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妻子(巴金与妻相差13岁)
巴金和妻子(巴金与妻相差13岁)图 |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两人通信了大半年,却从未见过面,最后,按捺不住心中情意的萧珊给巴金写了一封信:“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甚至已经约好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当时巴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是追求他的女子写来的。一天,他在众多读者来信中撕开了一封信件,竟发现信中附有一张照片,只见照片上的女孩剪着一头短发,穿着白衣黑裙,一脸天真的笑容。翻过背面,只见照片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而这个小女孩正是萧珊。图 | 萧珊后来,萧珊来的信越来越多,她笔迹娟秀,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再加上照片的缘故,巴金对她印象极深。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都会称她为“我的小友”。在巴金眼里,她就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可是在萧珊眼里,他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她与他诉说苦恼,畅谈人生。
自古文人多风流,尤其是在民国那个大师盛行的时代,更是如此。风流如徐志摩,浪情如胡兰成,文人的圈子似乎成为了风流的寄居所,可是有这样一个才子,他却是文人的特例,一生只爱一个女子,情深共白首,直教人生死相许。
他就是民国著名作家巴金,很多人对他的喜欢,是始于才华,终于情深。就连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对他称赞道:“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书迷倒追男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中出身。他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1920年,他考入成都外语学校,1927年,他赴往法国留学。在巴黎,他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时时关心中国,将中国的人情融进自己的思想中。
1928年,巴金回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36年,巴金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写下了长篇小说《家》。书中无情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讴歌了年轻一代的反抗和觉醒,深深地唤醒了年轻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得到了大众一致的称赞,他因此在文坛上名声大噪。
当时巴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绝大部分是追求他的女子写来的。一天,他在众多读者来信中撕开了一封信件,竟发现信中附有一张照片,只见照片上的女孩剪着一头短发,穿着白衣黑裙,一脸天真的笑容。翻过背面,只见照片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而这个小女孩正是萧珊。
图 | 萧珊
后来,萧珊来的信越来越多,她笔迹娟秀,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再加上照片的缘故,巴金对她印象极深。由于有着13岁的差距,每次给萧珊回信,巴金都会称她为“我的小友”。在巴金眼里,她就是千万个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可是在萧珊眼里,他早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她与他诉说苦恼,畅谈人生。
两人通信了大半年,却从未见过面,最后,按捺不住心中情意的萧珊给巴金写了一封信:“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甚至已经约好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图 | 萧珊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
1936年8月,在新亚饭店,两个传信半年的人得以相见。没有陌生人该有的拘谨,两人如久别重逢的好友一般,相谈甚欢。她的坦率、热情、知性、大方无一不在巴金的心里种下烙印,而他的才情、谈吐亦在她心中萦绕。
现实的见面,渐渐拉近了巴金和萧珊的心,两人的书信来往更加频繁,她在信中向他说道:“我永远忘不了从你那里得来的勇气。”不仅如此,萧珊还经常前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起居饮食,与他一同探讨文学。犹如一壶陈年的酒,经历时光的沉淀,两人的情感愈发浓烈。
图 | 萧珊摄于虹桥公墓
痴心相守终结连理1938年,萧珊心事重重地来找巴金。原来,萧珊的父亲为她找了一户有钱人家,要给她订下婚约,可是萧珊早就对巴金情根深种,她并不想接受父亲给她安排的婚约,最终她大胆地向巴金坦诚自己的爱意。
可是得到的却是巴金无情的回答,“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听到这句话,萧珊伤心不已,她以为是自己自作多情,痛哭的她跑出了巴金的住处。
爱人已走,巴金的心才开始焦急起来,之前的他一直都在逃避,逃避这段情感,可是现在的他不想逃了,他知道要是今天错过萧珊,他自己会后悔一生。他急忙追了出去,向她解释道:“你现在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将来你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巴金对萧珊的爱意,也流露出他对爱情的尊重,而这更加坚定了萧珊对巴金的那份爱。
不久后,两人便订婚了。1938年,萧珊前往广州看望巴金,他们两人同住出版社,各有各的房间,一道吃饭,一道工作,彼此相互尊重,十分和谐。
1942年,由于战事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出版社,巴金顿时陷入了孤苦无依的境界,就在这时,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毅然来到巴金身边,和他一同处理出版社的工作,她对他说道:“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永远在你身边。”
早已泪流满面的巴金哽咽地说道:“萧珊,我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再等我一年,好吗?”
在她心里,巴金比一切都重要,为了他,她可以放下一切。她深知他身上担着家庭的重担,她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反而陪咱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难关。她不似别的女子那般自私,她总是事事为他着想,她知道最好的爱恋就是无声的陪伴。
图 | 萧珊倩影
1944年,巴金和萧珊终于结束8年的恋爱长跑,迈进了婚姻的殿堂。此时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只有27岁。结婚的新房是借来的,没有一砖一瓦,没有一桌一椅,没有大摆宴席,只是简单地向双方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彼此相伴就是最好的生活,又怎么会在乎物质?婚后,巴金经常要外出开会,出国访问,萧珊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她总是尽心地照料着这个家,将家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巴金没有后顾之忧。
自他们结婚后,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他们总是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在他们心中,对方就是自己的全部。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1966年,命运的苦难向这对夫妻涌来,巴金无端被诬陷为“罪人”,每天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无数次他想过自我了断,可是一想到妻子在家等待自己,他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萧珊出生名门,根正苗红,她本来可以与巴金撇清关系,免受困难。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在她心里,丈夫就是她的一切,她宁可和他一同受苦,也不愿离开他。为了他,她不知道忍受了多少羞辱,尝尽了多少皮鞭,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将这些告诉过丈夫。
长期的精神高压与劳累,让萧珊的身体不堪重负,她患上了肠癌,而且是晚期。但她却不愿把这一切告诉巴金,她不想让他为她伤心,每天她都会忍着疼痛,摆出一副笑容,陪着巴金,安慰巴金。
她幻想着自己能够一直陪着他,可是命运却没有给她机会。1972年,她还是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前,她对巴金说道:“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了她的嘴巴,低下了头,两人四目相对,没有一句话,但两人的泪水却相互溅开。
手术后,她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微弱地对他说道:“我不愿丢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但命运始终没能成全萧珊,8月13日,在萧珊手术后的第五天,在家中的巴金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萧珊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巴金心中炸开。
他急忙赶往医院,却只见到盖着白布的萧珊,他弯下身子,隔着白布拍着萧珊的遗体,痛哭道:“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他后悔自己没有守在妻子身旁,以至于未能听到妻子的遗言,泪水慢慢从他脸颊划下,轻轻地在白布上溅开,并向四周不断扩散。
后来巴金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道:“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着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
可是这一切还是发生了,萧珊还是离他而去。但是巴金对萧珊的爱,并没有随着她的逝世而消亡,反而更加浓烈。他将萧珊的骨灰坛抱回家,小心地放在了床底下。儿女们见此纷纷劝说父亲让萧珊的骨灰入土为安,可是巴金却坚决不愿交出。
他说道:“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她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巴金的痴情令人动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他心里,他早已经将自己和萧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是生是死,他都要与她一起,谁都无法将他们分离。
每晚睡觉前,巴金都会紧紧地抱着骨灰坛,然后用布慢慢擦拭,有时他还会跟骨灰坛聊天。亲友见状,纷纷劝他再找一个老伴,可是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的心这辈子都只属于萧珊,即使她已经不再,可是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她的替代。
图 | 萧珊
他心中一直期待着,期待着与她再次相会,他在《病中集》中写道:“想到死亡,我并不害怕,我只能满怀着留恋的感情。”2005年,在萧珊离世的第33个年头,巴金安详地离世,此刻他的心中是甜的,他终于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与自己的爱人相聚。
临终,他向儿女嘱咐:“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把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家人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和萧珊的骨灰合在一处,撒入东海,从此,他又与她在一起,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地生活。
图 | 巴金、萧姗与孩子们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无疑,巴金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一切,一生执一人,一世守一人。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该是怎样的深情,才能够让人不惧生死,痴情一生。
文丨鹿无为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