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厂甜菜渣能干什么(宁城县糖厂那些事儿)
糖厂甜菜渣能干什么(宁城县糖厂那些事儿)包古鲁梁上有一个殡葬的火化炉,坡度大且陡,上坡重车容易爬不上去,下坡儿又怕刹不住车,特别是送甜菜的季节在冬季,遇上个下雪可就麻烦了,容易出车祸。小队里拖拉机比较少,送甜菜还需要排队,送甜菜可是是一个比较危险又苦重的活计。到天义去送甜菜,要经过一段特别难走的路,那就是包古鲁梁。有的农户家里种的甜菜多,就发动亲戚朋友一起来修甜菜,在自己的院子里架起电灯,一修就修到半夜,孩子瞌睡的,就在甜菜英子上睡着了。糖厂里收的甜菜需要去掉头上的英子,还要去掉根须,剜掉每一个甜菜上的土块儿。糖厂不来收,需要每家每户送到规定的点上去。送甜菜的拖拉机排成了队
宁城县糖厂那些事儿,送甜菜可是一个危险的苦差事,最怕包古鲁梁。
张少卿笔名藕根
老家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镇,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没有水浇地,完全靠天吃饭。小时候一到放学、放假就有干不完的农活,最愁的要数给谷子拔苗儿,苗小垄长、半趴半跪腰腿酸疼。再愁的就是捡甜菜了,这甜菜是经济作物,甜菜疙瘩能生产白糖,一年的重头戏就是靠这点甜菜换几个现钱啦。当时农作水平比较低下,都是靠人们用镐头来刨甜菜,然后再捡在一起,用驴车收到家里面去,再点灯熬油地开始修甜菜。
甜菜地里的甜菜长势喜人
有的农户家里种的甜菜多,就发动亲戚朋友一起来修甜菜,在自己的院子里架起电灯,一修就修到半夜,孩子瞌睡的,就在甜菜英子上睡着了。
糖厂里收的甜菜需要去掉头上的英子,还要去掉根须,剜掉每一个甜菜上的土块儿。糖厂不来收,需要每家每户送到规定的点上去。
送甜菜的拖拉机排成了队
小队里拖拉机比较少,送甜菜还需要排队,送甜菜可是是一个比较危险又苦重的活计。到天义去送甜菜,要经过一段特别难走的路,那就是包古鲁梁。
包古鲁梁上有一个殡葬的火化炉,坡度大且陡,上坡重车容易爬不上去,下坡儿又怕刹不住车,特别是送甜菜的季节在冬季,遇上个下雪可就麻烦了,容易出车祸。
每到送甜菜的时候。就让家里人特别担心。甜菜装得满满一大车,上面儿还要摞起来很高,走起路来拖拉机都有点摇晃。拖拉机只有一个驾驶座位,送甜菜的人要把铁锹插在拖拉机的车厢上,然后坐在装有甜菜的拖拉机顶上,晃晃悠悠地一路去送甜菜。
我的家里送甜菜都是我的父亲去,安全送去过完了秤,还得把一大车的甜菜用铁锹卸下去,又冷又苦重。
这也是家人等待最着急的时候,往往送甜菜的车要半夜才回来,母亲只要是听见有拖拉机的响动声就要出门去瞭一瞭。
宁城县糖厂老照片
时间长了,母亲练出了特别好的耳力,老远就知道这个拖拉机是什么型号的拖拉机,是重车还是空车,他都能听得特别清楚。
送甜菜不是马上就能结现金,只有等到年底才给全公社全大队结现金,有的时候现金不够了,只能发白糖。
父亲是大队的村干部,小队的甜菜款和白糖都在我家里统一发放。乡亲们早早就到院子里来了,抽着旱烟的、吃着饼子的、拿着面盆的、夹着口袋的,小孩子们也来来回回地跑在其中,每个人脸上的笑看着比糖还甜。
父亲拿出糖厂返回的核销单,念着名字开始结甜菜款,先发现金再发白糖。一张张崭新的大团结(人民币十元的)发到每一户手中,白花花的白糖舀进人们的面盆口袋中。那时候家里比较穷,白糖是一个稀罕物件儿,孩子们早就馋得不行了,看到了白糖就用手抓上一把,就开始吃起来。
白糖的甜啊,早就把收甜菜时候的那点儿苦啊抛在脑后了。今天呢,就聊一聊糖厂里边儿的那些事儿。
地方国营宁城糖厂,位于县城西4公里付家窝铺村,1971年建厂,1978年投产,为宁城县大型国营工业之一。
截止1985年末,厂区占地面积36.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非生产性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总建设投资244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5万元,人民银行中短期贷款1956万元,总额2672.9万元,全厂共有职工1183名,其中助理工程师11名,技术员13名。
宁城糖厂的生产能力:1973——1978年为处理甜莱200吨/日,1978——1983年为400吨/日,1983——1986年为1000吨/日,至1986年第一季度,共生产绵白糖7.14万吨,96度酒精2600吨,糖蜜酒3500吨,为国家积累资金达200万元,是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甜菜制糖企业之一。
1973/1974——1977/1978产糖期,共5个产糖期为200吨/日产糖期。平均日加工甜菜258.2吨,其中一、二个产糖期由于设计、机械设备等问题均达到设计要求,三至五个产糖期,检修了机械,改革了工艺,平均超过设计能力的25%,共加工甜菜14.68万吨,产绵白糖1.82万吨,平均每期产糖3640吨,共创产值2228.1万元,平均每期445.62万元,共
完成利润707.9万元,平均每期141.58万元。
八里罕街景图
1978年4月,被辽宁省评为“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
400吨/日产糖期1978年2月 国家轻工部在本县召开全国办糖厂现场会议,提出一厂变两厂,日处理甜菜400吨。
1978/1979——1982/1983产期,共5个月产期为400吨/日产糖期共加工甜菜24.16万吨,平均每期4.83万吨,产绵白糖2.82万吨,平均每期5640吨,平均日加工甜菜326.8吨,完成设计生产能力的81.6%。共创产值3915.9万元,平均每期783.18万元完成利润658.3万元,平均每期131.66万元。
为了扩大生产能力,由200吨/日扩大到40吨/日,轻工部拨款150万元,厂自筹25万元,作为扩建费用,1977年月27日征购贮甜菜土地141亩。
1981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批准,将400吨/日的生产能力扩建为1000吨/日的生产能力。1982年4月28日扩建开工,1983年10月下旬基本竣工投产。
生产车间外的甜菜
1983/1984——1985/1986产糖期,为1000吨/日产糖期。由于生产能力突然扩大,甜菜原料不足,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新增人员素质差和设备不配套,因而3个产糖期,共处理甜菜23.05万吨 平均每期7.8万吨。1983/1984、1984/1985,2个产糖期共亏损143.1万元。
后来由于上学,再也不参与农活了。再后来,农村也开始不种甜菜了,甜菜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糖厂的事儿却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