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毛利是怎么来的(干货生鲜商品如何定价)
生鲜毛利是怎么来的(干货生鲜商品如何定价)变价时机:促销、天气因素(缺货 积压、鲜度下降2生鲜变价几个因素:1 商品损耗率大小
关注生鲜小报公众号,了解更多生鲜行业资讯,满满干货等你来发掘!
生鲜高频、刚需的特性,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必需品。生鲜市场规模庞大,吸引着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但高损耗又让他们铩羽而归。作为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做好生鲜定价,保障利润,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那么作为生鲜从业者,该如何做好生鲜产品的定价呢?
大家要知道一句话:“商品的定价没有对与错。”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好的价格艺术赚取最好的顾客满意度和最大的利润。在定价之前,我们要考虑
生鲜变价几个因素:
1
商品损耗率大小
2
变价时机:促销、天气因素(缺货 积压、鲜度下降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变价时要考虑前期成本 此时的成本=(库存商品*档期进价 促销进货数量*促销进价)/(库存商品 促销进货数量),可能会高于现在的促销成本。
●不得在称上直接变价,以免数据不准确。
●影响毛利的因素:进价、售价、竞争、损耗。
遵循ABC商品类群的角色定价
A类
通常是指较民生的敏感商品,季节性较强的商品,占部门总流量50%之间,也就是超市讲的一线品牌,在定价时原则上不高于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做超低价促销屎除外)。
B类
中性及一般性商品,占部门总流量50%-90%之间,在定价时保证毛利足够即可,做单品营销时可以略降,即毛利率30%-35%做营销时可以放到20%-25%,但此类商品陈列一定要是最佳位置,一旦走量就能拉动整体柜组毛利提升,起到杠杆作用。
C类
品类结构性单品,流量在10%之内的单品在定价上可以贴近竞争对手的价格或者略超于它(但一般不要在易损耗、不易保鲜、保质期短的商品上理解)
大超市和大商场卖特价商品,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在靠低价吸引顾客,大部分顾客在购买特价商品的同时都会买一些别的东西,而这就是大超市和大卖场的利润点。
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
利润和损耗
商品进价
商品质量和数量
了解商品的市场
销售计划
天气状况
节假日因素
地域消费习惯
关于定价的计算公式:
商品售价=成本价/1-柜组毛利率
成本价=进价/(1-预估商品损耗率)
注意:预估商品损耗率要考虑的因素:市场水平、商品敏感度、商品新鲜度、库存量、历史销量、商品储存周期和储存条件。
定价的几个技巧
0
1
价格要经常变动
生鲜商品和其他食杂商品不同,生鲜商品的价格、品质每天都在变化,所以价格要经常变动调整,给顾客新奇的感觉,不要让顾客感觉商品是一成不变的。
0
2
根据市场变价
要懂得给顾客制造一些假象,学会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变动商品价格。商品进价高时也可以定低价,进价低时也可以定高价,给顾客一个价格误区引导,让顾客觉得商品是便宜的,商品的价格是根据市场进价变化而变化的。
0
3
慢涨急降
变价的时候,涨价要慢,每天循序渐进的涨,给顾客一个缓冲接受的过程;反之,降价的时候要快速,让顾客知道价格很便宜。
除了以上公式,还有另外一种定价模式:
利润=商品实际毛利率*商品销售数量
因此,当我们把销售数量提升的时候,利润也不会缺失。
生鲜定价门道很多,只有掌握技巧,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与口碑,更是整个经营中竞争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