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鉴定青铜器(来自青铜器故乡宝鸡一位小女子)
宝鸡鉴定青铜器(来自青铜器故乡宝鸡一位小女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本只要被母亲发现就会没得商量通通没收,玺诺就只能背着妈妈夹在课本里偷偷的看。有一次被母亲发现了,挨了顿打,书也被撕掉了。但倔强的她就把书籍、报纸上有关古玩鉴定的内容整本书都抄在本子上。“只要和这些有关的,我就剪下来粘在本子上。”几年下来,积攒了厚厚的十几本报纸,还有一些自己整理的历史年表,皇帝年号等一些资料。 父爱如山 柔情相助 人的生命中有着许多的第一次,无意间手指触碰遥控,被央视十套绚丽考古的画面所震撼,在震撼中李玺诺十一岁的骨子里突然有了对远古的好奇,因而触动了未来成就梦想的不停探究好奇之心。成长中每一次发现无不源于每每的好奇,随手记录习惯于这不经意的发现自然成为至此后成长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的迷恋在《探索发现》中不停的寻找着好奇的源头,从此,央视十套便成为她的专属频道。那时候的李玺诺初识考古懵懂的年龄有的是年少好奇兴趣,无知中盲目追寻着好奇的梦想;
序言:人生有着许多不经意,不经意间便会逝去冥冥之间的机缘;不经意间就会成就一生挚爱。得与失就在机缘转瞬之间。李玺诺结缘古玩则是性格中好奇与这个世界每一次的发现;发现只是好奇的开始,兴趣则在发现中滋生着收获;发现不意味着就有收获,成就收获则必须有足够好奇之心。在发现中营养着兴趣以至于成年之后成为生命挚爱则是今天有了这篇文章的缘由。
宝鸡日报2015刊登李玺诺的照片
《探索发现》 点燃梦想
犹如许多年轻人初识世界那样对未来那么渴望。十六年前,还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李玺诺对学习认为只是一种必须,和普通孩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知识渴望。天性的玩乐就是好奇,好动的性格看着电视也不能按捺住好奇的躁动。1999年的夏天,中央十套正在播放的《探索发现》节目彻底激活了李玺诺好奇自然与世界的兴趣。“马王堆汉墓”这座中华民族史上璀璨夺目的考古发现惊呆了懵懂中念仅一个十岁小女孩的好奇神情,年幼好知的好奇终于被发现与这一刻。令她思绪穿越千年,探究未知终成猎奇之心燃于小小年纪。
人的生命中有着许多的第一次,无意间手指触碰遥控,被央视十套绚丽考古的画面所震撼,在震撼中李玺诺十一岁的骨子里突然有了对远古的好奇,因而触动了未来成就梦想的不停探究好奇之心。成长中每一次发现无不源于每每的好奇,随手记录习惯于这不经意的发现自然成为至此后成长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的迷恋在《探索发现》中不停的寻找着好奇的源头,从此,央视十套便成为她的专属频道。
那时候的李玺诺初识考古懵懂的年龄有的是年少好奇兴趣,无知中盲目追寻着好奇的梦想;猎奇古玩需要懂得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只是凭着一味的好奇支撑着寻求梦想的发现。没有精益于考古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可能弄得明白古玩的文化历史价值的研究的。发现的热情已被点燃,亢奋不已成为她一生对古玩探究矢志的唯一。
暑假过后开学,玺诺整日沉迷于此。传统文化中接受教育的母亲是那么渴望理想中孩子按照常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在听话中成长,这一点玺诺的母亲没有例外,担心中自是产生浅显不当的行为,极力反对的结果只是青春逆反中成长的她愈加好奇中坚定稚嫩的梦想。
父爱如山 柔情相助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本只要被母亲发现就会没得商量通通没收,玺诺就只能背着妈妈夹在课本里偷偷的看。有一次被母亲发现了,挨了顿打,书也被撕掉了。但倔强的她就把书籍、报纸上有关古玩鉴定的内容整本书都抄在本子上。“只要和这些有关的,我就剪下来粘在本子上。”几年下来,积攒了厚厚的十几本报纸,还有一些自己整理的历史年表,皇帝年号等一些资料。
看着性情中已经着迷于对传统文化极度坚韧渴望的女儿这样执着,在女儿五年级的生日时候,为她买了一套中国通史作为生日礼物。那一天玺诺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父亲精神支持的力量,而这力量是源自自己父亲的精神鼓励,那一刻是她小小年纪最为值得珍藏于心的记忆。
孩子往往是在鼓励声中长大的。父亲的生日礼物无疑是对女儿最大的精神籍为,或许作为家长的父亲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做法能有什么,只是依着女儿的性子由着她而为罢了。就是这一为成就了女儿的今天。
“玺玺啊,这是爸爸,平生第一次依着你的心愿给你买的生日礼物,但必须在学校放假的时候才可以用心读。”
“为什么呀?”玺诺弄不明白既然父亲可以买书送给她,却不让她用心的读。
“玺玺,你呀,还不懂,人类在漫长岁月凝聚的文明史不是仅仅凭你一时的兴趣就可以博览知晓的,要懂得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是相通的,是一脉相承的,历史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其他知识的掌握是无法支撑你成就历史发现梦想的。你明白吗?”望着父亲温润的表亲,玺诺好动的情绪有所凝冻。不完全明白父亲的意思,但亲情血脉让她读懂父亲的一片苦心。
“当时开心极了,你知道吗,爸爸给我的书籍有多重要啊?”对着记者玺诺显得依旧还是那么激动,看的出来这“丫头”对中国的古玩爱好是融入生命意识、融化于血液因子里了。
“当时爸爸有言在先,告诉我前提是放假才能看。你想啊,以我的性子能老老实实的”听话吗?晚上就在我房间悄悄的‘拜读’了。”
可以看得出人一但发现自我,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就近乎决定了人这一生的个人志向。玺诺个人自我价值观的形成来的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早一点罢了。这很重要,重要的意义几乎要说三遍。看看今天她的成就,我们就知价值观在早年的形成对今天的成就所产生的重要性的意义了。
“不出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去看电视,不到暑假,书已经看了一多半了。小学毕业的时候,这套书已经看了两遍有余。上初中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成公主入藏的稿子,老师看了感觉不错,说我对历史了解挺多,涉猎很广,用我的稿子拍了一部作品。”应该说老师也在完成着一件“鼓励”她人生的做法。在古玩学习的路上,但凡一点来自社会各方面肯定的声音,对于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来说,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支持,这就是成长的力量!有了社会认同支持,那么热情就是继续坚持的理由和信心。
父亲的良苦用心渐日在她的行为上有所体现。初中时期的她已经在历史学业方面有了很大的综合长进。这一年,她的一篇文成公主入藏的稿子,被历史老师看了感觉不错,“李玺诺,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对历史概括还是比较全面的,涉猎很广,要努力啊!”
坚守信念 阵痛历练
在母亲的眼里玺诺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的贪玩,如今被历史老师这么一表扬,她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国历史的决心。这一年的秋天她的那篇历史稿件被学校用来拍了一部DV影像作品,这对正在成长中的她简直就是人生最大的肯定。
人往往是在鼓励声中长大的,这一点体现在她的成长中是最为明显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充实。她攒了厚厚的十几本报纸,还有一些自己整理的历史年表,皇帝年号等一些资料。
“老的物件也是一种历史的寄托”,这是李玺诺对文物古玩的自我精神释义,这种释义完美的诠释在一个执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不多者的玺诺身上。那一年的夏天,心理惦记着古代世界过去辉煌的玺诺,还是向往着灿烂的古玩世界的未知。宝鸡老火站的旧书店里是玺诺每每必去的地方,在哪里,有着太多的历史故事在等着她发现;在哪里,更有着承载着她一生挚爱的全部。
“伯伯,你的这些书可以借回去看吗?”玺诺囊中羞涩没钱买想要的书,想到借书的办法。
“小孩呀,这里的书是卖的,不借啊。”旧书店老板没得客气的忽略着她渴望的请求。
人呀,着迷上自己梦寐的东西是活着的最大动力。她一心惦记着旧书店里蓝皮金字,光绪年间出版的康熙字典。可就是钱破灭了玺诺在攒够了80元钱的欢喜梦想,那一年的1987年随着火车站的南迁,她第一次独自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无奈。
宝鸡人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宝鸡就这么大,想不见都难。 时隔十几年的2012年那家旧书店的老板再次遇到她的时候,玺诺已是手持国家级珠宝鉴定师证书的业界精英了。说起当年借书一事,客套寒暄中只能是感叹人生缘分而已。
看历史书,查找那些年代的资料。是她这个年龄所能做唯一的选择,遇到这些讲这类的书,就存钱买回家晚上写完作业紧闭房门独自一人孜孜不倦的摂读。李玺诺的儿时就是在一点一点的积累中度过的。随着历史古玩知识越来越多丰富,由于把大量的精力全身心都用于古玩历史的追寻,使得她的学业课是每况愈下,对于课堂中老师讲授的学习内容,没得心思用心记取,这一年的考试成绩下滑终于引发母女二人积累已久的矛盾。
愤怒失控的情绪下,李玺诺的母亲把她视作生命许久收藏的历史书书籍全都撕了丢弃于垃圾台。两年多不吃早饭攒下来的钱买到的书就这样被自己的母亲没得商量的扔了,那段时间她真的是很伤心难过。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挫折和阵痛,在这次被挫之后,坚定学习古玩历史的一腔热切之心被母亲的行为彻底激活了。
酷爱书画的李玺诺和她的书画
拜师为书 求学老者
李玺诺今生致力于古玩行业且有一定的成就得益于猎奇古玩源于一时之兴趣,受成于父亲默默的支持,尽管母亲一再反对,也只是出自对自己女儿中规中矩的传统教育罢了。对于她的今天而言,应该是起到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促进教育。
在随后的成长中,她对古玩的“好奇”研究环境得到了整个家庭的理解,理解是有前提的,学习依旧是母亲的主要督查的任务。学习之余,每天她可以得到一定的时间来“开展”她的“专项”研究。
“继续攒早饭钱,周末去市场买瓷片,那时候瓷器相对算是便宜的了,几块就能买得到,带有落款的就贵一些。”也许是这个年龄的小女孩讨得大人们的“照顾”,在每次交易的时候,小小的玺诺总会占到些便宜。
“呵呵,这么点小孩,买这玩意干嘛?”有好奇的一些老板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老是来买旧货煞是不明白。
李玺诺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成熟”,年龄不大的她,在古玩商眼里就是个小孩子,而她则有着这方面惊人的不同,而这不同就在执迷不悟的执着。尽管在学业上不怎么样,但这并不妨碍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奇的探求心气。
李玺诺正在研读学习系统宝石学
学习的目的在与精通,而精通的目的则在于实际的应用,成就抱负人生的梦想。为了实习自己的梦想,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执着于研习自学中国的古文化的这种精神不能不说是“奇葩”女孩。那个时候在宝鸡市古玩市场,大人们基本上都认得一个叫玺诺的小女孩麻烦过自己,那种稚嫩的请教声至今令一些人依旧清楚的记得。
学瓷器先看片,初中三年的时间,李玺诺对照着中国著名明清瓷器鉴定专家耿宝昌著作在没有师傅的情况下懵懵懂懂看着书籍开始学习古瓷器的识别鉴定方法。那段时间对于一个尚不明白中国历史的女孩子来说,真可谓有点韩寒偏着独门的味道。
一遍应付着主业学习,一遍夜以继日的把心思全部用在边学习边收集瓷片之中。在没有更多资金的支持下到初中毕业,她已经攒到了整整两大箱子瓷片,功夫付出竟然就取得这四年多以来的各个朝代瓷片“成就”大全。
可以想象的是,古瓷器的鉴定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紧靠盲目热情对一个女孩子来说真是有点残酷。刚开始接触瓷器,觉得拿着瓷片对照着书上讲到的图案,画工,落款的字体,学习起来感觉瓷器没有那么难学,那时候年龄大的人都说古玩行里的一个玉器,一个瓷器,是最难看的明白的。但是她开始感觉没那么复杂,到初二的时候,学习两年半有余,逐渐时常感觉开始看不懂瓷器了,拿着瓷片总是不知看真伪。
古瓷器的鉴定在没有现代科学的助推下,全凭经验产生鉴定定力,没有几十年这方面的阅历和经验,是不可能一眼辨真伪的。没有高人的指点,李玺诺只能是依靠热情和信念来“摸索”着前行。那段时间对她而言是很压抑的,匆匆写完作业就开始拿着瓷片在灯底下看,对照着仅有的“资料”打手着电看用料的发色。还的要提防着母亲的发现,好像地下工作者一样的偷偷研究。说是研究可研究的学问几乎为零,脑子就跟沾了浆糊似得,理不清头绪。反而还是怀疑买了两年多的瓷片是不是真的,后来她在看玉的时候,也遇到这种情况。后来有人告诉她这不是退步,是研究古文物必有的现象。
位于宝鸡古玩城内李玉玺的文玩小店
积攒力量 蓄势而发
为进一步获得考古知识对文物的感性认识,小小年纪的女孩子,许多的青春时间总是和隔代爷爷辈花甲年岁的老人们在求学中度过的。“ 这些老的物件也是一种历史的寄托。火车站旧书店那几年还没有拆迁,那里的旧书籍很多,线装书还有整套的 ,没事我就喜欢在那里看看转转,主要是零花钱不够,有很多好书都错过了,初一的时候在一家店里看到一本康熙字典,蓝皮金字,是光绪年间出版的,80元钱,等我攒早饭钱攒够的时候,火车站改造,旧书店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说起此事,玺诺现在依旧是遗憾不已的情绪。
“2012年那家旧书店的老板来我店里转的时候碰见了,说起这本字典,这件事情老板还说记得我,不过很可惜这本字典已经出售了。小学的时候,古玩集中在文化宫,金陵桥西和汉中路这边,周末我都会去博物馆和古玩城转转,看着转的人都是中年人,老年人。我也不太敢去店面里看,就经常在地摊上转悠,刚开始不敢下手买东西也看不懂,只是一边看一边听大人聊。”
“ 回来在看历史书,查找那些年代。遇到这些讲这类的书,就存钱买回家晚上写完作业关紧门偷偷在房子看,一点一点的积累,古玩知道的越来越多,文化课越来越差,有一次考试成绩下滑厉害,妈妈很生气,回家把这些我攒的书全都撕了扔到垃圾台,也不许我去捡。两年多不吃早饭攒下来的钱买到的书就这样被扔了,那段时间真的很伤心难过。”
谈及那段人生往事,李玺诺情绪中似乎总有一种情怀叫人深感感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轻易能够实现的,在她今天的成就中已然为年少时“惜别”许多拿在手里,印记在头脑中的稀世珍品而感到扼腕叹息。
“六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下手买东西了,继续攒早饭钱,周末去市场买瓷片,那时候瓷器相对算是便宜的了,几块就能买得到,带有落款的就贵一些,也可能因为我年纪小,所以会买的更加便宜一些,学瓷器先看片,初中三年,对照着耿宝昌先生著作的明清瓷器鉴定这本书学了三年的瓷器,边学习边收集瓷片,到初三毕业,已经攒到了整整两大箱子瓷片,明清的青花多一些,还有一些粉彩,斗彩,宋代的,唐代的,很多还带有落款,记得明洪武年制还有几片,清代居然,各个朝代的几乎都有一些,算下来这些就是这四年多的成绩吧。”
对着把件认真端详触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李玺诺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相应的升华。宝鸡这座有着三千年周文化传统的城市,到今天依旧是周凤遗存、满是古玩历史氛围。这对于成长中的李玺诺老说,是一种幸运、是一种福祉。学习古玩历史是需要有一定环境氛围的,宝鸡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是那些沿海的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历史对宝鸡的垂青,当然也是对有着执着挚爱的李玺诺的眷顾。
“你知道吗?刚开始接触瓷器,觉得拿着瓷片对照着书上讲到的图案,画工,落款的字体,学习起来感觉瓷器没有那么难学。”记者觉得眼前的玺诺说起考古总是有股深情亢奋不已的情绪在燃烧,似火一样的情绪不时的让人觉得有一种炙热的感受。
书籍是李玺诺获取知识的宝库
坚韧不拔 忘情古玩
在古玩家眼中,年龄大的人说古玩行里一个玉器,一个瓷器,是最难看的明白的。但是李玺诺一开始开始觉的没那么复杂。到初二的时候,开始看不懂瓷器了,经常拿着瓷片看走眼,那段时间是玺诺很压抑的一段时间。
写完作业就开始拿着瓷片在灯底下看,打手电看用料的发色,听见门口有人就赶快收起来,继续看课文。但是脑子就跟沾了浆糊似得,理不清头绪。这个时候的她怀疑买了两年多的瓷片是不是真的,后来在看玉的时候,也遇到这种情况,发现这不是退步,反倒是要突破提升前的瓶颈阶段。
成长中的日子总是流失的那么快,一片痴心中,不的不面临生命历程中古玩与学业的抉择。已经读到初中阶段,学习压力陡然增大,快中考的时候,李玺诺不得不把抓狂般挚爱的瓷器“研究”先放下了。“那时候家里人都不知道我买瓷片学瓷器,保密工作做的不错,所以这些资料书,报纸,瓷片都没有被扔。就把它们都放在床底下,想着中考完了有大把的时间慢慢看了。”
李玺诺正在查阅相关玉石工具书刊资料
再一次的中考失利,母亲照旧是气不打一处来,责怪她从小学开始迷恋这些破东西把学习全都耽误了,结果依旧是必须接受挨打。要么说父爱如山就是玺她定的力量;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精神动力,这种动力源自父亲疏导式的引导教育让处在青春期个性十足的新一代孩子没有了“代沟”,这很重要,重要的让她接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今天看来,这种悉心引导的教育已经呈现事业蒸蒸日上的曙光。而作为她生命中能够有今天这般成就,要感谢的给与了她一生事业支持的父亲。
“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梦想,真的要感恩我的父亲,感谢父亲像矗立于生命历程中的高山,叫我得到梦想的力量。只是那些资料,被烧的,被撕的,还有扔到垃圾台的确实可惜。知道吗,这可都是历史啊,是有历史生命的东西啊!”记者望着眼前这位戴着眼镜,性格文弱,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谈及古典历史的那种专注、那种深情、那种忘我是那么用生命作为全部的投入的样子,真的感觉在中国、在民间能够有这么依旧坚守着古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执着于此,实在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幸运。
“当时我跟爸爸说我不学考古了,要学我就学最高端的,我要做那个看东西的人,现在想想那个我嘴里看东西的人不就是古玩鉴定师嘛。
在李玺诺看来,2009年7月28号那一天是他生命里最为黑色的日子。那些被玺诺她小心再小心珍藏着的两箱子瓷片和一些工具书放在床底下,在宝鸡市东仁堡拆迁的时候,终于被母亲当成破烂扔到垃圾台上了,等她回去找的时候,垃圾台也被拆了。“从小到大,太多宝贝牺牲在垃圾台上了,哭都没有眼泪了。”
李玺诺的生活几乎就是是古玩鉴定
在宝鸡,认识或知道李玺诺好多朋友现在都会在她的父亲面前赞许女儿有远见,早早就学这古玩鉴定。殊不知,生活中没有如果、没有已知的未来;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对机会的把握和融入生命意识的坚韧力量。常人眼里看世界的眼光依旧是现象的表面,哪里知道玺诺小时候受的委屈,挨的打,但这也算是她人生初级阶段成长中的经历和代价吧!
“现在爸爸常说,小时候要是不拦着我,现在不知道要收藏多少东西,起码那两箱子瓷片放在现在就很厉害了,我只能说可能我爱上它们的时候没有占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它们只是我的匆匆过客吧,指引我入门却无缘陪我走向未来!”
李玺诺接触玉器是在瓷器之后,年纪不大的她最不容易看的瓷器和玉器都让她见到过了。当初,虽然瓷器学了三年多还是马马虎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她终于知道了瓷器和玉器为什么难学了。
“瓷器,即使出自一个匠人之手,但是绘图也不一样完全一样,下笔的轻重,涂料的匀称,还有入窑烧造时,摆放的位置不一样,受热程度的不同,发生窑变的可能性就会使一窑相同的瓷器出现不同颜色的变化,釉里红就是最具说明性的代表,所以有些瓷器就是一窑烧造出来的,也会是不一样的,在当时还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放到百年后的今天,就是真假难辨了,所以打眼捡漏自有几分运气。”
“老瓷像玉,老玉像瓷。有前面几年学习瓷片的经历,学习玉器也就不是那么吃力了,看玉的时候很快就能体会到玉器的结构变化特点,就像看到瓷片茬口的感觉一样,开始接触玉器是在2008年的时候,高中三年不敢在看这些了,确实是害怕了,害怕在被烧,在被扔,所以就停了三年。”听着年龄不到三十岁且是来自西部宝鸡一个文弱小女子关于瓷器成因的具有见底的认为,记者真很是惊诧。在记者所采访的新闻人物不乏考古界精英级人物对瓷器夸夸其谈,而来自草根大众的小人物而且是一小女子对中国传统瓷器有这般认知的实是叫人钦佩。
位于家中客厅的书法案台
光阴荏苒 使得今世
2008高考之后,为了自己梦想中的追逐,李玺诺放弃了大学学习的机会,说通爸爸和奶奶之后,报名学习电脑,希望可以从网络世界里获得更多考古方面的知识。这无疑是惹得母亲很是的生气。一次在她痴迷的看书时母亲失落中有着怪怪的说:“上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现在不上学了到时天天晚上拿着书看,装什么样子。”
人生许多时候总是在他人误会中的言里经历着阵痛。不被理解很苦闷,可偏偏他就是赋予她生命母亲。母亲一直坚持反对她的嗜好,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更多是有些酸楚的记忆。其实,诸位母亲来说“反对”也是出无奈,由于社会上的议论让母亲听着很是不舒服,再者,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正在和一些老人钻在一起,把弄没有什么前途的古玩,实在是让母亲难以接受。还好,这些有些磨难般的经历正是历练了一个性格坚毅的“鉴定师”的成就,从这一点来看,她今天应该感谢母亲的苛求,正确释怀一个母亲在情感上为之付出的一切。
2008年的时候网络李玺诺上已经能找到相关鉴定方面的资料,不像2000年的时候这些资料相对较少。这个时候每月也会有一些工资,所有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都会拿买来与古玩方面有关的书籍,当然更多的是从网上摘抄一些资料。此时的她在苦行中坚守梦想终于换来了18岁青春年华,。孩子已经成大,有了自己对世界独立的认知,做父母的到了放手逢事管束的时候了,这给了她从来没有的一种放松环境。
2009年,困惑中的李玺诺遇到了宝鸡传统学院的夏老师,结成了忘年交。一次偶然在和夏老师的交谈中,夏老师说在报纸上看到咸阳师范大学有一个珠宝鉴定的学科,建议她去学习,喜欢玉器可以考一个玉器鉴定师,也圆了小时候的梦想,后来和家里人商量,出乎我的意料,这次爸爸和奶奶居然同意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虽然妈妈还是不同意。之后在家里整整看了一年书,白天没事就去古玩店里转转,晚上等爸妈睡觉了我在起来看书看石头做笔记,看到天亮,家人起床了,我就感快上床睡觉,所以那一年总被说养了我一个闲人在家里,光睡觉,说是学习就是不见我看书,前后学习玉器三年多的时间
李玺诺考取的国家权威玉石鉴定证书
2010年已经成人的李玺诺得知在上海举行国家珠宝玉石鉴定职业资格考试,这对他来说是对些年来自我古玩鉴定能力的一次国家层面的综合考量。没有犹豫和父亲一说,人生第一次就独自坐着火车直奔上海。
人生就是这么奇遇,执着用情总会给人带来坚守的回报。李玺诺的鉴定宝石和笔试考试顺利一次通过,家人都说没见她学习怎么还就考上了。可他的父亲知道自己女儿是用生命的全部来爱着古玩事业的,他的儿女这些年来为之付出太多太多啦!
在上海的日子里,李玺诺得以看到玉器、翡翠、宝石的机会更多了。在业界精英高手云集的国际化都市,跟着前辈们学了好多从来没有涉及的知识和很多前辈们的经验总结,结交了更多玉器圈子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她在古玩界已是小有名气的“鉴定师”了。同业说她是鉴定师是源自对她的鼓励,虽说是她已经拿到了国家珠宝玉石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但在行业前行的路上,她依然是一名新兵蛋子,需要学习历练的还有很多在等着她面对。
“有前面多年的积累,我学起来相对要比小时候快的多,不过在学习玉器的时候也遇到了瓶颈,那种滋味就和当年学习瓷器是的感觉是一样的苦闷,脑子一片模糊看什么错什么明明是青海料,我能看出昆仑料。”
在上海这一段时间她被自己的眼力感觉到没有了从前的准头,在众人面前不敢开口了“鉴定”。既然如此李玺诺索性那段时间不看书,也不去市场看玉器珠宝,朋友去看货她也不跟着去,每天就是在房子看看电视,到晚上天快黑的时候就一个人去外滩看夜景吹海风。
年纪轻轻执着于古玩学习研究
心如止境 潜心如玉
在学习的日子里,李玺诺结识了许多颇有缘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业者,来自上海的王耿是她拜师的唯一的八零后的佼佼者。有一天师兄硬拉着李玺诺出去和大家看市场,拿到一件玉器叫她长眼,李玺诺看了一眼感觉是俄料就顺嘴说了俄料,结果大家看了都说是俄料,当时师兄开玩笑说半个多月没见到她,还学会蒙了,闻听此言李玺诺也就一笑,没在意,后来看了一下午,看几眼感觉是哪里的玉便真是哪里的玉,有时大家看的时候她不说我的结论,然后拿我看到的结果和大家比较,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
那天的李玺诺回家发了一晚上呆,在发呆中伤心的哭了,半个多月的压抑无助感慢慢消失了,终于想通了从事古玩行业这是必有的过程。不是眼力降低总打眼,看似退步实则是在前进,和玉更加亲近了,对于她自己而言也是一次提升。
“2008年开始接触玉器到前段时间,看玉都是从它内部结构,油润度,细腻程度,颜色净度,等几个大方面去衡量,然后综合给出结论,这也是玉器鉴定的鉴定过程。”从这之后,李玺诺慢慢的开始不从这些方面去考量给出结论,而是直接看出结论,在用各个方面去证实她的定论,变为完全是用感官去看一件玉器。比较之前鉴定玉器的方式这种会距离玉器本身更进一步,她自认为是她对玉的更高层面的认知。
这个时候的李玺诺已经是比较有理性的女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经历了许多,也懂得了更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体会到很多东西年少时不曾体会的到的生命体会,人的心态觉得这这一生事业的成就以否。在无数次浮躁引发的阵痛中,懂得了也想明白了,李玺诺调整好心态又开始开始看书学习,同时也深刻的体会这书中叙述的真正内涵。“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很多东西都是相同的,看似毫无瓜葛,内在的机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在记者接触李玺诺的这段日子,一直这么认为:历史就是一本厚重的书,这本书厚重的叫许多人不愿忍受着寂寞、隐忍着艰辛、背负着历史。作为一位八零后的当代女性,执着于此,生活中天天如此和没有时尚气息的古玩相为伍,难道这种今世的挚爱就可以被浅显诠释吗?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在一次次的了解中,或许记者找到了诠释的理由。
李玺诺位于宝鸡古玩城四楼的小店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记录的李玺诺关于他对她生命中挚爱的事业的几段颇有见地的对话,句中不乏这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我们不难理解这位八零后女子与古玩的今世情缘了。
“小时候看的中国通史是大树,现在看的这些就是枝干,更加具体化,细致化。还有儒法道,四书五经,通读这些经典,在延伸到历史大环境里去,更能读出历史的陈年味道,也对古玩更加钟情,对玉器,瓷器的认识也在随着涉猎面的扩大逐渐加深。”
现在在家这几年看书涉及面更广泛一些,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方面和鉴定方面,还会看一下历朝历代的著作,像魏晋南北朝的玄学,西汉王充所着的论衡,晚晴文学丛刊等这些相对于史记更加细化的时代读本,从中我更加理解一个朝代背后的一些文化。”
“前期看玉器就是玉,现在随着知识储备的扩大,对中国古文化了解的更深层,体会到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 ,这样去看,玉便有了一种生命的灵气,想象它在百年前谁人面前过,当时又是哪一种情形,匠人怎样细心的雕琢才能成为现在的样子,给我的遐想空间更大了,有内涵不张扬。”
“不识玉则不知遇见了美玉,又怎么成为俊杰,也就不存在捡漏一说了。想得到一块美玉要先懂它,不在乎价格,因为玉本身的文化价值不是今天这种价格能体现出来的。愿意静下心来读玉,就能读懂它,不过现在社会都是浮躁状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时候讲都讲不明白,何谈感觉。我觉得玉是会说话的,只不过是通过懂它的人把它的声音传达出去,这种 感觉我表达不清楚,但是就是这种感觉。可能是长久接触慢慢产生的感觉吧。玉是讲缘分的,今生有缘自会相遇,今生无缘切勿强求。”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邀请李溪诺学习鉴
此生钟情 无怨无悔
历时一年的采访了解,也经历了和李玺诺一年之中春夏秋冬的那份坚定,亲朋好友的几许赞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无限的是人这一生中莫过于对挚爱事业的不懈追求,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前行的力量,而李玺诺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对古玩事业钟情于生命意识里的佼佼者;这是她的幸运,这是她对坚守承诺毕生信仰的忠实行为履行,这种行为已融入到她生命里每一时、每一刻。这是宝鸡的骄傲,中国的考古界的骄傲,有李玺诺在,中国的古玩业界未来一定会“春雷一声惊寰宇,叱咤风云九万里”的。
“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可以正大光明的把这些古旧书籍摆在书架上,不用看到妈的时候赶紧把书藏起来;每天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书本,喜欢的物件,可以写繁体字,可以在书房里练毛笔字,可以看书看到很晚,想想这些小时候不敢的事情,现在能这样真的是很有幸福感,精神富足物质无所谓高低,简简单单的经营我的爱好。”听着简单朴实的语言,记者深感这一年中李玺诺在精神世界的认知上已经发生的明显变化,这变化正呈现着一种蜕变,一种经历风雨后才有的七彩彩虹的蜕变。
李玺诺和老师的合影及获得专业资格证书
在谈到古玩和人生的得与失之间的十几年艰辛付出是否有实际意义时,李玺诺坦然直面记者的问题,语气中听得出有一种成熟着的声音。“这前前后后的15年没有白费,我的眼泪没有白流。虽然文化课确实不近人意,也让妈妈极度失望,到现在因为我没上大学还有些耿耿于怀,但是我觉得能把乐趣变成喜好的坚持下来,走过15年人生最为值得喝彩的日子,已让爱好成为我的事业,一点一滴积累着,经营着。所以我是幸运的一个人。”
在记者结束不定期近一年的跟踪采访接近结束的时候,李玺诺突然滇声怪气的对记者说:“初中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你们的爱好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历史。惹来同学们的嘲笑,说历史也能当做爱好。”
“你知道吗,今年过年的初中同学聚会上我见到班主任,老师说还记得初一的情形,说是我的爱好指引了我的人生方向,也造就了我的价值观。”
是啊,是这个盛世成全了李玺诺的爱好,成就了对古玩探究的梦想,当然,庆幸的是历史已然成为一种让李玺诺一生一世的爱好,这种爱好足以承载她生命所有的愿望和梦想,我们也希望在追逐梦想的愿景中,有一位来自陕西宝鸡青铜器故乡的女子,在中国古玩鉴定行业里绽放具有周原文化特色的绚丽花朵,引发骄傲!
平民的故事就是这样平淡,但这是成功的必须。所以坚持尤为重要!如果你看到此处,一定是有心思的学习者,那么就请留下你的感言吧!我们的文化是需要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融入骨血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弘扬!
宝鸡古玩城
李玺诺应邀参加宝鸡出土文物的现场鉴
中国纪实报道记者王晓明独家专访原创采写,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