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西征和南宋兵力分配(清末蒙古王公有多穷)
蒙古西征和南宋兵力分配(清末蒙古王公有多穷)分别是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以及特古斯库鲁克汗部的四位“汗”,年俸是2500两白银,和宗室爵里的贝勒年俸相仿。清朝把蒙古草原归属的蒙古王公一分为二,分为内外扎萨克;内扎萨克没有大汗,因为清廷皇帝兼领内蒙大汗职务,而“外扎萨克”一共有4位汗。清朝爵位制度分为宗室爵、蒙古爵以及民爵。蒙古爵就是清政府专门为蒙古王公设立的爵位制度,蒙古王公在清朝统一归属于理藩院管理。蒙古爵一共有十一个爵位,最高爵位是“汗”、第二等是亲王、第三等是郡王,剩下的依次是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一等到四等扎萨克台吉;再配以固伦额驸,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这就是清代蒙古所有爵位。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晚清蒙古
作者兰台
清朝有多少蒙古王公呢?
清朝爵位制度分为宗室爵、蒙古爵以及民爵。
蒙古爵就是清政府专门为蒙古王公设立的爵位制度,蒙古王公在清朝统一归属于理藩院管理。
蒙古爵一共有十一个爵位,最高爵位是“汗”、第二等是亲王、第三等是郡王,剩下的依次是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一等到四等扎萨克台吉;再配以固伦额驸,和硕额驸、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这就是清代蒙古所有爵位。
清朝蒙古王公有“汗”4位清朝把蒙古草原归属的蒙古王公一分为二,分为内外扎萨克;内扎萨克没有大汗,因为清廷皇帝兼领内蒙大汗职务,而“外扎萨克”一共有4位汗。
分别是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以及特古斯库鲁克汗部的四位“汗”,年俸是2500两白银,和宗室爵里的贝勒年俸相仿。
清朝蒙古亲王有10位蒙古和硕亲王爵位第二等爵位,也是内扎萨克最高爵位。
内扎萨克亲王4人,喀尔喀蒙古有扎萨克亲王4人,阿拉善厄鲁特部蒙古有扎萨克亲王1人,伊犁旧土尔扈特部蒙古有扎萨克亲王1人。
除了科尔沁图什业图、卓里克图、达尔汉这三位最高归附清朝的蒙古亲王享受年俸2500两的待遇外,其他亲王年俸只有2000两。
蒙古郡王一共有22人内扎萨克蒙古郡王有14人,喀尔喀蒙古郡王4人,青海蒙古郡王3人,河套等处郡王1人,合计超过22人,世袭罔替。蒙古郡王俸禄为银1200两。
晚清蒙古人
剩下的蒙古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俸禄依次为800--300两,而一等台吉年俸只有100两,四等台吉为60两。
事实上在清朝,这些蒙古王公虽然有自己的领地,但是经济其实是持续衰落的,到了清末,蒙古王公们每一个人在经济上都已经破产,而他们共同的债主就是内地的商人。
我这里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大家就能对晚清蒙古王公经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1919年,徐树铮曾经短暂的恢复民国对外蒙的实际控制,此时有大批内地商人也拿着欠条找到徐树铮,希望徐树铮为他们做主。
做什么主呢?
原来之前外蒙宣布“自治”的同时,也宣布赖掉了一切与内地商人的欠款。
那么外蒙赖掉了多少欠款呢?
仅仅外蒙科布多这一个地区截止1913年就积欠了晋商价值2000万卢布的牛羊,而在1918年,外蒙“自治”政府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77万卢布。
事实上《清文宗实录》(咸丰实录)里记载了太平天国运动时蒙古王公的捐赠,真的是太惨了,太可怜了。
内外蒙古王公也不是不想踊跃捐赠,实在是太穷了。
晚清蒙古人
捐的钱连咸丰皇帝都不好意思收了。
又谕、扎拉芬泰等奏、喀尔喀三音诺颜、扎萨克图汗、两部落、汗、王、贝勒、贝子、公、扎萨克台吉、呼图克图等、情愿捐银以备军需。呈请代奏请旨一摺。喀尔喀、三音诺颜、扎萨克图汗、两部落汗王等、闻匪徒肆逆。呈请捐银一万八千余两。忠悃出于至诚。朕甚嘉悦。但军营应需银两。现已措备。足敷支用。且念蒙古人等、生齿日繁藉资生计。所捐银两。毋庸赏收。用示朕加惠蒙古、轸恤世仆之至意。
这段话是说外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所有王公大臣一共捐了一万八千两白银,咸丰帝都没好意思受。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蒙古王公故意哭穷?从蒙古王公欠内地商人这么多钱就知道,蒙古王公是真穷,手里是真没有多少现银。
反而捐人,捐马匹、骆驼,蒙古王公还行,而且从《实录》上看,蒙古王公捐马捐人真没有小气。
清朝皇帝巡视蒙古
事实上从《清文宗实录》里很很清楚看到蒙古王公在清末日子不好过,因为清朝在蒙古有派遣旗盟官员(执政官)、驻军(科布多),所以,咸丰皇帝对蒙古王公大臣过的什么日子心里是有数的:
惟该蒙古人等,此项银两牲畜藉资生计;且本年雨雪较多,道路泥滑,军营需用驼只,不甚得力。张家口距该部落又复窎远。若尽行赏收朕心实为不忍。著扎拉芬泰等、转谕该蒙古呼图克图等。所捐银两驼只。毋庸赏收。
而且蒙古王公捐人也并不小气,只能说确实手头没有钱:
前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三盟长等、以军务未经蒇事。情愿各备兵一千名,前往军营等语。
著内扎萨克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各盟,于所辖四十九旗内挑备骁健官兵。
事实上即使是僧格林沁这样内扎萨克亲王,他也都养不起多少兵马。
1851年(咸丰元年)春,在内蒙古东部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酝酿已久的蒙、汉“佃民聚众”抗租斗争逐渐形成高潮。这次抗租斗争,是以该王旗“霸抗之佃户吴保泰、王柏龄等”为领导的。参加的蒙、汉农民群众约四、五千人,“填街塞巷,拥赴寓所,垦求减租”。
僧格林沁
而这正是僧格林沁的领地,但是他根本没有足够的军事能力来解决领地内佃户抗佃事件,只能向清廷求助。
谕内阁、理藩院奏、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僧格林沁、率领本旗台吉阿勒巴图等谢恩。并具呈陈奏、该旗昌图农民吴保泰等、抗不交租。惑众敛钱。请特派大员。率领官兵查办。所需银两。情愿由伊应得地租银两内、照数备拨。
为什么清朝蒙古王公普遍性贫穷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清朝固定了蒙古王公的领地范围,又不允许他们彼此攻伐,造成人口繁衍的同时,蒙古草原经济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所以造成普遍性贫穷。
第二,内地消耗不了蒙古那么多牛羊,但是同时,蒙古又无法向明朝一样到内地抢劫,(就算抢劫不成功,至少完成了减员)。
这其实也证明,在和平年代,草原经济是非常脆弱的;埋头发展或者说“种田”这种技能只属于农耕民族,而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停止了扩张和劫掠,在古代,就等于慢性自杀。
所以我们看到咸丰年间,蒙古王公在经济上已经窘迫的不行,两个汗若干亲王郡王加在一起也只能凑2万多银子的现银。
真是闻者落泪,观者伤心,就连咸丰皇帝都不好意思要他们这点钱。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911年辛亥革命的时候,蒙古王公没能“进京勤王”了,他们不是不想,而是经济上真的做不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