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汉和北汉关系(汉族之汉到底来自汉水还是星汉)

南汉和北汉关系(汉族之汉到底来自汉水还是星汉)《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古代第一部辞典《尔雅》有关于银河的描述,《尔雅·释天》“箕斗之间,汉津也。” 何为箕斗,《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箕宿星在南,北斗星在北,箕斗之间银河相连。 《尔雅》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比《诗经》更晚,也不能说明汉的来源,还有没有更早的典籍记载?其中《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江汉》是写周宣王平定淮夷,或为鄂东蛮夷,这里江汉指长江汉水。《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写一个被周王室贬谪到南方的小官员的愤懑悲苦,江汉也指长江汉水,汉水是长江第一大支流,上古因江汉平原为楚国核心、楚郢为江汉环绕,北交中原,往往江汉并举。《诗经》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说明西周到春秋,汉已有星汉、汉水两义,二

南汉和北汉关系(汉族之汉到底来自汉水还是星汉)(1)

看到一个有名的中医学教授的国学课堂视频,问学生汉族为什么叫汉族,学生茫然教授怅然。这两年网上似乎民智大爆发,各种国学如雨后笋冒,但很多只是博眼球,一枝半叶不求甚解,汉族到底来自星汉还是来自汉水,也去翻了翻书,搜证总结,加上一点自己的思辨缀连。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意思天上的银河明亮照光(监通鉴),这里汉指河汉,也就是银河。

《诗经·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是写周宣王忧旱祈雨的诗,云汉指银河,银河闪亮回旋在天。

《大雅》关于周宣王的故事,除《云汉》外还有《崧高》、《烝民》、《江汉》、《韩奕》和《常武》几篇。

其中《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江汉》是写周宣王平定淮夷,或为鄂东蛮夷,这里江汉指长江汉水。

《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写一个被周王室贬谪到南方的小官员的愤懑悲苦,江汉也指长江汉水,汉水是长江第一大支流,上古因江汉平原为楚国核心、楚郢为江汉环绕,北交中原,往往江汉并举。

《诗经》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说明西周到春秋,汉已有星汉、汉水两义,二者的起源关系,有没有更早的典籍记载?

古代第一部辞典《尔雅》有关于银河的描述,《尔雅·释天》“箕斗之间,汉津也。” 何为箕斗,《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箕宿星在南,北斗星在北,箕斗之间银河相连。 《尔雅》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比《诗经》更晚,也不能说明汉的来源,还有没有更早的典籍记载?

《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

《尚书》是上古第一部完整的史书典籍,而《禹贡》篇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是古代典籍地理志的开篇。 《禹贡》最早记录了汉水——从嶓冢出漾水,往东称汉水,再往东称沧浪水,过三澨后,到达大别山,南入长江。

翻开地图,会惊讶于三千年前的《禹贡》对汉江经流描述的无比精确。嶓冢山是汉江源头,即陕西宁强县西北大安镇汉王山,山泉始出称漾水。进入汉中平原称汉水,往东过安康、白河、郧阳,到武当山均县一带,称沧浪水,历代史考该处因沧浪洲得名,其实沧浪本就指水,有水波远阔之意。沧浪水又指荆州的汉江支流,也泛称环绕于楚国城池的汉江,而屈原流放江南所遇渔夫之沧浪在常德沅江沧港口一带,最终沧浪因屈原流逐而著名,成为隐逸江湖的文学意象。

接下来再东“过三澨”。澨为水边堤岸,东汉郑玄注三澨为水名,在竟陵(今天门)境,而《水经注》据《左传》军事要塞地名“句澨”、“漳澨”、“雍澨”、“薳澨”,考为“三澨地在南郡邔县北沱”,在今襄阳宜城北。从据理看,后者可靠性更大,汉水穿过秦巴腹地,沿南阳盆地南缘,经襄阳,流进江汉平原,襄阳自古是中原通往南国江汉平原的兵家关隘,三澨当为三地而非水名。

汉水进入江汉平原后一路东南,直达大别山西麓,汇于长江,再往东,汇于彭蠡泽(九江东北、安徽江北一带古为湖泊,陶渊明当县令的地方彭泽县),再往东,长江北支北流,在毗陵(常州)入海。

这段文字寥寥数语,清晰地说明了古早时期汉水各段的名称,源流称漾水,秦巴山间一段称汉水,武当山以东至长江整个江汉平原一段称沧浪水。而《诗经》里的“南国之纪”的“滔滔江汉”,则说明至少春秋时期,汉水进入江汉平原后已经叫汉水。

沧浪水何时被汉水取代,无法得知。东汉张衡《南都赋》有“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南都赋》是写他的家乡南阳的:

“于显乐都,既丽且康! 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

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南阳东汉相对于洛阳称南都,坐落于南阳盆地北,汉水在南阳盆地南,所以“陪京之南,居汉之阳”,而“割周楚、跨荆豫”交代了南阳的上古时空坐标。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则以恢宏的视野夸张了南阳的四方地理气势,武关在西,桐柏山在东,筑方城为垣,以沧浪为壕,这里的沧浪就是流经南阳盆地南缘、《禹贡》之沧浪水。张衡《南都赋》写到沧浪或为借典,从《禹贡》到《诗经》,沧浪之名或由实而虚,为汉水所代,但至少《禹贡》时期的汉水还是汉水的上游。

江汉平原是楚国北面中原的核心地带,沧浪本意烟波浩涌,而上古江汉平原中部曾有中国最大的湖泊——云梦泽,彼时的汉水应该也比今天大得多。

《诗经·大雅·江汉》周宣王时期“江汉浮浮”, 《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写一个被周王室贬谪到南方的小官员的愤懑悲苦,江汉确指江汉平原楚国的长江汉水,而不称沧浪水。西周时期南方的楚国作为周王室的边藩诸侯,势力还未坐大,才有周宣王于江汉之滨东征淮夷,调用南国之师北征姜戎。其时汉水流域作为楚国核心地带已经得到很大开发,对于周王室而言,发源于秦巴的汉水上游本就在镐京势力范围,下游同样也如河水(黄河)一样重要,这也是南方汉水才会与北方河洛一样,成为周代最重要水流。

《禹贡》是古代典籍地理志的开山之作,记录大禹治水时的地理水文。因其详尽准确的描述,成书时间一直是历代质疑考证的焦点,普遍认为成书于战国,但近来学界的观点,《禹贡》于先秦(西周至战国)历代虽有补充修订,但以其文“诘屈聱牙”特点,以及名称运输与春秋战国诸多不合,其蓝本应早于商武丁之前,为商代史官所撰。从汉水的这段记载看,汉水还专指汉中安康一段,随着江汉平原的开发,到西周汉水的概念才延伸包括了整个沧浪水,并在西周末年至春秋代称银河反映在诗歌中,而从银河的多种称谓——银河、星河、银汉、天河、天汉、河汉、星汉、云汉也能看出,代称银河的不止汉水,还有黄河。沧浪水的隐去、汉水概念的扩大,伴随着江汉平原的开发过程,也暗示着沧浪一词自古就有偏远人迹的江湖泛称。

有人要问古人为什么不以更壮阔的长江代指银河,从中原视角看,商周时期长江以南还是边鄙蛮夷地区,不及黄河、汉江流域先得到开发,河、汉才是离周王室中心关中平原最近的大河。

《说文解字》“漢从水,難省声。” 由灘省写成漢,難是一种鸟(佳同鳥部,甲骨文金文同形演变,比如鸡同雞),難鸟有艱難之意,那么漢(灘)本义指难渡之水,汉的中古音huoan(音近涣),難也是水流声。泉始出山为漾,漾言其微,而漢言水之盛大。 “河汉”一词自然是拿黄河汉水代称盛大的星河。

汉人汉民族得名于汉朝,以汉为国号,始于刘邦被封汉王,汉王则因于汉中, 《水经·沔水注》:“汉中郡,因水名也”,但除了汉水,汉王之汉更被主观附加了另一层意义,《汉书·萧何传》 :

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宰相。

汉从水,先有汉水,天汉取自汉水,而始于汉水的汉王也被萧何赋予了天汉的美义。

汉人汉族始谓何时? 《资治通鉴》“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 宋代汉子还是个贬义词,今天汉也还有偷汉、野汉的贬称,有些南方方言里有“讨汉”一词也是偷汉的意思。今天汉子以及衍生的男子汉、大汉、好汉已不再有贬义,汉族源于汉人,而汉人称谓自然也是从南北朝胡汉纷争开始。有意思的是,从夏商周秦汉在以后的朝代国号的沿用承袭当中,汉超过了之前的所有朝代国号,而被域外用作对中国的称谓中,汉超过了唐,仅次于秦(有一种说法china来自于梵文中对秦人的称谓cina并成为现代中国的英译)。

农耕文明时代靠天吃饭更要靠水吃饭,先民逐水而居,中国古代大多数地名都来自于水系, 《禹贡》就是上古先民认识山泽水文地理的系统总结,在没有卫星导航缺少交通工具的蛮荒时代,千万不要小看了古人丈量大地征服自然的智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