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套路(好莱坞俗套套路大吐槽)
好莱坞的套路(好莱坞俗套套路大吐槽)上正片:还是被埋没的吐槽高手?结果……好像没输?是大胆怂片?
有种。
一边,是今年新出,时长60分钟的新片。
另一边,是人均豆瓣top250、IMDb250的《雨中曲》《狮子王》《恋恋笔记本》《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
1vs5。
结果……
好像没输?
是大胆怂片?
还是被埋没的吐槽高手?
上正片:
《好莱坞俗套大吐槽》
Attack of The Hollywood Clichés!
取名也不过脑子了,怎么直白怎么来。
海报就更搞事了。
魔法打败魔法。
模仿代替吐槽,一键copy好莱坞大片们惯用海报思路:
绝对C位:爆炸再怎么燎屁股都不回头的男主,西装笔挺,皮鞋锃亮。
经典剧情梗概:准确避开他的子弹和被松一半的手铐,标志着他刚经历一场血战。
屡试不爽的结局:够刺激,够惊险,但一定也止步于险。
58分钟,奈飞出品。
由好莱坞电视明星罗伯特·劳动情出演,期间辅以好莱坞影评人和演员、编剧采访。
主题不能再明显:吐槽好莱坞套路。
受害片包括但不限于《雨中曲》《狮子王》《恋恋笔记本》《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
直戳好莱坞大片痛处,好莱坞编剧们被残忍刨活儿,影迷大呼过瘾:
早就看不惯你们那么做了!
痛处1:故事
好莱坞大片的故事模式,可一言以蔽之:打怪。
当然,漫威宇宙是个例外。
需要复仇的主角们,他们老爹一般都过得不太安生。
△ 《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
痛处2:主角光环
这光环包括但不限于:超强的身体素质 反应能力。
《速度与激情》系列都说烂了,更绝的是《虎胆龙威》。
平平无奇中年男到了第5部都可以干翻外星人了。
长得美,但性格怪异。
△ 《情归新泽西》
运气极佳,总能活到最后。
△ 《德州电锯杀人狂》、《准备好了没》
当然了,主角还得自带罪恶净化功能。
开枪发射火箭,无所谓,哪怕对面是学生、校车。
△ 《古墓丽影》
痛处3:配角活该
而只要你不是主角,你也有专属的配角“光环”:
如果你是打主角的反派,那你不能太好看。
最好不成人形。
△ 上《歌剧魅影》,下《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
次一点有道丑疤。
△ 《007之雷霆谷》
动画片?也不能少。
△ 《狮子王》
长此以往,现实生活里,那些因为先天或后天长相不那么普通的人,就会被误解。
除了丑,反派一般都得有点话痨,不然没法给主角机会让他领盒饭。
言归正传,如果你是主角这边的朋友,那你可能命不太好。
马上要荣誉退休的,下一秒就得挂。
△ 《火线狙击》
或者你哪边都不是,只是个小罗罗,那你脑子也不能太好使。
被打时必须站在同伙旁边看着,排队等挨打,就是不一起上。
△ 《红番区》
如果你是个漂亮的美女,那你被怪兽或者男人追时,一定不知道要脱高跟鞋才能跑得更快。
△ 上《侏罗纪公园》,下《越空追击》
痛处4:伟大的爱情
被编剧选择的爱情,一定要有一场不同寻常的相遇。
可以够意外。
推搡的人群里,女孩子蹲下身子捡东西,被旁边人一挤,撞进男孩的怀里。
△ 《艺术家》
够惊险。
比如逃跑跳车,刚好砸进女孩车子的副驾驶。
△ 《雨中曲》
够尴尬。
男女相遇在街角,男生手里的咖啡撞得女孩衣服满怀。
因为一种莫名的磁场,女孩子竟然对他“去我家换身衣服”的猥琐建议报以温柔一笑。
△ 《诺丁山》
看看正常女明星的反应。
不要!
离我远一点!
爱情的浪漫,一定要伴随多重阻碍。
比如男女主一开始已有婚约或另一半。
△ 《泰坦尼克号》
多少恐怖情节,被爱情一美化,变得浪漫。
比如尾随,死缠烂打。
此处@《毕业生》《恋恋笔记本》《暮光之城》。
第一次郑重拥吻时,天气肯定好不了。
痛处5:尿点克星
在剧情渐入无聊或高潮时,一定有一个关键道具让你无法离开座位。
他们常常是还有10秒就炸的定时炸弹。
悬念在于最后一秒主角到底拆不拆得了。
△ 《007之八爪女》
又或者电池不够用、信号不太美的电话。
总在受害人需要求救的时候卡壳。
痛处6:邪不胜正
曾经有采访过刘慈欣,为什么好莱坞不拍《三体》。
因为不符合好莱坞科幻片最关键的一项原则,黑白分明。
《套路大吐槽》里也提到这一点。
电影到了结尾我们一边好奇好人究竟能不能赢,一边又百分之百确信他肯定会赢。
开头结局,人设动机,主配角设置,甚至条件反射般的感官反应……几乎都能总结出套路。
还有些啥,Sir就不给你们透底了。
《套路吐槽》有整整一个小时的量,绝对下饭。
“悬疑,笑点,暴力,希望,温情,裸露,性爱,快乐的大结局”,这些关键元素诞生了多少面目相似的好莱坞大片。
尽管取名《套路吐槽》,但Sir觉得,好莱坞大片应该感谢这些套路。
正是在套路的形成中,好莱坞不断繁荣。
而那些所谓套路,都诞生于一次敢于打破的创新。
1937年。
迪士尼拍《白雪公主》。
那个时候,大家都默认电影观众的主力是成人,儿童没有市场。
所以卡通片长度一般不超5分钟。
可迪士尼却偏不信邪,时长翻了17倍(83分钟),成本翻了3番。
结果——造就全球影史首部收入破亿电影。
(当时儿童票价平均两毛五啊……)
1994年,感动全美的《阿甘正传》。
一个傻子。
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
好莱坞的各大片厂的开山祖师,个个都是白手起家。
有捡破烂、卖毛皮的商贩,有跑腿小弟、屠夫、旧货商。
后来做起了片商,没办法从独立片厂那里定期拿到影片,就自己拍电影。
自己拍总被告侵权,被逼得只能跑到远离法人的农庄之上建好莱坞片厂。
谁也想不到,洛杉矶那个远郊,竟然在一百多年后成为美国电影的标的。
从当初的16家制片厂,到如今的600 ,好莱坞不再只是个地名,也是美国成熟电影工业的代称。
不知不觉,好莱坞已经110岁,可以说,已足够成熟。
但这背后,代价渐显——成熟意味着熟练,熟练意味着重复,而重复,也让好莱坞电影滑向平庸。
单从中国电影市场,就能看到转变。
2017年,年度票房榜前20名,7部国片,12部好莱坞大片。
2018年,数字变了,11部国片,9部好莱坞。
2019年,中国院线总票房642亿,国产片收入第一次过400亿,占比超过60%,实现碾压性的胜利。
CNN还大发感慨,好莱坞在中国要失灵了。
名利场今年更是发文,唱衰好莱坞已死。
“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材。”
庸不自知的人大把。
希望能从套路里另辟蹊径的人,越来越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莉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