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期夏雨(阳光的夏雨和他灿烂的日子)
我的青春期夏雨(阳光的夏雨和他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滑板少年们逐渐在当地有了一些影响力,当时青岛一个学校的体育老师注意到了他们,打算跟他们一起合作开发这个项目,这位老师给他们在学校提供了一个场地,供他们在里面练习,“猎豹队”就此成立。这应该算是青岛最早的滑板组织了,过了许多年,夏雨仍然和当初的队员们保持着联系。作为演员的夏雨小时候却不怎么爱看电影,在少有的一次观影经历中,他看到影片中一群小青年为救一个女孩滑着滑板斗转腾挪,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众人惊讶的眼神目送下呼啸而过,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大开眼界,在过生日那天,他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份礼物。夏雨与袁泉后来他每天都会滑着滑板出现在街上,带起了青岛孩子一起玩滑板的一股风潮,那种速度感像是自由自在地飞翔。
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那个着荷尔蒙迸发的叛逆少年形象相反,夏雨私下里不善言谈,说话轻声细气,性格内敛,甚至可以说有些深沉与忧郁,也没有在镜头里那么爱笑。
这多少和他年少成名,过早的背负了成年人才应该背负的压力有关,他十几岁就不可避免的要对喜欢他的观众负责任,对塑造的角色负责任,对演出的作品负责任,这些经历让他大有一种看破红尘后的沉静。
夏雨从小跟着姑姑一起生活沂蒙山,那是个很有情调的地方,站在一座座丘陵之上,总想对着远山唱一首沂蒙山小调。
11岁那年夏雨到了青岛读书,从小在山村里长大的夏雨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他一个人在这里生活,自己洗衣服,解决一日三餐,同时也很快的融入到了城里孩子们的群体当中。
作为演员的夏雨小时候却不怎么爱看电影,在少有的一次观影经历中,他看到影片中一群小青年为救一个女孩滑着滑板斗转腾挪,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众人惊讶的眼神目送下呼啸而过,这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大开眼界,在过生日那天,他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份礼物。
夏雨与袁泉
后来他每天都会滑着滑板出现在街上,带起了青岛孩子一起玩滑板的一股风潮,那种速度感像是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些滑板少年们逐渐在当地有了一些影响力,当时青岛一个学校的体育老师注意到了他们,打算跟他们一起合作开发这个项目,这位老师给他们在学校提供了一个场地,供他们在里面练习,“猎豹队”就此成立。这应该算是青岛最早的滑板组织了,过了许多年,夏雨仍然和当初的队员们保持着联系。
《阳光灿烂的日子》
“二进宫”误打误撞与姜文结缘然而在夏雨十六岁那年,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平静的生活,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姜文选小演员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事情。
能够参与到这件事夏雨还得感谢他的画家父亲。由于父亲早年有过在青岛话剧团工作的经历,和许多文艺界的朋友们都熟,当时一直在北京画画儿的父亲得知了姜文正在选演员的时候就到现场去探班,现场有人提议叫老夏(又名秦生)的儿子来试试。
于是老夏就往青岛拍了个电报,内容言简意赅“速来京”,接到电报之后夏雨的第一反应是远在北京的父亲是不是出事了,他风风火火的赶到了北京,看到父亲无恙这才放了心。
《阳光灿烂的日子》
父子俩赶到了姜文的剧组后,正好姜文有事出去了,剧务人员就用掌中宝摄像机给夏雨拍了几张照片就让他回去了。
爷俩等了几天也没人联系他们,父亲就把夏雨送到火车站,夏雨坐着火车就回了青岛,才到了青岛的家,电报却比他先一步到了,这次内容同样惜字如金,三个字“速回京”。
夏雨回京“面见”了姜文,当时的夏雨每天只顾着在街上滑滑板,很少看电影,对姜文的了解知之甚少,只是听说他是一个挺有名气的人,大人们常提起他。
姜文见了他第一眼,就把他定下了,一拍大腿:“这就是我要找的马小军”。
而看了剧本之后的夏雨有些含糊了,“我演的了这个吗?”
《阳光灿烂的日子》
老天爷赏饭,演好《阳光灿烂的日子》需要20%的努力和80%的天赋夏雨的生活和电影里马小军的生活简直是两个世界,那种生活状态夏雨完全无法理解。
“我小时候也没打过架,最多就是同学之间闹别扭,孩子式的掐掐打打,像剧本里的那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群架,“憋着弄谁”,我根本就没经历过。”夏雨发着牢骚。
但姜文这个电影“独裁者”自然会有办法,他把这些半大孩子们封闭起来进行严格的训练,让他们体验生活,还把王朔、苏童等大腕儿请来“现身说法”,给他们讲当年自己怎么打架,怎么“拍婆子”,将各种细节和心理状态描述的一清二楚。
《阳光灿烂的日子》
经过姜文魔鬼式的封闭训练,夏雨很快就上了道,他浑身上下都是戏,哪里还是那个青岛的滑板少年,他简直就是如假包换的70年代穿越而来的大院子弟,马小军就此“炼”成了。
有人说夏雨不只是长相,连性格都像极了姜文,对于这种说法后来的夏雨并不认可,好演员就应该演什么像什么,他评价自己在这部电影中奉献出了自己演艺生涯最好的演出,其中80%是靠了天赋。
当然夏雨也坦言这和姜文的细心的调教也是离不开的,姜文自带一种极具威慑力的霸气,至今夏雨见到姜文也会有些怕他,一个真正厉害的导演不光会选演员,更要会激发演员的潜能,要知道姜文作为演员的功力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
《阳光灿烂的日子》
“一夜成名”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他过早的背负了更多压力“事成之后”,夏雨再次坐着火车回了青岛,在北京拍戏耽误了他整整一年的学业,眼看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夏雨反而觉得如释重负了,大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式的凌然,而真正令夏雨感到伤心是他们的“猎豹滑板队”已经四分五裂了。
拍摄电影对于夏雨来说只是完成了大人们交予自己的一项任务,他更多的是对自己抛弃了滑板队而感到自责,如此沉重的代价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他想淡化拍戏的事情,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第二天醒来就当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他将大脑中关于北京的那些记忆全部屏蔽,他试图恢复往日的生活,而有一天,《青岛晚报》两名记者的到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姜文忙着影片参展的事,一时间把这小哥们给忘了,等片方需要找男主演出席威尼斯电影节的时候夏雨已经回了山东,剧组没人知道他在青岛家里的电话号码,姜文紧忙派人去寻老夏,可这位不靠谱的画家老爸也在关键时刻不知去向。
令人震惊的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其中最佳男主角还颁给了夏雨,而此时的小“影帝”正在青岛二十四中学的课堂里打着瞌睡。
《阳光灿烂的日子》
整个青岛最先得到这一喜讯的便是来自《青岛晚报》的这两位记者,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到了青岛二十四中将喜报送到了夏雨的面前,此时的夏雨才意识到,自己这辈子注定要干这一行了。哥们一想,干脆咱考中戏得了,这个消息还来的不晚,赶在了填志愿之前。
顺利考入中戏的夏雨俨然成为了明星人物,甚至有同学曾调侃夏雨:“这不是威尼斯影帝吗?你跑这干嘛来了?”“你都拿了影帝了,是老师教你呀还是你教老师呀。”
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对于自由散漫惯了的夏雨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的起点太高了,他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之后的每一步他都必须迈的扎实,一旦脚底踩空,等待他的将是万丈深渊。
走出中戏大门的夏雨这一年一直在不断的接戏、拍戏,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许多年,他时常会觉得疲劳,但仍然会默默接受生活得乏味,他不断的和别人强调:“做一个演员,这不是我的初衷,谁知道我会演到什么时候,也许哪天我就不从事这个职业了,这都是说不定的事儿。”言语间带着一股云淡风轻。
在旁人看来,没有什么能比少年成名更让人羡慕的了。而夏雨却仿佛一直对自己从事演艺事业所付出的代价耿耿于怀,滑板的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至今被提起时,你仍然能看到他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光芒,那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不甘,更加是一种遗憾。《阳光灿烂的日子》给他带来了新的生活,又随手带走了他原本的生活。
夏雨与袁泉
夏雨家庭和睦,婚姻稳定,出道以来很少沾染绯闻,这和他那位作为一生浪子的父亲实在算不得相像,但他却继承了父亲对于艺术的直觉与天赋,如今,他学会了像父亲一样洒脱的面对人生,尽管从小被姑姑拉扯大的夏雨和父亲不是特别亲密,但他对于父亲始终是欣赏的,他形容父亲是个“像太阳一样的人”。他照亮了夏雨别样的人生,给了夏雨生活中一种新的可行性。
当有媒体问到:“你现在也是一个父亲了,你觉得跟自己父亲相比,谁更优秀一点?”
夏雨面对着镜头不假思索的回答“我觉得我比他更优秀。”
夏雨与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