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由广州日报社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落幕 想欣赏陶艺大师现场制作绝活,请扫二维码《工匠》《关云长》《西子湖畔》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1)

CHINA BEST CERAMIC DESIGN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2)

《访禅》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3)

《两小无猜》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4)

《花花世界》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5)

《工匠》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6)

《关云长》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7)

《西子湖畔》

想欣赏陶艺大师现场制作绝活,请扫二维码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8)

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云醉陶艺馨珠耀匠心慧)(9)

由广州日报社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落幕

一、二、三等奖六件作品中五件涉及人物题材 传统融合现代是参赛作品的最大亮点

A15 ~A17版

策划:翁晓鹏、邓柱峰 统筹:刘鹏飞、杨博

文、表/广州日报记者黄健源、温利、杨博、刘鹏飞

图/广州日报记者陈枫、龙成通

上周六,由广州日报社与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在招商·臻园圆满落幕。40位选手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在7位权威评委细细地品鉴下,最终有26件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当日赢家。其中,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冯志伟的《访禅》得到多数评委的青睐获得一等奖,不少构思新颖、造型独特的作品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对于此次大赛的作品,广东美协陶艺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左正尧认为,此次大赛的作品既体现了传统石湾陶艺的技法与人物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创新的当代元素。“看完全场作品之后,发现得票较高的作品都能很好地体现石湾公仔的趣味性,完成程度较高,作者的性情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现场:

40选手夺珠 造型多新颖

上周六,随着首届“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举行,比赛场地招商·臻园刮起了一股陶艺风,引得不少市民驻足欣赏。而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比赛,最终26件作品脱颖而出获得评委们的肯定。

当时针指向9时许,40位参赛选手纷纷开启了战斗模式,迅速进入了比赛状态。选手们先用泥搭建起作品的轮廓,然后根据衣物的特色让陶泥形成不同的纹理和褶皱。做到细致处,有选手更是露出乔丹的经典吐舌头的表情,将脸贴近作品细细地拿捏作品的骨架和神态。不知不觉间,比赛进行了约一小时,众多选手的作品开始成型,高手们的比拼开始进入了白热化。此时,细致成为在场陶艺师们的主题,无论是鱼鳞的呈现还是人物眼角、眉毛的刻画等,陶艺师们都力求尽善尽美。

现场飞速转动的转盘,载着选手们的思绪在飞扬,而陶泥在选手的冥想和构思间幻化出各种形状。经过近两小时的比赛,众多选手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有头顶花朵的传统姑娘、有装饰着上百样物件的器皿、更有憨态可掬的“兵马俑”,再加上花、鸟、鱼等作品的加入,参赛作品内涵十足。记者留意到,与以往比赛不同,不少参赛选手大胆地用作品表现自己的前卫构思,传统技法与现代创意的融合,让一些蕴意深刻、题材新颖的作品备受关注。

同样,评委们穿梭在比赛现场,对参赛选手的作品点评,看到细处,不禁蹲下仰望作品,以此来看作品的细节处理,这更是展现了评委们的专业和兢业。而赛场之外,更有不少路过的大人和小孩隔着玻璃窗望向场内的选手,眼里充满了惊讶和新奇。

题材:

人物作品多 传统融现代

记者留意到,在前日的大赛中,不少选手选择了传统人物作为创作的对象。记者统计发现,在40位选手中,有27位挑选了人物或与人物造型有关的题材。不过不要以为传统的人物就出不了新意,在这些作品中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就连有古典风范的尊者、武将和仕女都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最终,大赛的一二三等奖,绝大部分是人物题材。

虽然不少选手选择了传统人物,但是他们各自对这一题材的构思和把握却迥然不同,不少新颖的现代元素被赋予到作品上。以二等奖获得者伍蔚蔚为例,她的作品《花花世界》即用女性视角,表达了一位时尚的现代女郎对美好的向往。那女郎头部微微偏向一侧,扬起下巴,腼腆的脸庞上充满着幻想的期待。出身广美雕塑专业的伍蔚蔚告诉记者说,尽管创作中采用了现代构图方式,但女郎夸张的头部花饰和低垂的双手抓着的捧花,都出自传统技法。而她本人专门为此到佛山美陶厂里向老师傅们学习过。

同样,在18号席位上诞生的奥运福娃也有着相同的韵味。吐着舌尖,调皮地仰头笑着,那呆萌可爱的形象,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作者王明武称,从去年开始,他从传统题材作品开始向现当代作品转型,还特意选择自己很喜欢的小孩子形象来入手,创作了一系列有关“童趣”的作品。他告诉记者说:“奥运福娃这个卡通形象,看了就让人觉得开心,能增加石湾陶艺的趣味性。”21号选手赖赛通则用“一家子”的人物造像,来展现作品《和谐》的主题,给人拙朴而温暖的印象。他告诉记者说:“陶艺应该是用来玩的,不应该过于展示技术本身,年轻人应该能轻松入门去尝试创作。”

选手:

个性丰富 技艺多样

本次比赛,除了本地高手云集,也吸引了来自广州、江门、惠州、梅州等珠三角地区和山东、贵州、广西等省区的陶艺家角逐。他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技艺和题材,让市民感受到石湾陶艺的别样魅力。

来自惠州的29号选手余小伦现场创作的作品是一个“盘”状的《西子湖畔》。他先用紫泥做盘坯,然后刷上黄色的团泥做面制作好一个双色层的盘坯。然后采用了薄刻的手法,利用紫泥和黄泥深浅颜色的对比,将一幅西子湖畔的中、远、近景三层景色跃然于“大盘”之上。“我是惠州本地人,西子湖是我心中的母亲湖,我的作品传达出内心的热爱。” 余小伦介绍称,湖边的两棵树也是连根的,有和谐繁荣、共同发展的意味。在大赛评委黄强华看来,石湾陶艺博大精深,这种“刻盘”手法对石湾陶艺的创作是一种丰富。

记者现场留意到,无论是形态各异达摩人物、望夫归来的珠海渔女,还是表现陶艺工匠者们自身的作品《工匠》,“创新”成为外地选手角逐作品的重要“砝码”。从广州赶来的17号戴连和创作的是一个充满现代机械感的兵马俑。”为此,我还专门去西安兵马俑现场参观过。” 戴连和称,在吸收古代文化精髓的同时,他更加注重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创新,个性化的表达,威武灵动的机械版的兵马俑创作就是其中一例。

来自中山的青年陶艺家黄红屏认为,是否获奖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云珠奖”这一平台,结识很多来自各地的朋友,并且可以与各地陶艺家一起交流、学习,不仅对自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有助于石湾陶艺题材手法的丰富。

特写:

夫妻组合“携子”参赛

大赛现场,记者看到了已有8个月身孕的伍蔚蔚和丈夫方颖图,他们是本届大赛唯一的家庭组合。他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说,参赛的想法很单纯,是抱着“玩”陶艺的心态,想到现场来测试下自己在同行中的位置。虽然来意轻轻松松,但两人在比赛中都极尽功力和展现细致雕琢的功夫。被妻子戏称为“追求完美”的方颖图,也果然用尽了比赛的每一分钟。

最终,伍蔚蔚以向来擅长的女性题材《花花世界》获得了二等奖的不俗成绩,而方颖图也分别以现场创作的《福慧双修》和另一个作品《如鱼得水》分别摘取了优秀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在伍蔚蔚登台领奖时,方颖图就远远地在后排赶紧为妻子拍照。他们可谓是本届大赛上最幸福的一对儿。

一等奖

冯志伟 《访禅》

创作构思:作为广东省陶艺艺术大师,冯志伟介绍了《访禅》的创作构思,禅宗达摩是家喻户晓的佛门宗师,他利用捏塑等手法塑造出达摩在洞穴中面壁执着而专心悟道的表情,还吸引了洞穴中蝙蝠好奇造访的意境。作品的亮点主要是在手法和人物形态上。

点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强华认为,该选手围绕传统石湾陶瓷人物达摩展开创作,无论是整体制作还是神韵处理都非常到位和流畅,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很好地传承了石湾陶艺的精神。

二等奖 刘显明《两小无猜》

创作构思:刘显明介绍,该作品启发于“和合二仙”,但人物有所不同 是一对玩“亲亲”游戏的童男童女,活泼可爱,童真十足。作品利用了捏塑和泥板成型为主,

点评:左正尧认为,该作品较好地体现了陶艺的趣味性,但作品塑造相对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应该塑造得更好。

二等奖

伍蔚蔚 《花花世界》

创作构思:伍蔚蔚介绍,该作品主要呈现当代女孩恬静、悠闲、自由自在的感觉,通过传统粘花技巧结合现代构图,用新的想法来呈现手工艺,人物头上布满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对美好的憧憬和想象。

点评:左正尧认为,该作品头部塑造十分充分,身体表达较为简洁,在简洁中能将陶艺的情趣表现出来。

三等奖 曹锋明 《工匠》

创作构思:曹锋明介绍,作品表达的是一位极具工匠精神的陶艺工作者,作品中的泥匠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地加工着作品,眼神流露出即将完成一件作品的喜悦。

点评:黄强华表示,《工匠》就是用生活化的手法,表达出陶艺工匠的“工匠精神”,让石湾陶瓷接近生活,有时代感。

三等奖 冼毅良 《关云长》

创作构思:关公是三国中的历史人物,他忠、义、仁、勇,本作品通过《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幕来展现关公的威风和气势。

点评:左正尧认为,该作品完成程度较高,在细节上刻画精细,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充分。

三等奖

余小伦 《西子湖畔》

创作构思:余小伦介绍,作为惠州人,自己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因而作品便以惠州西子湖作为创作对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点评:黄强华表示,石湾陶艺博大精深,这种“刻盘”手法对石湾陶艺的创作是一种丰富。

点评:

两小时考试要求高

传承石湾造型特色

对于大赛的作品,评委们怎么看?广东美协陶艺委员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左正尧认为,此次大赛的作品既体现了传统石湾陶艺的技法与人物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创新的当代元素。另外,此次大赛不少作品都很好地体现了来自生活、很接地气的朴实题材,其实这也是石湾“公仔”长期以来坚持的特色,反映本地民俗和生活情趣,这些方面都是做得不错的。

左正尧表示,从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来看,基本上是在佛山石湾传统陶艺造型语境下进行创作,在造型上传承了石湾原有的造型特色,让几百上千年的“公仔”发展脉络得以传承。从处理手段来看,通过朴实的技法和造型比例,让作品人物的精神面貌达到石湾陶艺应有的特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创作,对作者的要求很高,既考察作者的造型能力和陶艺语言的表达,又对制作工艺熟练程度有要求,获奖作品的完成程度相对很高。

左正尧认为,其实获奖作品水平都差不多,差距往往体现在作品的刻画细致程度上,如果对创作时间把握得好,作品完成程度相对充分,创作更加游刃有余。

最大亮点:

传统题材融入当代元素

佛山市工业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黄强华告诉记者,此次创作的作品基本涵盖了佛山所有公仔的类型,区别了以往大赛大家以传统作品为主的现象。同样,比赛人员涵盖了行业的新鲜力量90后,他们对佛山陶艺的新鲜想法而创作出来的作品,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黄强华表示,纵观选手的作品,传统题材融入了当代元素成为比赛的最大亮点。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庞文忠告诉记者,在2小时内完成一幅作品很考验选手的基本功底。“一名选手若能在短时间内做好造型结构,说明基础比较牢固。而年轻的选手经验缺乏,如果能在某一点上重点突破,作为评委也会权衡考虑的。” 庞文忠告诉记者,这些年佛山陶艺在题材上、技艺上有了很大的创新。“以前比较随意,现在不仅造型线条要优美,人体和动物的结构都要抓准。”庞文忠表示,这就说明了石湾传统与当代结构艺术相结合,是一个创新。

观察:

提倡设计创新

打造骨干力量

记者看到,区别于以前传统的石湾公仔,参赛作品的多样性让人眼前一亮。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表示,现在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名人,手法也越发抽象和简约。尤其是年轻人的作品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有自己独到之处,这给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风。

那么首届云珠奖·陶艺设计大赛能给佛山陶艺界带来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过在庞文忠大师看来,大赛的举办对佛山陶艺界的从业人员来说就是一种动力。“形成了一种竞争力,让每一个人有创作动力。”庞文忠表示,大赛发动大量人员来参与,规定了人数,很有新鲜感,也很有吸引力。

黄华强则表示,此次大赛的最大好处促进创作热情,在佛山中青年里打造一批骨干力量。并且大赛提倡传统与创新结合,这个十分接地气,更是显示石湾陶艺走向一种新的路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