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四尺楷书作品欣赏:苏东坡浣溪沙五首手卷重现人间 绝世书法堪称一流
苏东坡四尺楷书作品欣赏:苏东坡浣溪沙五首手卷重现人间 绝世书法堪称一流2月4号下午,从俞汝捷先生家里出来,我直奔黄州。遍查苏东坡存世碑刻和墨迹,我只找到三件与《浣溪沙五首》书风类似的作品,如《洞庭春色赋》《次辩才韵诗帖》等,更说明艺术精品的出现与作者的心情是密不可分的。苏东坡书写此卷时,正值腊月奇寒之际,余展观此卷,印象最深的是用墨如泥,逾千年而不衰。苏东坡对用墨之法,特别推崇浓墨,有“用墨如小儿目睛”之说,明董其昌赞扬他的墨法:“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但如果没有超强的驾驭力,腕下那管毛笔是使不动的,这种力又往往从锋芒、挑踢、转折中闪烁出来,就像宽博的相貌中时有神采奕奕的目光流转顾盼。此卷行笔的爽峻,裹挟了雄文大笔的气魄,其书法肉丰而骨劲,宽博而秀伟。黄庭坚说苏东坡书法“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朱熹也说苏轼“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复可以形似较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清代书法家吴德旋说:“
图14 吴传荣题签
《浣溪沙五首》书法赏评尽管苏东坡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给无数人找到了信笔胡写的偷懒理由,但实际上苏东坡在书法上用功颇深,偷懒的人不知道苏东坡还说过:“我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前后两句合并,便知此处无法,实乃从有法到无法的升华,他敢说“我书意造本无法”,是一种充分自信的表达!寒斋藏《苏东坡黄州书法集》,内有他写给徐君猷儿子十三郎的手札,徐十三郎是苏东坡忠实的粉丝,藏有东坡书法千幅,苏东坡说他仍“贪求不已”,此札信笔写来,处处可见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意和结体。
苏东坡书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颜真卿、杨凝式等人,黄庭坚《山谷题跋》曰:“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疯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可惜苏氏法书居然在宋代就因党争而被大量销毁。
苏东坡书法结体化长为扁,取法的一个重要源头是初唐李北海,但不如李北海跌宕起伏,结构多取平势,线条遒劲圆润。然他毕竟又曾师法王羲之,故酒酣耳热之际,时有王氏书风出现。《浣溪沙五首》乃是苏东坡酒后所作,心潮起伏,王羲之左低右高的侧媚之姿便呈现出来,作品中“乱”字的写法更是与王羲之《丧乱帖》中的“乱”字如出一辙,再现了苏东坡彼时对徐太守知遇之恩的欢快之情。
苏东坡书写此卷时,正值腊月奇寒之际,余展观此卷,印象最深的是用墨如泥,逾千年而不衰。苏东坡对用墨之法,特别推崇浓墨,有“用墨如小儿目睛”之说,明董其昌赞扬他的墨法:“每波画尽处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但如果没有超强的驾驭力,腕下那管毛笔是使不动的,这种力又往往从锋芒、挑踢、转折中闪烁出来,就像宽博的相貌中时有神采奕奕的目光流转顾盼。
此卷行笔的爽峻,裹挟了雄文大笔的气魄,其书法肉丰而骨劲,宽博而秀伟。黄庭坚说苏东坡书法“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朱熹也说苏轼“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复可以形似较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清代书法家吴德旋说:“东坡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第一流。余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以上种种,观此卷可谓不虚!
苏轼书法此卷的超迈处,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呈现出“工夫深,虽枯亦润,精神足,随瘦亦肥”的境界,无怪乎杨守敬说此卷“诗书皆妙”!
遍查苏东坡存世碑刻和墨迹,我只找到三件与《浣溪沙五首》书风类似的作品,如《洞庭春色赋》《次辩才韵诗帖》等,更说明艺术精品的出现与作者的心情是密不可分的。
黄州奇遇2月4号下午,从俞汝捷先生家里出来,我直奔黄州。
987年前,苏东坡被发配到黄州,开启他人生诗词和书法的新境界,创作了前后《赤壁赋》等大量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他的书法也进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的《寒食帖》也是他在黄州所书。
下午六点,萧言警先生已经先期抵达黄州,晚宴设在“眉州东坡酒楼”,这是一家全国的连锁酒店。黄州研究苏东坡的专家王琳祥先生应邀出席,王先生对苏东坡的诗文以及在黄州的行状研究颇深。甫一落座,王先生就说:“你来得真巧,今天是阴历十二月十九日,也是苏东坡的生日,上午黄州才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萧老先生接着补充说:“你知道吗?两年前我来找王老师的那天,恰好是苏东坡的忌日!”我大为惊叹:“莫非是苏东坡在天有灵,一直在太空中遥控这件事情?”
我将在黄州的奇闻奇遇发给俞汝捷先生,他回信道:
“四十年前的十二月十九日,画家程十发曾将即兴所绘苏东坡像赠送给我。八十七年前的十二月十九日,程颂万曾邀先祖等友人至其沪上汐庐雅集,吟诗同庆坡翁生日。以上掌故在拙文中均曾谈过,如有兴趣,可发给您消遣。”
程颂万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系清末学者、书画家,前后两个程十发相隔87年纪念苏东坡,与我在黄州的奇遇,给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手卷增添了一段佳话!
次日,王琳祥先生陪我游黄州赤壁公园,这一天虽然阳光明媚,公园里却寒冷刺骨。我强忍大寒,详细了解苏东坡在黄州的经历,欣赏了镶嵌在石壁里的《景苏园帖》。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川成都人杨寿昌(字葆初,曾为张之洞幕僚)出任黄冈知县。因杨寿昌酷爱苏东坡书法,故有重辑苏东坡书法墨迹之愿。其时杨守敬恰好任黄冈县教谕,两人一拍即合。杨守敬将自己收藏的数十种法帖进行反复比较,将初定的二十多种苏帖附简要说明送杨寿昌审定。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寿昌聘请江夏(今属湖北武汉)刘维善(字宝臣)双钩上石,又请了一位姓江的刻碑高手主刻,其先选刻四卷,后又增补两卷,杨寿昌与杨守敬皆题跋其后。费时两年刻成126块,囊括了苏东坡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72件,杨寿昌在官署修《景苏园》以嵌置刻石,故碑石称之为“景苏园帖”。当石碑刻成后,杨寿昌又命石匠拓片若干套,每卷一册,全套共六册。
杨葆初卸任黄冈知县之后,将《景苏园帖》石刻运回四川老家,但到汉口时,已经没有了运费,只好将石刻典当给汉口“张信记”商铺。杨葆初回四川不久因病去世,事后其子到武汉赎取石刻,因典当期限已过,为此和“张信记”商铺打官司,最终也未能讨回石刻。1925年,“张信记”商铺准备将石刻卖给外国人,在码头上搬运时被有识之士发现,迅速汇报给时任湖北督军萧耀南,萧系黄冈人,他听说后,出重金买了下来,并派人送回黄州,嵌置于新落成的黄冈东坡赤壁“挹爽楼”之内。萧耀南亲自撰《重嵌<景苏园帖>石刻》跋一篇。
又据王琳祥先生说:文革期间,为防止红卫兵砸毁《景苏园帖》的碑刻,工作人员糊上石灰后挂上宣传的牌子,躲过一场劫难。
听完《景苏园帖》颠沛流离的曲折故事,我毫不犹豫花2800元高价买下《景苏园帖》的初拓精印本。
结语从第一眼看到手卷照片到今天,一个月多来我沉浸在苏东坡的世界里,对这位千古伟人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苏东坡的一生历经数次流放却坚韧不拔,我在心生敬意的同时,更坚定了自己对艺术人生的追求!
当此中华优秀文化复兴之际,中国书法亦得以复兴,习书者遍布社会各阶层,人们对经典法书的热情日益高涨。然而由于战乱和天灾、人祸,宋人墨宝传世者罕,以致“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手卷《砥柱铭》在拍卖会上成交价高达四亿多元。苏东坡的书法在宋时就因元佑党争被大量销毁,目前存世者不到五十件,且均为顶级博物馆收藏,民间几乎难见踪影。2013年,苏东坡九个字的《功甫帖》,被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5037万元人民币竞得,之后却被上海博物馆马上定为赝品。
此次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手卷重现人间,是苏东坡粉丝的福音,也是中国书法的福音!在研究过程中,虽有同道对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手卷真伪提出质疑,却一致认为杨守敬的题跋书法神采焕然,真迹无疑!以杨守敬研究苏东坡的功力和严谨的学风,其“诗书皆妙”的评价,足可作为此卷鉴定的参照。在此,笔者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撰文争鸣!
注:本文写作参考了黄州王琳祥、武汉俞汝捷、深圳吴广三位先生的大作,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刘善龄教授、杭州王可万先生、北京萧言警先生提供宝贵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
曹隽平,资深记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
现任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湖南省人社厅特殊高级人才职称评委,湖南省广电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大型电视节目《见字如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