里喜欢研究古董,对历史也颇感兴趣。此次出国游玩,他正好
大英博物馆陈列着一个“怪”瓶子,之所以称之为“怪”,不是这只长相很普通的瓶子,而是上面的一行文字极为特殊。直到一个大学生的到来,才让专家们破解了文字之谜。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瓶子上的文字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博物馆,馆内所珍藏的宝物无不是人类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巨大宝藏。位于英国伦敦新牛顿大街的大英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大英博物馆是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馆藏珍品达八百万件之多。
在大英博物馆内的瓷器区,摆放着一尊元代的瓷瓶,这尊瓷瓶的种类为典型的四系瓶。四系瓶曾风靡宋、辽、金时期,在元代也被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其特点是瓶颈肩处有4个圆环形泥条系,目的就是为了系绳子,既便于提拿而且又方便携带,平时多用于装水或打酒之用
该尊四系瓶并无特殊之处,唯一不同的地方,便是在瓶肩处有一行奇形怪状的文字。专家们对这种文字进行了猜测,有专家认为这是来自于古印度的梵文,但还有专家认为该文字并非梵文,而是一种古老的已经失传的文字。可即使专家们争论一直较为激烈,但是却未能达成统一的观点。
不过事情说来也巧,一位大学生的到来,似乎让事情有了转机。这位大学生是中国某著名大学的历史系学生,平日里喜欢研究古董,对历史也颇感兴趣。此次出国游玩,他正好慕名来到大英博物馆,见到瓶子后他告诉馆员,瓶子上的字迹他见过,这就是蒙古的八思巴文。
什么是八思巴文呢?它是元代忽必烈时期创造的文字,由当时的藏传佛教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所创。八思巴文属于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并且这些字母都很难分辨,因此在推行时受到了民众的抵触,导致后来彻底失传。
馆员对大学生的话大吃一惊,连忙向他讨教四系罐八思巴文上的内容。大学生表示自己只是对其有所了解,至于上面是什么内容?他却不太清楚,如果想弄清上面的内容,必须要请教自己国内的教授,因为他对该文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
馆员赶忙将此事与负责研究四系瓶的专家汇报,专家在知道事情原委后,立马决定亲自去找国内的这位老教授请教。他来到博物馆,用相机将四系瓶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随后他便拿着相片与大学生回到了国内。
通过大学生的引荐,专家终于见到了这位学识渊博的老教授,二人相互寒暄几句,专家便从包里掏出了这些关于八思巴文的相片。老教授戴上眼镜,拿过相片仔细的端详起来……
十多分钟后,老教授把相片放下,说:这些八思巴文的内容看似复杂,其实内容非常简单,老教授很确定的说,四系瓶上八思巴文的内容是“一瓶美味葡萄酒”。
老教授继续补充道,其实在蒙古人看来,酒才是最好的饮料,在蒙古人征服他国的过程中,西方的葡萄酒也变成了蒙古贵族们的新兴饮料,一直被视作是酒品中的美味。
这尊元代的四系瓶就是用来装葡萄酒的,而那一行神秘的八思巴文,却是酒瓶上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