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产融合带全村发展(河北廊坊村企融合)

三产融合带全村发展(河北廊坊村企融合)见到周洪俊时,他刚从北京送货回来。客户拿到的是他用小叶檀为原料制作的用于陈列玉石的小屏风。因地制宜兴产业 “这是由我们企业租用闲置农宅出资改造而成的,农户年收益可达1万元。”枫林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长华说,依托北房上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生态、区位优势,2017年以来,枫林庄园已累计接待来自北京及周边城市的游客超80万人次。枫林农庄原本是一家苗木种植企业,近几年,企业与北房上村合作,采取“村街 企业 农户”的运营模式,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近年来,在廊坊市涌现出一大批像北房上村一样通过村企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村街。”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告诉记者。

来源:经济日报

三产融合带全村发展(河北廊坊村企融合)(1)

在廊坊市广阳区南汉村的一家仿古工艺品工厂,工人在手工雕刻产品。经济日报 记者 陈发明 摄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通过聚焦“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四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村企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了让农村经济强起来、让精品示范亮起来、让村容村貌美起来、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好起来。

前不久,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县柳泉镇北房上村的7户高端民宿院落开始试营业。

“这是由我们企业租用闲置农宅出资改造而成的,农户年收益可达1万元。”枫林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长华说,依托北房上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和生态、区位优势,2017年以来,枫林庄园已累计接待来自北京及周边城市的游客超80万人次。

枫林农庄原本是一家苗木种植企业,近几年,企业与北房上村合作,采取“村街 企业 农户”的运营模式,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去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近年来,在廊坊市涌现出一大批像北房上村一样通过村企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村街。”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告诉记者。

因地制宜兴产业

见到周洪俊时,他刚从北京送货回来。客户拿到的是他用小叶檀为原料制作的用于陈列玉石的小屏风。

“这块屏风虽小,但使用了传统的百宝镶嵌技艺,原料和手工加在一起卖了5.8万元。”身怀绝技的周洪俊自称是个“手艺人”。在廊坊市广阳区九州镇南汉村,像他一样的省市非遗大师有10多个,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从北京琉璃厂的老技师手里,学到了多项传统宫廷家具制作技艺。

如今,仿古家具在南汉村被周洪俊他们做成了产业,以宫廷“忆述”小镇为依托,村中有72家企业从事仿古宫廷艺术品加工。目前相关从业人员达1300余人,年产值近亿元。

在廊坊市,像南汉村一样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做强乡村经济、培育富民产业的村子还有很多。安次区的第什里村是中国宫廷风筝的发源地、传承地、生产地,当地政府依托第什里风筝小镇的建设,将周边3个村街连片打造,整体规划、设计、布局和建设,建成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第什里旅游文化休闲农业景区。依托南马庄蜡杆产业、石桥村宫廷御绣产业和梨园以及南郭庄果蔬基地等,全方位打造出一个涵盖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

廊坊市永清县远村现代农业园区因地处京津之间,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因产业不断壮大而闻名。

“园区内共有6家企业,总投资30亿元,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及加工、河北香菊种植及菊王茶加工、紫花苜蓿籽粒苋种植及饲草加工、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加工和旅游观光六大主导产业。”远村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少志说,这个园区优质牧草种植加工、无抗生猪养殖及特色旅游三大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0%以上。

数据显示,廊坊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居河北全省前列,2018年达到16865元,今年上半年达到9902元。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廊坊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优先美乡村

位于北运河畔的香河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448平方公里的县域内,坐落着30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近23万人,是典型的“小城市大农村”。

“修街整路、刷墙种树,这些‘面子’工程不难做到,难的是真正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香河县委书记李桂强说,他们以优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记者在香河县梁家务村村民段宝有家中看到,厨房水池和洗衣机下方的排污管伸进地下,直接连通屋外的污水井,再通过管道汇聚到村里的污水处理站。在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化粪池拦截去除较大的杂质后,进入调节池,再经过生物氧化和MBR膜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的清水排入北边的河渠。梁家务村党支部书记田立华说:“这里日处理污水可达150吨,处理后的水可用作绿化灌溉。”

为让村容村貌美起来,廊坊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年”活动,投资24.5亿元,实施10个专项行动,打好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战役,推进3条高铁、8条高速和1条重要普通铁路沿线环境集中整治。

同时,廊坊市对环城、环开发区村庄,就近纳入城镇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对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对布局分散、污水不易收集的村庄,建设小型湿地单户或联户分散处理。目前已高标准完成污水治理村庄500个。

冯韶慧说,廊坊市县两级安排1.8亿元专项资金对20.9万座厕所进行改造,做到退街、进院、入室,夏防蝇、冬保温。在全域推行垃圾治理PPP模式的基础上,廊坊年内将实现2个项目建成投产,争取4个新建、扩建项目开工建设。

文化引领新风尚

前不久,占地1800平方米、能容纳350人听戏的固安县周家务戏苑正式投用。

“别看是个村剧场,来我们这里登台的大腕名角可不少。”周家务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告诉记者,作为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实验基地和北京京剧院实验剧场,周家务剧场平时是村里的剧团演,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登台演出的都是专业剧团。

一个小小的村庄剧场为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原来,从1884年起,“周家务子弟会”业余班社历经四代传承发展从未间断,至今已有135年。百余年来,不少京剧名家都曾有过在周家务村学习的经历。

为了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周家务村近年来把发展戏曲文化当成了一项事业。村里置办了各种戏曲行头、乐器,定期请戏曲家到村里唱戏、交流。戏曲则为周家务文化振兴注入了活力,目前“农业种植 戏曲文旅 乡村精品民宿”的周家务文化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已初步成型,它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为城乡良性互动创造了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倡导乡村文明新风,推进文化振兴,廊坊市大力挖掘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起了西坨村影剧院、太保庄村文化礼堂等一大批农村文化设施,大厂评剧团等一批文化团体,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29万余户,创建“美丽庭院”28.4万个。(经济日报 记者 陈发明 宋美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