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无人机能跟大疆mini2媲美(六十年前并不完美的一款模仿照相机)
什么无人机能跟大疆mini2媲美(六十年前并不完美的一款模仿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组建于1958年,它是合并了上海五家有加工能力的厂家,“强强联合”而诞生的。开办之初拥有1500多平方米厂房,职工400多人,设备四百多件,是中国最大的相机厂。上海58-2相机诞生于五十年代,这款相机是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出品的。结果我买了老柯达,是6X9画幅那种,一卷可以拍八张,最有名的是蔡司伊康,也叫“大八张”相机。那时不懂国产相机,觉得它无用,上海58-2不入眼。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同凤凰公司搞一次老相机依旧贴钱换新活动,来了一个老者,兜里掏出一台很新净的上海58-2,但他不是来换相机,而是来修相机“讲故事”的,他说自己是无锡人,读书的时候买了这台相机,后来大学毕业分到东北工作,一直带着这台相机,不过相机快门出了问题,他是看看凤凰相机来的人能不能给修一下。凤凰公司的人只能修205系列镜间快门,这58-2是仿莱卡的帘布快门,他们哪会啊,老人失望走了,但这一次对我影响很大,是
写了几篇国产老相机文章,于是有人问:你见过上海58-2相机吗?
还有人说:写写上海58-2相机呗。
于是春节期间一顿翻找,竟找到六台上海58-2,一台上海58-1,其中58-2中有一台是长轴的,都是早年收藏的。
打开记忆的闸门,想一想我最早见到上海58-2相机是在上海的淮海路上,那是九十年代初期,一家很小的寄卖店,摆着几台老相机,其中有一台上海58-2要120元,一台老柯达皮腔280元。
结果我买了老柯达,是6X9画幅那种,一卷可以拍八张,最有名的是蔡司伊康,也叫“大八张”相机。那时不懂国产相机,觉得它无用,上海58-2不入眼。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同凤凰公司搞一次老相机依旧贴钱换新活动,来了一个老者,兜里掏出一台很新净的上海58-2,但他不是来换相机,而是来修相机“讲故事”的,他说自己是无锡人,读书的时候买了这台相机,后来大学毕业分到东北工作,一直带着这台相机,不过相机快门出了问题,他是看看凤凰相机来的人能不能给修一下。
凤凰公司的人只能修205系列镜间快门,这58-2是仿莱卡的帘布快门,他们哪会啊,老人失望走了,但这一次对我影响很大,是老人的故事触动了我,也想拥有一台上海58-2相机了。
1、上海58-2相机的前世上海58-1相机上海58-2相机诞生于五十年代,这款相机是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出品的。
上海照相机厂组建于1958年,它是合并了上海五家有加工能力的厂家,“强强联合”而诞生的。开办之初拥有1500多平方米厂房,职工400多人,设备四百多件,是中国最大的相机厂。
而上海的照相机研制与开发还要早,在1957年,就成立试制领导小组,同时确定研发项目,选定莱卡3B作为仿制对象。
莱卡相机虽然是高档相机,但结构相对简单,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仿制过。
但中国最先模仿莱卡相机的是北京的大莱厂,虽然也有样机拿出来,但最后望而却步,一算成本,再结合自己的加工能力,还是算了,并没有真的生产。
接下来上海接盘了,经过测算与调研,拍板了:我们行,绝对行!
上海照相机厂在1958年研制成功上海58-1相机,同莱卡基本一样,当年就生产了100架,并推向市场。
我在厂方资料上看到,当时的出厂价格是80元,是不是不可思议,绝对是低于成本价的。
到了1959年,上海58-1继续生产,最后于5月份停产,上海58-1一共生产了1198架,全部是80元的出厂价格。
就是现在看,无论是研发成本,还是生产制造成本,上海58-1卖80元一架,厂家绝对是亏本的,那为什么还要生产、还要卖呢?
不可思议,是不是?
其实上海58-1是上海相机厂的开山鼻祖,也是一款过度相机。
这台相机太过于原汁原味,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不是上照厂的初衷,所以在它刚开始生产时,它的替代品,也就是上海58-2相机就开始研制了。
多说一句,现在上海58-1的收藏价格已经超过3万元,它产量只有1198台,现存于世的更少了。
2、上海58-2相机的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1959年5月,上海58-1相机停产,开始了上海58-2相机的大规模生产。
上海58-2相机对58-1相机改进主要是将测距窗和取景窗合并为一个系统,增加了X闪光同步结构。除了外观,改变不大。
但就是这一点点的改变,也使上海58-2有了自己的“模样”,成为众多仿莱卡相机中的特别款。
1959年9月,上海58-2正式上市,第一批是1300架。但是价格也涨了,出厂价格是217元。
接下来的1960年生产37672架;1961年21859架,出厂价格都是217元。
厂方的另一份数据,上海58-2相机自1959年--1962生产数据,一共产量是66888架,但也说其实到了1961年9月,上海58-2就停产了。
这样看上海58-2也是只生产了两足年,6.68万架。
写这篇文章时我没有查到上海58-1、58-2当年的商店零售价格,但从出厂价217元分析,零售价格应该是260-290元,不会超过300元。
毕竟是计划经济,行规固定,从厂家到柜台有一个分配的“批发”环节,一般加厂价5%为批发价格,而批发价格加上12%差价就是零售价格了,网上有人资料说当年的零售价是290元,但没有亲眼看到票据不敢确定。
早期说明书
写这篇文章时上海的收藏家海鸥兄给我提供一份购买的相机和照片,并附有当年购买发票,1962年5月20日冠龙购买,价格140元。
上海海鸥兄提供图片
上海海鸥兄提供图片
先不关心零售价,想想这217元的出厂价能挣到钱吗?应该是有利润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产量,也不会有两年的周期。(书影拍摄写作)
那上海58-2为什么停产了?应该是产品的滞销,虽然现在看价格不高,但当时生活水平低,特别是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吃饭都是问题,人们已经没有了买相机的欲望。
而这时上照厂、上照二厂开始重组和规模生产,新的研发产品相机开始上市,价格更低、也更实用,上海58-2的历史使命完结了。
在计划经济时期,厂家只管生产,产品直接调拨百货站或批发部门,再调拨到零售店销售,此时的相机挤压,都是在批发或零售部门,厂家没有负担。
后期挤压零售店的上海58-2相机开始处理,当然是降价,有资料说1967年商店的处理价格是80元,而我在浙江嘉兴程文江大哥家里看到他在六十年代末,在上海买的一台58-2相机包装盒与发票,价格也是80元。
后期说明书
这同上面海鸥兄提供的图片都是58-2的后期产品,而海鸥兄的140元售价,应该是早期处理价格(1962),陈兄的80元购买价格,是六十年代最后处理价格。
没有想到,上海58-2的最后销价回到了58-1出厂的价格,倒是挺有趣的。
3、上海58-2有多少款式?版本?我第一次看到上海58-2的分类是赵俊毅先生的文章,他大体把上海58-2分成四个版本,具体分法我说不清楚了,而中国相机收藏家王士元先生的《中国照相机集锦》一书,把上海58-2分为五款,关于这个题材的研究一时无法定论。
上海58-2相机的生产期虽然只有两年,但还是有多款的不同区分。
具体可分为早期与后期,长轴与短轴,有耳和无耳,三钉和四钉,民用机和工业科研用机等。
其中早期长轴上海58-2非常少,收藏价值也很高。
早期有耳(背带扭)四钉的也不多。
我手里这几台,主要是四钉,没有背带扭的。
另外上海58-2还有一些用于工业与科研的相机,可以接显微镜的上海58-2,只是加了转接环。
这是直接用于工业设备的,没有配原厂镜头的上海58-2相机。
照片来自《海鸥相机大观》
这是哈尔滨制作的单反取景器和长镜头,为上海58-2配套,可以用于近拍或长焦镜头取景。
早年北京赵俊毅先生给我的照片翻拍
另外在即将出版的《海鸥相机大观》里,还收录一款国庆十周年献礼版,装配特制的50/1.7大口径镜头,但只是试制品,非常鲜见。
照片来自《海鸥相机大观》编委朱老师提供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现在上海58-2相机的收藏价值多少呢?
由于上海58-2的产量太大,收藏价格一直没有太大提升。
收藏价值除了早期长轴版较高,其他版本价格并不太大。但是如果品相好,包装齐全,还是有人喜欢买的,这相机全金属,摆在书柜里蛮好看的。
前十年曾一度有过短暂炒作,一般的上海58-2也曾高到2000-3000元,我认识一个人当时收了近百台,成色好的价格在四五千元,他是为了“投资”,但很快回落,现在的一般品相上海58-2鲜见价格在1000-2000元。(书影拍摄写作)
4、上海58-2相机拍的照片如何?说实话,我没有用上海58-2相机拍过照片,但是镜头我用数码转接用过:一般。
一个上海朋友对我说,他六十年代初期玩过上海58-2相机,但是拍出的照片并不满意,他觉得这种相机拍的照片,甚至不如当年西北光学仪器厂出的几十块钱华山小相机。
而小华山相机是仿制的前苏联“斯米钠”相机,这种小相机也叫“接班人”,是给青少年用的。华山使用的镜头是40/4.5简易镜头,是一款价格低廉,却很成功的产品。
而华山基本就是斯米钠不同品牌,光学部分还是说得过去的,是成功的产品。
但上海58-2就不同了,它是沿袭了上一代的上海58-1,其中镜头一直是软肋。
相机属于精密仪器,解放初期上海的机加工已经有一定基础,民间也有一大批机加工的能工巧匠,仿制相机机械部分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但是镜头就不行,这光学部分,上海没有能力承担,最后选择了眼镜厂做镜头
具体是“摄影镜头采用了长春光机所的图纸,上海吴良材眼镜厂加工制作”。
镜头设计委托了远在东北的长春光学研究所,设计了50/3.5镜头。而春节光机所是国家重点科研单位,现在依然存在,据说现在嫦娥卫星使用的相机光学部分就是他们设计的。
但在当年,短时间内,眼镜厂确实无法做出优质的镜头,镜头成了上海58-2的短板,作为可以换镜头的相机,也没有其他配套镜头出现。
这对于一款仿莱卡L39镜头系列相机来说,换镜头功能几乎没有意义了。
另外就是这款相机的故障率还是很高的,而且一旦坏了又不好修,所以上海58-2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烦心的事情不少啊。
在生产两年后,上照厂和上照二厂与时俱进,大步前进。
而58-2相机被新开发的120型上海201、202、203,以及被称为海鸥“神机”上海4型(海鸥4型)所替代了。
在135方面,上照二厂又推出上海205(海鸥205)、以及上照厂的仿美能达海鸥DF单反,上海的照相机行业迈上了新台阶,这一时期是上海照相机工业最辉煌的时期。
但是上海58-1、上海58-2相机作为探索者和先行者,对中国相机工业发展开辟道路功不可没,虽然现在看它们有不完美与瑕疵,但是这两款相机的诞生,让上海照相机工业找到信心与发展方向。
两年后生产的上海双反(海鸥4系列)开始走出国门,进入了欧洲与东南亚市场,这一切都与前期基础,与上海58-1、58-2摸索出来的经验有关啊,所以对于中国相机,上照厂的模仿也是里程碑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