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怀旧(生产队记忆七)
生产队怀旧(生产队记忆七)这些标语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镇里中学的墙上写作毛笔字样,风驰电骤的观感,属名毛泽东。啊!看来这是毛主席说过话,这两句是最直白的话,‘学’和‘习’当时又没人单解释了,再配上‘好好’二字,完整地意思没那么简单。倒是三借两磨地在村里找到本有关雷锋的小人书,学了不少做好事的方法,大问题和小生活看来是有联系的。随着识字的增多,学校墙上的标语最长的是‘提高警惕,坚持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还有不同的墙上诸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学做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这些都逐渐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来了。总觉得这里面有高深的道理,当时不懂不要紧,等机会再问大人们吧。后来,从二年级到四年级,这些墙上的内容书本上没学到,周围举目看到的人没见谁讲解过,‘提高警惕’,还有地方的墙上写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就又有其他意思了。整句的没人讲
满墙文字
在村小学读书,一、二年级就不入门,很是困惑。那时,尤其是学校的墙上满墙的大字标语,给了认字的很多提示,在造句的习题中借用这些标语,还让老师表扬了几次。初步认识到学习有窍门,墙上的知识也管用,但就是对整句话就不是很理解了。
学校几乎每面墙都有标语,墙有多长,文字就多长。在学校外面,不是每面墙都有,发现砖墙才有,那时村里还有很多石墙和土坯墙,由于不容易书写好像就没有。当时沿墙标语都写成黑边白底儿黑字条幅,字体规整,一直是孩子们心目中字体的典范和梦想。那时写作业,老师不强调写字的笔顺与结果,只讲正确,在字体大小不一的作业中,心中时不时和墙上大字比较,不知怎么写成那么整齐的字。
随着识字的增多,学校墙上的标语最长的是‘提高警惕,坚持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还有不同的墙上诸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学做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这些都逐渐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来了。总觉得这里面有高深的道理,当时不懂不要紧,等机会再问大人们吧。
后来,从二年级到四年级,这些墙上的内容书本上没学到,周围举目看到的人没见谁讲解过,‘提高警惕’,还有地方的墙上写作‘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这就又有其他意思了。整句的没人讲,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就是这个‘惕’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似乎有很深的秘密。再到一个个词‘阶级’、‘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就更是一头雾水了,郁闷时我家姐姐们就说,共产主义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这些是不能弄明白了,那个‘阶级’和日常门口的台阶应该有联系,这谁又知道呢?
这些标语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镇里中学的墙上写作毛笔字样,风驰电骤的观感,属名毛泽东。啊!看来这是毛主席说过话,这两句是最直白的话,‘学’和‘习’当时又没人单解释了,再配上‘好好’二字,完整地意思没那么简单。倒是三借两磨地在村里找到本有关雷锋的小人书,学了不少做好事的方法,大问题和小生活看来是有联系的。
在我家小街的东头,是本家三伯家,他家东房的后墙外是条路。这面后墙是直观的所在,有两个大大的村名,旁边似显不显地一溜大字只剩最后一个了,是个‘寨’子,其他的斑驳了,那推算着其他字完整起来肯定是‘农业学大寨’了。这个‘寨’字老和山大王占山联系起来,可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名,在社员们心目中,只要象大寨村那么干,能吃到细粮的日子就不远了。
我们家的四合院由三爷和我们共住,南房后墙下有一条出村的小路,往西是村中心的大街。南房后墙挨墙斜长了两棵椿树,有人老在那里放两块砖头,点上一支蜡,有时还有人烧香,说这有过小庙,神神怪怪的。椿树边的后墙还有人用灰浆抹了个1米多见方的小黑板,匀称地还用黄漆分两行书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手写体字,下边小字注明‘毛泽东’。后来听说这是矿工三叔张罗干的,说他弄完黑板这个活后,到矿上上班老是腰疼,说他们在那里烧了纸后好了。农村的一些事总是怪怪的!
我家四合院大门正对着北院四合院大门,北院大门的门扇上用毛笔书写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不很清楚了。当时我们两家孩子们坐在各自的大门门槛上,扯着嗓子争论谁家有字,因为我家门上没字,还很自卑的样子。姐姐们说前两年上工时还要背语录,背不下来还不给记工分呢,这个语录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毛主席不可能只说一句话,要是把毛主席的话都能背下来,可真是神人了!
跟着母亲到菜园里打菜时,园子下边有家人砖房后墙写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当时想社员们每天上工干活,干劲已经很足了,再行努力的上游就是社员常说的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四个现代化对社员们而言就是机械化,还在肩扛马拉的时代机械化只是美好的向往了。
孩子们到四、五年级,能到我们镇上赶集,或者跑到定灵铁路支线的车站上转一圈可是很炫耀很长时间的。镇上核心建筑是供销社商店,是镇上最大的商店,占据镇十字街的一角,一拉溜的起脊的红瓦房被盖成东西一南北两个方向连续,人称‘转角房’。每当五月端五庙会时,连山里边的乡亲们都进去选购商品,这个节气天很热了,挤到商店里的大吊扇下,是当时最好的散热设备了。柜台里货架上的墙壁上挂着几幅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张贴画,画上大大的毛笔头下有几个呲牙咧嘴的坏人,人声鼎沸之中,这些张贴画已经不重要了。转角房南边是供销社大门,两侧墙上分别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里侧的影壁墙上斜体字写着‘为人民服务’。那时大部分人觉得商店内部的交易总有某些不光彩的存在,从这些标语上还要发展这种不光彩的交易,这有点思维的混乱。
从镇上赶集回来,经过小火站,站东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同样斑驳的黑板都快掉完了。车站南边的定窑瓷厂门口也写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不同的是门口两边立柱上还用水泥分别刻了两句毛主席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的草体字,看来这火车、厂房都是经济活动,但从怒气又紧急地搞得和玩命打仗一样。
生产队里的秀才是烟卷大爷,听父亲说大爷是镇上为数不多上过原来私塾的人,他的珠算出神入化,还会用珠算开方,是最有学问的人,但就是一生一个爱好,洋烟卷不离身,一只烟抽得咳得不停,还会迷上眼很沉醉的样子。我就老观察他的学问,一直没得发现,他去世后我一次终于在他家闲屋的破报纸堆里翻出一本《百家姓》,是用毛笔抄写的自己装订成册的,纸面显得发黄干净,但楷书字迹规整洒脱,这种笔力过目不忘,学问原来在此!只不过让他藏得过深,总觉得与学校的课本又有些距离。大爷藏在心底的文化是慰藉人心的,慰藉人心的文化才是真学问。
通过那时这么多口号化的表达,在几十年的岁月沉淀中,哪些才是最打动人心,温暖人心的部分呢?岁月中只记住毛主席两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和‘为人民服务’才是所有这些文字的核心。恒道君认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最大的儒家思想,‘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道家思想,在这样的层面上才延续并超越誊写的《百家姓》,祝愿我们的社会还要在不切断历史的步伐中,以国人的勤劳和智慧昂扬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