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由来(斯人还是是人)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由来(斯人还是是人)这时候,子贡非常不解地问孔子:“老师,你平时教我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为啥刚才你说一年有三季?”中年人非常开心地看看子贡说:“你看,我就说三季嘛!”于是,他谢罢孔子高高兴兴地拂袖而去。“四个季节”……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吵到最凶时,子贡带中年人见孔子,意欲让老师给自己评评理。谁成想,孔子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先是端详了一会中年人,然后,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一年的确有三季,分别是春、夏、秋。”

一天早晨,孔子的学生子贡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突然,有一个身穿绿衣服的中年人上前打问:“请问您就是孔子吗?”子贡答道:“在下是老师的学生子贡,你找我的老师有何贵干?请讲。”

中年人想了想说:“您说一年有几个季节?”

这么简单的问题,子贡当然是出口成章:“一年有四个季节”。

中年男子不服道:“明明只有三个季节”。

“四个季节”……

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吵到最凶时,子贡带中年人见孔子,意欲让老师给自己评评理。

谁成想,孔子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先是端详了一会中年人,然后,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一年的确有三季,分别是春、夏、秋。”

中年人非常开心地看看子贡说:“你看,我就说三季嘛!”于是,他谢罢孔子高高兴兴地拂袖而去。

这时候,子贡非常不解地问孔子:“老师,你平时教我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为啥刚才你说一年有三季?”

孔子长嘘了一口气,笑着说:“方才那人一身绿衣,面色苍老,分明就是田间的蚱蜢。所谓蚱蜢者,春天生,秋季亡,故它一生只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哪里见过冬季?在他的思维中根本没有冬季的概念。你跟他争,即使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所以还不如顺着他,给他个台阶下,这样不就能很快将问题解决了吗?”

子贡点点头,听孔子这么一说,他才算明白了:原来那中年人本就是个“三季人”。

以上便是《三季人》的故事。

仔细想想,生活中还真有这样的人,也有这类的事。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对错之事,只有是非之人。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由来(斯人还是是人)(1)

近日,网上一篇课文被众人吵火了。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也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句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就是这句话中的“是人”,引起不少网友们的争议。

大部分网友都说:“应该是‘斯人’,而不是‘是人’,这篇课文肯定印错了。”

只有那么一小部分网友说:“我们那时候学这篇课文就是‘是人’,而不是‘斯人’。”

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后来,有网友研究了真相:70后的人们学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80、90后的网友们学的全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说了半天,是“三季人”在吵架。你没见过我的课本,我没读过你的课文。谁之过?当然是课本版本不同惹得祸。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由来(斯人还是是人)(2)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白雪松表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屹立着被誉为“古代标准版教科书”的开成石经。清代,开成石经上补刻的《孔子》,“斯人”还是“是人”最初的版本不可考。只能明确,至少在明清之际已经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这一答案自以为是标准答案,网友却表示不认同,不仅不服,还来一顿反驳,说他们有转移话题之嫌。接下来,继续旧事重提。

到底是“斯人”还是“是人”呢?吵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答案。

评论区的一个网友说的对:“学术界犯错、纠错是非常正常的事,何必吵翻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啊?我们是学习文化的人,文化是传承的。研究文化的事就交给那些有资质的人吧!作为学者,我们懂得课文中的意思就行了。反正“斯人”和“是人”的意思差不多。又不是“斯人”一词能洗涤灵魂,也不是“是人”一词能扭曲人性,所以,课文中,是“斯人”还是“是人”都不重要。无伤大雅的错误,可以容忍。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由来(斯人还是是人)(3)

柬埔寨有句这样的谚语,它说:“时间是弹簧,可以缩短,可以拉长。”

但愿,这次争议的时间别再继续拉长了。因为争赢“斯人”还是“是人”都是无意义的事。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