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智能翻译眼镜(AR玩乐翻译好帮手)
ar智能翻译眼镜(AR玩乐翻译好帮手)所以我们能看到主要的电源键和万能键都在右镜腿,尾部部分是一个typeC的充电口,左右镜腿则各有一个扬声器,唯一放在镜框前方的是位于左边边缘的摄像头,可以实现录像拍照功能。在把墨镜片和近视片都装上的情况下INMO Air重量在79g,如果是近视片会到80g以上,度数越深越重,大概是普通眼镜的两倍重。能把无线一体式AR眼镜做到这个重量的我印象里还是第一家。同时我们也能明显观察到它的镜腿比较厚重,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把处理单元,电池,触控,扬声器等部件都装进了镜腿内,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本身就是个近视眼,要使用AR眼镜就要带两个眼镜这样很不现实,其实不用担心,厂商很贴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镜框的后面有个可更换近视片的附件,近视人群可以定制自己度数的近视片装上去就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某种程度上来说,外观贴近日常时尚眼镜,恰恰正是他的优势所在,相信绝大部分人人生第一次看到过的AR眼镜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AR玩乐,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阵子我刚收到的INMO Air AR智能眼镜,最近老罗说为了AR创业都要退出社交媒体一事又让AR的科技概念走入大众视野。
但实际上当老罗还在直播间辛勤耕耘的时候,国内的AR厂商早已都在消费级AR眼镜的开拓上步履不止,我手上这一台INMO Air AR智能眼镜选择了最难的无线一体机加光波导显示技术的产品路线,居然直接挑战当下的技术极限?但我真正体验完后,嗯?竟然也没有翻车?
外形
无线一体化的INMO Air顾名思义把处理器,显示单元,传感器,电池,扬声器以及麦克风等等所有的部件都装进了这样一个看上去一点都不未来科幻感的墨镜造型里。重要的是这个墨镜片是可以直接拆卸下来的,拿下来之后基本就跟平时眼镜无异。
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本身就是个近视眼,要使用AR眼镜就要带两个眼镜这样很不现实,其实不用担心,厂商很贴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镜框的后面有个可更换近视片的附件,近视人群可以定制自己度数的近视片装上去就完美解决了这个痛点。
某种程度上来说,外观贴近日常时尚眼镜,恰恰正是他的优势所在,相信绝大部分人人生第一次看到过的AR眼镜其实就是在柯南动画里,而人们对AR眼镜的终极愿景也就是希望它能够跟日常的普通眼镜一致。
配置介绍
在把墨镜片和近视片都装上的情况下INMO Air重量在79g,如果是近视片会到80g以上,度数越深越重,大概是普通眼镜的两倍重。能把无线一体式AR眼镜做到这个重量的我印象里还是第一家。同时我们也能明显观察到它的镜腿比较厚重,这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把处理单元,电池,触控,扬声器等部件都装进了镜腿内,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所以我们能看到主要的电源键和万能键都在右镜腿,尾部部分是一个typeC的充电口,左右镜腿则各有一个扬声器,唯一放在镜框前方的是位于左边边缘的摄像头,可以实现录像拍照功能。
INMO Air是单目显示方案,最核心的垂直阵列光波导显示单元处在右眼镜框里,这块1.5MM光波导的全彩Micro-OLED屏幕确实很轻薄,要知道主流的目前还是在用2mm的,你所能看到的虚拟屏幕画面都是依靠这块Micro-OLED呈现,虽然大小是只有一半的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镜面面积,但并不影响成像画面的大小,至于做成这个形态,我猜测是为了控制成本?毕竟光学模组造价都非常昂贵。
了解大概信息之后,咱们来讲讲INMO Air的具体体验效果上到底是如何体现AR智能的。其实对AR眼镜来说在还没有达到人们预期愿景之前,能否对路人起到吸引力的关键还是在于是不是有提供精准的功能性应用。
翻译功能
以上其实都不重要。真正惊艳到我的是它的智能翻译工具,比起要打开手机和翻译app进行搜索操作,AR眼镜的翻译功能是能非常直观的打破操作限制,也是最能体验增强现实的概念的。想象一下,将来两个不同语言的人都带着AR眼镜,他们说着各自的语言能够实时经由AR眼镜进行翻译实现无缝沟通,对于那些出国旅游或者出国留学的朋友来说,这样AR眼镜就不止是学习工具也可以是生活工具。
听障人士,也能通过“中翻中”这个部分,完成一些简单的沟通。比如聋哑骑手能够更好地听懂商家出餐的速度和位置,又或者给我耳背的爷爷奶奶也来上一副,我想这就是科技服务人类的意义。
对我而言,它支持中英日三语互译,打开后会自动开启语音识别,能够实时翻译外界的话转换成字幕在AR眼镜内显示,我试了一些常用的生活化的英语口语,即便我是带着中文的口音,都能准确的翻译。不过当我拿来看国外的视频和电影,遇到通篇累牍的长句就会翻译的不好,所以我觉得在软件层面还需要提高,比如换个翻译平台,优化字数显示的逻辑都能有效提升这种体验,但如果只是拿来日常生活和学习使用INMO Air的这个翻译功能已经超出我的预期。
提词功能另一方面,用作提词器。对我而言,拍摄视频终于可以自然流畅的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同理直播行业的各种主播也会因此受益,白领职员,领导演讲以及导游之类的行业同样有对智能便携的题词器有很大的需求。用户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文稿通过电脑传输到眼镜里再用文档应用打开,如果手上不方便,也可以像我这样选择在手机上打开文稿再投屏到INMO Air里,然后再根据需求去调整字体大小和速度,这个功能也切实的会提高特定需求的应用效率。
期待适配戒指快速上线,这样翻页比在镜腿滑动翻页更加隐蔽。
在其它娱乐方面的体验上INMO Air也可以看视频听音乐、玩些小游戏甚至是拍照录像等等,但是当涉及到其它智能数码产品的强项领域的时候,你就会重新意识到AR眼镜的任重而道远。
操作交互INMO Air的操作上需要用到右镜腿外侧的电容式触摸板,单击确定,水平滑动可以横向滚动视图进行选择,向下滑动是返回,因此整个眼镜的系统UI也是以横向布局为主。单击和水平滑动的感应是比较灵敏的。不过向下滑动反应的不够准确,时常要滑好几下才能触发返回,因此我更习惯去按实体键返回。而且INMO Air的应用里有些app并没有完全适配眼镜系统,比如视频音乐软件之类的你还必须要用到只有3dof的头控来控制眼前屏幕上的光标,可这个头控的传感器陀螺仪不够精准,你稍微动一下头就会偏到画面尽头,还需要更多的优化提升。
由于INMO Air的发热部分也集中在触摸板的区域,所以眼镜还支持语音交互和智能戒指配件,当你启动备忘录的时候就会自动启动语音,你可以直接用声音告诉眼镜你想添加的事项,然后这个语音小助手比较智障,错误率很高。倒是这个智能戒指还是比较管用,它把右镜腿的的触控交互转移到了戒指上,其实你在公共场合老是去点触控板对于旁人来说还是有点奇怪的,戒指的存在就可以全方位的适应任何场景。不过这个戒指是需要单独购买的,如果将来成本降下来成为标配那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交互方式。目前这个戒指还是处于内部测试,未来几个月才会正式上线放开购买。
视听影音视觉上INMO Air因为是单目它的FOV是26度,分辨率只有640×400,这块Micro-OLED显示屏虽然是100% sRGB全彩显示,有着20000:1对比度,但实际画面体验还是没法跟手机这种相比较的,尤其是看向亮度亮的地方,即便前面戴着墨镜片也会对画面显示有很大的削弱。另一方面就是你选择在室内看视频,如果是居家,用投影或者电视是更好的,所以INMO Air最好的的应用场景倒是成了工作摸鱼或是休息间隙的自娱自乐,毕竟在三米的距离下还是能够呈现60寸大小的画面的。
除了看视频当然听歌也是摸鱼的好选择,INMO Air的左右镜腿是集成了扬声器孔的,总体音量是偏小的,到室外嘈杂的地方就有点招架不住,当然在室内还是够用的,但是假设你开到最大,别人经过你对身边还是会听到,所以摸鱼的时候还是要控制下音量。
投屏&游戏&续航&摄像INMO Air受限于机能目前只有简单的小游戏可以玩,利用前面提到的手机投屏功能,也是提高INMO Air可玩性的一个途径,通过INMO的手机app连接INMO Air,你可以调整眼镜的亮度声音,设置手机app通知推送到AR眼镜里,当然把视频电影投到AR眼镜里,甚至你可以把手机游戏投屏到AR眼镜里,但是玩游戏要涉及到按键操作,投屏只是换屏显示,更多的只是为了图个新鲜。
当你尝试用INMO Air更多的进行娱乐操作时,它的续航就会遭到挑战,续航时间根据使用情况而定,我个人常规使用断断续续在2.5-3小时左右,INMO Air的息屏反应很快,基本上你停下操作没几秒就会进入息屏状态省电,但如果你是去到室外使用还是要配备一个充电宝。
如果日常长时间使用,佩戴上对于我这样的男生来说完全能接受,镜腿有一定角度的弹性,尾部也有硅胶软垫,不会夹耳朵。但是它确实也会存在挑人的情况,如果你是脸小的女生可能戴起来时间一久会吃力,甚至从外部视觉上会有些不匹配。包括鼻托的舒适度也不一定能完全服帖每个人的鼻子,舒适度上也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就是因为INMO Air的右眼显示屏是只有上半部分,如果你戴的太高,画面的底部区域就会被切掉一部分,但是往低了戴,可能就不舒服。。
而左镜片左上方的摄像头是唯一跟普通眼镜做出区别的地方,但实际上别人不走近仔细看是注意不到的,不过你也别指望这颗摄像头能满足你日常的使用,因为这个摄像头的像素只有500W,无论是拍照还是录像它的最大意义估计还是用于特殊时刻记录的聊胜于无。
体验总结总的来说INMO Air在续航以及功耗的难题前采取的无线一体式AR眼镜的路线,就注定在性能上比不过那些需要线连接手机做处理单元的其它产品,但是它的优势也正是来自于此,适应任何场景的全天候使用,取戴方便,外观也更符合时尚眼镜造型而且也有基本满足功能场景实操的翻译和提词器功能,这是我最满意的一点。
对于我个人来说,起码在这个层面它就有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只是图个新鲜。AR的难度其实更甚于VR,任何的XR设备都不能急于求成,AR厂家要一步一脚印的针对每一个痛点和难点逐一突破而不是夸大宣传,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要对宣传片里的科幻场景过于忘乎所以,对一个AR眼镜有着合理的预期才不会买到手之后直呼上当了,因为我们只能用钱买到当下的设备,而不是未来的存在幻想里的完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