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我们都是寒冬里的暖心人(他们让数十万山里娃记住了遥远而温暖的深圳)
爱心接力我们都是寒冬里的暖心人(他们让数十万山里娃记住了遥远而温暖的深圳)“募师支教”,成为这座爱心之城的亮丽“名片”。14载薪火相传,14载初心不改。14年来,“募师支教”行动从深圳走向全国,叫响全国。先后荣膺第六届中华慈善奖、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奖,被列为广东省社会组织扶贫创新五大模式之一,志愿者团队成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9日晚,在深圳地标京基100,巨幅公益广告耀眼夺目:募师支教,深圳的“爱心名片”。深圳这座爱心之城以亮灯方式,为新一批支教志愿者壮行。2020年9月9日晚,京基100大厦为“募师支教”活动亮灯。爱心企业出资,志愿者出力,全国首创民间捐资助学创新模式一一“募师支教”行动已走过14年的爱心历程。共有二十六批、1400多名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出发,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市的500多所乡村学校。
来源:读特
九月鹏城,爱心飞扬。
9月10日,南方科技大学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王帅,将拥有一个光荣的身份:支教志愿者。这名兼任南科公益项目负责人的90后小伙子,即将奔赴广东河源古竹镇雅色小学,开启乡村支教生活。
与王帅一样,参加第二十七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分赴青海、湖北、广西、江西、广东等地的乡村学校,支教助学。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他们用支教行动,将深圳人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爱心情怀传播到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远地区。
9日晚,在深圳地标京基100,巨幅公益广告耀眼夺目:募师支教,深圳的“爱心名片”。深圳这座爱心之城以亮灯方式,为新一批支教志愿者壮行。
2020年9月9日晚,京基100大厦为“募师支教”活动亮灯。
爱心企业出资,志愿者出力,全国首创民间捐资助学创新模式一一“募师支教”行动已走过14年的爱心历程。共有二十六批、1400多名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出发,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市的500多所乡村学校。
14载薪火相传,14载初心不改。14年来,“募师支教”行动从深圳走向全国,叫响全国。先后荣膺第六届中华慈善奖、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奖,被列为广东省社会组织扶贫创新五大模式之一,志愿者团队成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募师支教”,成为这座爱心之城的亮丽“名片”。
一场持续14年的爱心接力
“我为‘募师支教’代言!”2020年9月7日,深圳商报&读创为99公益日特别打造的“献出一份爱心、为'募师支教'代言”互动H5正式上线,刷屏深圳人的微信朋友圈。
99公益日,为“募师支教”公益代言,为山区孩子捐献善款,成为越来越多深圳企业、市民的爱心行动。他们拨指刷屏,踊跃捐款,公益代言,传递爱心。仅9月7日至9日,逾万市民参加了为“募师支教”公益代言活动,并为“募师支教”筹集捐款近60万元。
支教志愿者在西藏察隅。
“募师支教”行动,源于14年前“一个人的努力”。
深圳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许凌峰乐善好施。他在湖南塔山瑶乡助学时发现,因为偏远贫困、师资缺乏,为孩子们上课的大多是当地农民。那一刻,他萌生了要为山里孩子招募支教老师的念头。
2006年2月,许凌峰个人出资20余万元,面向全国招募5名支教志愿者。他成为中国民间个人出资招募教师扶贫支教的“第一人”。
许凌峰点燃了一把“薪火”。经过《深圳商报》的强势宣传、连续报道、全力推动,并在深圳市文明办、关爱办等部门积极引导下,“募师支教”这场“薪火相传”的爱心事业,很快形成燎原之势。
迄今为止,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已连续举办了26届。深圳中航集团、深圳美丽集团、深圳京武集团、深圳宝能集团等上百家企业踊跃捐资,参与“募师支教”。先后招募了1400多名支教志愿者,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市,惠及山区学生近30万人。
“募师支教”活动已坚持14年,惠及学生近30万人。
经过14年的实践与创新,“募师支教”行动还衍生出“妈妈食堂”、“爱心小书桌”、“美丽乡村”乡村教师培训公益行动等一系列爱心子项目。去年7月,“募师支教”行动开启美丽乡村计划,组织、选派深圳公立学校的知名校长和教师,奔赴深圳对口帮扶的江西省寻乌县,为当地近千名乡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广受赞誉。
从一个人的努力,到一个群体的努力,再到一座城市的努力。通过“募师支教”这个爱心平台,越来越多企业和市民捐资助学、奉献爱心,一批又一批年轻志愿者走进大山,将深圳人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爱心情怀传播到全国广阔的山区乡村。
14年来,“募师支教”行动一次次地从深圳出发。这场爱心接力不断延续,爱的火种实现了制度化、规模化的“完美接棒”。
一次历练青春的爱心行动
“山区支教是一次感恩之旅,更是我青春年华的一次成长之旅!”年轻女设计师贺婕回想起在江西山区的那段支教生活,感慨“这是一生受益的精神财富”。
一年多前,贺婕放弃月收入逾万元的工作,参加第24批深圳“募师支教”行动。她孤身一人,远赴江西上饶横峰县,在最偏僻的新篁学校支教。
在“进趟县城要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的大山深处,贺婕成为改变“历史”的人。她是学校成立60多年来第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为学生们第一次开设美术课,建成学校竹艺走廊,开办课外艺术兴趣班,为山里孩子开启了艺术之窗。
如今,已结束支教的贺婕工作之余,经常参加各种义工服务。她说,半年多的支教生活给予她太多的东西,特别让她懂得什么是坚持和担当。
14年来,通过“募师支教”这个平台,一批批“80后”、“90后”、“00后”大学生志愿者,奔赴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远地区和地震灾区支教。他们在播撒爱心的同时,也得到历练和升华,获得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做最有意义的事!”毕业于深圳大学的90后阳光男孩蒋涛,报名参加“募师支教”行动时,就立下了支教誓言。
支教志愿者蒋涛和孩子们在一起。
这位在深圳长大的“深二代”,被选派到陕西延安宝塔区河庄坪中心小学支教。学校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特别是入冬后天气寒冷,对于来自南方的蒋涛是最大的考验。冬天只能用冷水洗衣服,他的手脚都长了冻疮,洗澡更成了一种奢望。
面对当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蒋涛咬牙挺过一个个难关。在学校,他承担了一个班级的数学等课程,还兼任了班主任,每周课程排得满满当当。
“一个学期支教生活的历练,既给山里孩子们传授了知识,更令自己成长了成熟了。”现在深圳锦田小学执教的蒋涛自豪地说,去最艰苦的地方支教助学,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笔最难忘、最宝贵的财富。
90后客家妹子赖彩满参加了第21批“募师支教”行动,远赴西藏林芝察隅县支教。初到察隅,干燥的气候就给了赖彩满和同伴们一个“下马威”。“每天早上起床,鼻子和喉咙都有些刺痛,有时唾液还会带着血丝。”过了段时间,身体才慢慢适应了。
支教志愿者赖彩满在西藏与学生合影。
赖彩满负责察隅中学初一3个班的英语课,还兼任地理、美术、音乐老师。“除了每天工作满满的,周末还会抽空去学生家家访,或跟学生们一起去爬山。”
一个学期的支教时光结束了,赖彩满带着收获和感动,满载而归。“我教的学生2019年参加中考,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都主动向我‘报喜’,他们还跟我约定,考上大学后要来深圳看我。”如今,赖彩满在龙华区一家公办幼儿园任职,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在她眼里,这段支教时光是难得的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历练。
14年来,1400多名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出发,走进大山。他们用知识和爱心传承薪火,他们改变了山里孩子,也改变了自己。其中涌现了3位“感动中国”候选人、7位深圳“十大爱心人物”。志愿者孙影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等殊荣。
一个温暖大山的爱心善举
“我是新篁学校的饶校长,新学期学校已安排了两名支教老师的课程,这次一定要保证我们的志愿者名额啊!”
今年7月,新一批“募师支教”行动尚未启动,主办方就收到江西上饶横峰县新篁学校的“加急”信息。江西上饶横峰县是革命老区,当地乡村学校师资缺乏。“募师支教”主办方已连续多年选派志愿者,赴横峰县新篁学校支教,深受当地欢迎。
在山区、老区和边远地区,支教志愿者十分抢手。“因为没有这支生力军,有些学校的课程都无法安排。”
“为什么分给我们的支教名额比马山少两个?”深圳“募师支教”行动选派的20名大学生志愿者刚到广西时,就被隆安县和马山县教育部门“争抢”。经过一番协商,最终以“马山县让给隆安县两个名额”化解了隆安县的“不满”。
“募师支教”所到之处,不仅弥补当地师资力量的不足,更给乡村学校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支教志愿者给学生上课。
首批“募师支教”志愿者李樱樱一到湖南塔山瑶乡,就创造了当地的多项“第一”。她不仅是学校唯一的一名女教师,而且也是该校第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英语老师。
她在塔山瑶族中学倡导了一场教学改革,课堂采取互动式教学。每次英语课上,都会教学生们做游戏。在游戏中学英语,活泼新鲜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吸引了山里孩子。
2019年7月,由深圳的名师、名校长组成的支教队深入江西寻乌县,开启“募师支教”美丽乡村计划,义务培训乡村教师。连续一周的培训大会场场爆满,连会场过道也坐满了人。许多乡村教师走了几十里山路,赶到县城听课。
福田区黄埔学校副校长康黎已经连续支教8年了,她说现场的场景很震撼,令人感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影响对乡村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
在甘肃陇南康县迷坝附中,支教志愿者在大山里举办了第一个画展,山里孩子们第一次在画布上欢快地画画涂鸦,描绘出他们心中的五彩梦想;
在甘肃陇南文县中寨中学,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了第一堂音乐课,用七个空瓶子灌上不同量的水,让学生逐个上台尝试用筷子敲击,构成1234567等音阶,令山里孩子乐在其中;
在青藏高原马海哈萨克民族学校,志愿者为当地孩子们开讲了第一堂普通话课;而在贵州毕节大方县最偏远的大水乡鞍山小学,志愿者让山里孩子第一次拥有了运动场、图书室、音乐室等……
14年来,当“募师支教”的足迹遍及全国500多所乡村学校,当志愿者们为近30万山区学生带去知识和希望,山区孩子们记住了一个遥远而又温暖的城市——深圳。
(本文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
(作者:读特记者 李红 张妍/文 陈锡明 陈宇譞 邢浩 刘建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