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与张劭成为朋友的根本原因(信义典范东汉范式张劭)
范式与张劭成为朋友的根本原因(信义典范东汉范式张劭)手采黄花泛酒后,殷勤先订隔年期。临歧不忍轻分别,执手依依各泪垂。巧就巧在他们初次相识是在客居的旅店里,张劭刚到洛阳太学游学,夜晚洗漱完毕,正要入睡,忽闻隔壁房中传来阵阵剧烈咳嗽,痛苦的哀息声。张劭走出房门,询问店家小二,伙计说:“这人像是染了重病,已在房内哀嚎两天了,怕将要死了,因怕传染无人敢接近于他,你还是尽早回房休息吧,休去。”张劭却说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怎么能因为害怕传染而不看他呢?说完推门便走了进去。看着面黄肌瘦病央央的范式,张劭俯下身去,轻声说道:“看着你也像游历太学的读书人,君子无忧,我当竭力救你。”接下来几天里,张劭请医煎药喂食,尽心尽力照顾范式,范式甚是感动,病好了必当厚报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几天之后,范式汗出病减,起床能立,范式再三感谢,张劭说你我同在太学游学,应尽同窗之谊,自不必客气。两人同在太学游学,互聊过往,感情日益深厚,情同手足,遂结拜为兄弟,范式年长五岁,
东汉汉明帝时期,在洛阳太学里,一位来自山东金乡县的范式和河南汝南县人张劭不期而遇。两人或许没有想到,他们的交往故事被人编撰成话本,千古流芳。
范式年长张劭五岁,在近万读书人的太学里,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也是冥冥中的缘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巧就巧在他们初次相识是在客居的旅店里,张劭刚到洛阳太学游学,夜晚洗漱完毕,正要入睡,忽闻隔壁房中传来阵阵剧烈咳嗽,痛苦的哀息声。张劭走出房门,询问店家小二,伙计说:“这人像是染了重病,已在房内哀嚎两天了,怕将要死了,因怕传染无人敢接近于他,你还是尽早回房休息吧,休去。”张劭却说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怎么能因为害怕传染而不看他呢?说完推门便走了进去。
看着面黄肌瘦病央央的范式,张劭俯下身去,轻声说道:“看着你也像游历太学的读书人,君子无忧,我当竭力救你。”接下来几天里,张劭请医煎药喂食,尽心尽力照顾范式,范式甚是感动,病好了必当厚报的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几天之后,范式汗出病减,起床能立,范式再三感谢,张劭说你我同在太学游学,应尽同窗之谊,自不必客气。
两人同在太学游学,互聊过往,感情日益深厚,情同手足,遂结拜为兄弟,范式年长五岁,张劭以弟相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转眼间两年已过,一天,张劭对范式说,如今哥哥才学渊博,品行端耀,在太学享有盛名,仕途之路近在眼前,而我外出已经近三年,老母亲六旬有余,更需我在家侍奉,咱们就此别过吧。范式挽留不过,于是备下酒席给张劭送行,酒后离别,范式说道,刚才问过店家,方知今日乃重阳节,弟将回乡,吾自幼无母,你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自当与你一起侍奉,我许下一诺,隔年重阳之日我定到你家拜望母亲和你至亲,以表孝心。张劭也满口应答,兄到之时我必杀鸡煮黍,自酿佳酒招待之。有诗云:
手采黄花泛酒后,殷勤先订隔年期。临歧不忍轻分别,执手依依各泪垂。
张劭回到家中,侍奉母亲,结婚生子,与母闲谈中,经常将范式之言挂在嘴边。张劭提前酿酒,精心养育肥鸡,功读史书,静待范式到来。光阴迅速,渐近重阳,是日张劭早早起来,洒扫草堂,在屋堂中间设母座,旁列范巨卿位,遍插菊花于瓶中,焚信香于座上。呼弟宰鸡炊饭,以便招待巨卿。母亲说:“山东至我们这里,千里之远,路途迢迢,恐怕巨卿未必能应期而至。等待他来了,再杀鸡不迟。”张劭回答道:“巨卿,我了解他,他是非常守信之人,必然今日来,怎么肯担误鸡黍之约?他进门便见我所许之物,足见我期待已久。如果到时候巨卿来,再宰杀鸡煮黍,这就见不到我的深切思念之意。”母亲感叹道:“吾儿之友,必是端士。”于是连忙准备酒食去了。这天,天晴日朗,万里无云。张劭整其衣冠,独立村头而望,来来回回六七次之多。临近中午时分,真真看到远处行来一人,手持礼品,正是范式。两人走进张家宅院,于堂中拜望母亲,见过张劭妻儿,在院外大树底下土台之上,早已备下丰盛酒食,张劭与范式开怀畅饮,相诉离别后各自状况,到了傍晚仍兴致未尽。范式在张劭家待了几天才离去,期间与张劭一起陪伴母亲左右,以表孝意,母亲不禁感叹范式乃天下名士等等。
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守信始终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传承着,范式坚定地赴一个两年之后的约定也展现着言而有信的精神。我们有时也许会因为生活中、工作中的种种琐事而没有履行约定。但张劭与范式却不是这样,他们在没有高铁飞机,没有互联网和微信的时代里,做到了信义的典范,乃至今天仍有学习的意义,因为遵守约定从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守信,相互传达一种信用精神,才能营造一种信用社会。
后记
我本是金铺人,范式张劭的故事,自幼父亲便常常讲于我听,今终于耐下心来,写之。
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人。东汉名士,曾任郡功曹、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范式重友情,讲信义。
张劭,字元伯,东汉汝南郡汝州南城(今汝南县金铺镇金铺村)人。因与范式情同手足,二人被称为生死之交。
范式的家乡是金乡县鸡黍镇。鸡黍镇历史悠久,据《金乡县志》记载,鸡黍镇古有"鸡黍城","县西南三十五里,汉功曹范式故宅。式与汝南张劭有鸡黍之约,故名"。鸡黍在东汉时期称为范庄,后来为了纪念范张鸡黍之约而改名为鸡黍。
据《汝南县志》、《汝南风土记》等书记载,金乡铺原名张庄,为“鸡黍约”中张劭的故里。后人在此筑鸡黍台,在张宅建二贤祠,因“鸡黍约”的另一主角范式为山东金乡人,张庄又置递铺(驿站),遂改张庄为金乡铺,以示纪念。金乡铺为通上蔡县孔道,《九域志》“汝阳有金乡镇”,金乡铺即现在的汝南县金铺镇。明代正统年间在这里建立了金乡寺院;清咸丰年间设有“金乡书院”。
两个地方同因为鸡黍之约而更改名字,以示纪念,这的确也不常见。
范式和张劭的故事准备写三篇,希望读者持续关注:汝宁道远
* 民间故事,东汉范式张劭——千里送鹅毛
* 民间故事,东汉范式张劭——临终托梦
#我要上头条##驻马店头条##历史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