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奉国寺在哪里(走进辽博教堂寻找民国大院)
辽代奉国寺在哪里(走进辽博教堂寻找民国大院)二、住打车:如果想去的景点很远,交通又不便时,就用最近正做活动的“青菜拼车”。十几元,去二三十公里外的地方。火车:11月17日起,铁路局开通了滑雪旅游专线。北京往返沈阳北,硬座98元,最快5小时40分钟即达。地铁/公交:提前在支付宝里申请了沈阳乘车码。一两元钱,听着一个个报站,默念一个个站名,“滂(pāng)江街”、“东北大马路”、“故宫西华门” ... ... 仿佛获得了这里的一块块地图。步行:这次很多想去的景点,都在中街附近,相隔不远。按着地图导航探路,一个人走街串巷。
继上次《沿着沈阳中街,寻找另一处故宫;走进张氏帅府,遇见赵四小姐 》之后一个月,机缘巧合,再次来到沈阳(盛京,奉天),在-6℃到-20℃的天气,开启一个人为主的旅行。
一、行
这一次旅行,是穷游加慢游。
火车:11月17日起,铁路局开通了滑雪旅游专线。北京往返沈阳北,硬座98元,最快5小时40分钟即达。
地铁/公交:提前在支付宝里申请了沈阳乘车码。一两元钱,听着一个个报站,默念一个个站名,“滂(pāng)江街”、“东北大马路”、“故宫西华门” ... ... 仿佛获得了这里的一块块地图。
步行:这次很多想去的景点,都在中街附近,相隔不远。按着地图导航探路,一个人走街串巷。
打车:如果想去的景点很远,交通又不便时,就用最近正做活动的“青菜拼车”。十几元,去二三十公里外的地方。
二、住
这次住宿选在了汉庭。“爱干净,住汉庭”、“净下来,去生活”——简单的宣传语,道出了追求轻松舒适、无尘无忧的真谛。净下来,去旅行。
三、游
这次计划中的目的地是:辽宁省博物馆、民国大院、小南天主教堂。由于天气太冷,加上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去“下坡不加油不走,上坡自然向上滑行”的怪坡、有“铁拐李和吕洞宾对弈造像”的棋盘山,以及昭陵福陵、沈阳铁路陈列馆、九·一八事变博物馆等景点。然而,有计划的途中,偶遇了一些计划外的景象,让此次旅行变得丰富,更有意义。
1.辽宁省博物馆(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
本着“想更多了解一座城市,就去看当地博物馆”的想法,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全馆共三层,22个展厅(14个常规展厅):
第一层: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展;
第二层:中国古代铜镜展、中国古代货币展、辽代陶瓷展、满族民俗展、中国古代佛像展、中国古代印玺展;
第三层:古代辽宁(一)~(五),从28万年前辽宁大地的蒙昧时代,一直讲到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是辽博的基础展示。
由于提前没有规划好观展路线,行程过半,意识到“古代辽宁”才是这里的根本,之前在明清瓷器、玉器展里看得过细,用掉很多时间,以至即将闭馆时,还没有走完全馆的1/3,遗憾而归。最后证明,无重点地贪多,忘的也多。
所以看博物馆,还是应该提前有一个思路和主线,时间有限时,尽可能去找关键信息。感兴趣的,留待以后再慢慢查阅补充。
2.民国大院(沈阳市沈河区,帅府附近)
路过少帅巷,即将走近民国大院时,周围的建筑风格随之一变,仿佛置身另一个时代。突然听不到周围的车水马龙,心里一下静下来,沉浸在民国建筑里的庄重和浪漫,联想起烽火连天里可歌可泣的剧情。(开篇背景音乐,与你分享)
一进门左右墙壁上是孙中山和张学良的巨幅壁画,再往里走院内正门左右是二人铜雕像,右侧是于凤至和赵一荻的石膏雕像。
院内还有很多亦真亦幻的人物和门店画像,置身眼前,如穿越了一般。
其实民国大院,是近一两年才有的称谓,2018年开始筹建,拟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皇城里文化产业园,实现“给我一天,还你百年”的文化展示功能。其前身是1896年盛京将军伊克唐阿主建的皇城机器局和造币厂,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1926年奉天钟厂(后改称沈阳钟厂,为当时全国四大钟厂之一)迁址至此。
目前,大院仍在建设中,尚未正式开放,偶有寥寥数人参观,院内及周边也暂无商铺入驻,只是一片施工中的空建筑。走进这样的民国大院,别有一番体会。
3.沈阳天主教堂,又称小南天主教堂(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
沈阳天主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当地俗称“洋楼”,是沈阳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1876年由法籍主教方若望主持兴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被焚,后重修。文革期间再次遭到破坏,1979年宗教活动正式恢复,1985年教堂修复近原貌。2001年,沈阳市政府在教堂外修建下凹式椭圆形教堂广场,可见在广场内跳舞、闲走、练太极拳的市民。
4.满铁奉天公所旧址(沈河区沈河区朝阳街131号)
——此次旅行最令人感动的意外收获。寻找民国大院时,碰巧经过。
满铁奉天公所,由日本人修建,表面是一家从事铁道建设的股份公司,实际上是搜集东北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状况的特殊组织。
之所以说令人感动,是因为此处明明是无人问津、无人照看、任其破败、饱经沧桑、历史沉重的旧址,墙体剥蚀、锈迹斑斑。但在阳光照耀下,却色彩明快,透着暖意。
5.东三省总督府(沈阳市沈河区盛京路28号)
——第二个意外收获。按照地图导航准备回程时,抬头看到“盛京路”的指示牌,来沈阳,对于“盛京”、“奉天”的字样,总有一种偏爱。于是抛却导航,径自走进盛京路里。
于是,又发现一处闲置的旧址:东三省总督府。此处位于故宫和帅府之间,当年是仅次于故宫、名震东三省的建筑。始建于清朝初年,从清代官员到后来的东三省历任总督,再到张作霖父子,都曾在这里办公。
相比看开发保护后的景点,看大门紧闭、未经修补、自然遗落的旧址,会觉得建筑是默默的、不争不抢的,观者眼中的景象和内心的体会也是默默的、独特且无人争抢的,建筑只和你一人对话。
绕着总督府拐角一转,忽见上次来过的故宫。所谓旅行完满,就是如此吧。
四、食
成了这里几道美食的回头客,有些竟去过三次。郑重推荐如下:
1.抻面(8-10元) 辣炒鸡架(10元左右)
沈阳的抻面和鸡架,是分不开的组合,经常成对出现。比较有名的是老四季抻面和许家抻面,鸡架说是辣炒,却基本吃不出辣味,微甜。
2.奉吉烤肉(人均50-80元)
这家店去过三次,极宽敞的座位,饭点等位人较多,能看到很多老年人,说明口感不错。喜欢他家的招牌“调味牛五花”,极薄的肉片,几秒钟就好,香嫩软烂,类似北京的炙子烤肉。
3.李连贵熏肉大饼(人均30元)
一个人第二次到访,点了份单人套餐,剩了一半打包带回。不过饼都是现做,上的很慢,一定要趁热吃才最好。
4.和生记饺子馆(主打蒸饺,12元起)
5.马家烧麦,因为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去,相传很好吃。
6.辽峰葡萄,约8元/斤;铁岭榛子,约20元/斤(没特意找,可能有些更便宜)
五、其他
忘了在哪里看过类似的观点:“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远不只去几个景点,吃几道美食。而是在那里住上一个月,早起,看当地人晨练、通勤,吃当地人吃的早餐,去当地人去的市场购物、讲价,坐当地的公交、地铁... ...”等等。
有几分道理,却太难实现。只求能尽力用心,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一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沈阳,所以不论对错,权作交流:
- 沈阳的冬天,空气干燥(不知是在宾馆开着空调的原因,还是家家如此),早上起来嗓子很干,以为生了病;
- 沈阳司机,开车顿挫感稍强;行人多是“凑一拨儿就走”;
- 民风淳朴,不拘小节。作为卖家,觉得你买的不合适时,会主动说出最大的优惠;快人快语,直接解决问题,不拘泥形式;
- 乐观幽默,总觉得在听小品;
- 物价便宜,来这里,会冲动地想着逐一体验平日需要掂量一番的花费。
再游奉天,记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