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红烛ppt(教师节读闻一多红烛)
闻一多红烛ppt(教师节读闻一多红烛)闻一多的牺牲,震惊学界。在学界,他被目为“一代通才”,“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当时的唯一底成功者”。不幸的是,在演讲结束后不久他即为反动特务乱枪暗杀——身中8弹,当场身亡;而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对闻一多先生,我们普通人最熟悉的应该是他民主战士的一面。1946年7月,他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怒斥暗杀者卑劣无耻的罪恶行径,那振聋发聩的声音历70年而犹在耳: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把老师称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是要真正溯下源,想找找哪个人最先这么说的,难度似乎很大。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比喻的“原始出处”应是李商隐《无题》中的那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然如此,将爱情主题转化为奉献精神,这个中间还是需要有一个转化者的。这个转化者,大概就是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中国现代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对闻一多先生,我们普通人最熟悉的应该是他民主战士的一面。1946年7月,他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怒斥暗杀者卑劣无耻的罪恶行径,那振聋发聩的声音历70年而犹在耳: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不幸的是,在演讲结束后不久他即为反动特务乱枪暗杀——身中8弹,当场身亡;而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闻一多的牺牲,震惊学界。在学界,他被目为“一代通才”,“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当时的唯一底成功者”。
一代学人之死是中国学术界巨大的损失。
除了战士与学者之外,闻一多还是中国现代新诗界的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新诗集《红烛》发行于1923年9月。比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的《尝试集》仅仅晚出了3年多时间;比他自己推崇的郭沫若的《女神》则只晚出了2年时间。
胡适
在《红烛》集中,序诗即为选入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的诗《红烛》。
这首诗的题记即为李商隐的那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显示了此诗灵感之所来处。
在诗中,“诗人”面对红烛,更是发出了“灵魂三问”。
一问:“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
这一问首先表达的是对“这样红的心”的一种追慕,表明诗人应该像红烛那样有颗“赤心”。
其次——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还暗示,红烛是诗人的观照物,而非诗人的象征。
二问:“红烛啊,……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这一问,触及了一个“矛盾、冲突”:为什么要照亮别人须得毁灭自己?
对这个类似鲁迅“长蛇自啮”的“悖论”,“诗人”思考后的结论是:“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意即,这是命运的选择,客观的存在。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红烛命运的不甘与无奈。
——诗人并不觉得毁灭自己以照亮别人是多么正确的选择,但“自然的方法”让红烛必得如此。
在这里,诗人虽还在观照,但慢慢地已经将个人命运的思考投射进这外在物中去了。
三问:“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红烛既然选择了燃烧自己,认为是“自然的方法”了,那么还流下伤心之泪干什么呢?
诗人接下来回答,那是因为有“残风”的存在。“残风”侵袭,因而红烛烧而不稳,因此“着急流泪”。
这三问,紧紧围绕“红烛”的命运而发,其中既有“诗人”的外在观照,又有代入思考。
但红烛意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诗人的象征,诗人更具有暗夜“秉烛人”的特殊身份。
换句话说,作为那个时代的启蒙者,闻一多希望用思想的“烛火”去照亮别人: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虽然在“五四”落潮期,这一启蒙任务变得愈发艰难,但“秉烛之明”,还是要强过暗夜“昧行”的。
——没有思想的“火把”,有思想的“烛火”也可。
这里,红烛即是启蒙思想的象征。
最后再回到教师节。
正如钟南山所说:“教师的工作是点燃蜡烛,照亮了别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毁灭自己,而是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新时代,教师正应该成为继承前辈思想,点燃蜡烛,甚至火炬的人。
保持精神的爝火不息,当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