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老成渝铁路(交广会客厅三代铁路人)
火车上的老成渝铁路(交广会客厅三代铁路人)图为汤勇与工友准备上道作业 胡春林摄工作中的汤银成是出了名的认真,做事不怕吃苦,做人不怕吃亏。“那时候建造站房和单位用房,全是靠人工肩挑背扛,没有大型机械工具。”汤清文回忆,“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到不同的地方去建造铁路用房,几乎把成渝铁路全线徒步走了一遍。”回忆起小时候的场景,汤清文记忆犹新。汤勇的家就在成渝铁路边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们的生活便从未和铁路分离过,祖孙三代与铁路有半世纪的缘分,也许还会延续到第四代、第五代...看着手上汤银成(汤勇的爷爷)的照片,慢慢勾起了汤清文(汤勇的父亲)儿时的记忆。图为汤勇与工友列队迎车 胡春林摄时间追述到1952年6月,成渝铁路经过两年的艰苦建设,正式竣工。此时的汤银成正在重庆的某建筑公司工作,后来因铁路建设的需要,便投身到铁路建设的工作中去,从此汤银成便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号道岔扳定位…”,8月10日16时,对讲机中传来清晰响亮的声音,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电务段永川信号车间永川信号工区工长汤勇专心致志的检查着室外道岔设备。汤勇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铁路之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铁路职工,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与成渝铁路发展紧密交织。
图为汤勇与父亲翻阅老照片 胡春林摄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不可想象的奇迹,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汤勇的家就在成渝铁路边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们的生活便从未和铁路分离过,祖孙三代与铁路有半世纪的缘分,也许还会延续到第四代、第五代...看着手上汤银成(汤勇的爷爷)的照片,慢慢勾起了汤清文(汤勇的父亲)儿时的记忆。
图为汤勇与工友列队迎车 胡春林摄
时间追述到1952年6月,成渝铁路经过两年的艰苦建设,正式竣工。此时的汤银成正在重庆的某建筑公司工作,后来因铁路建设的需要,便投身到铁路建设的工作中去,从此汤银成便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中的汤银成是出了名的认真,做事不怕吃苦,做人不怕吃亏。“那时候建造站房和单位用房,全是靠人工肩挑背扛,没有大型机械工具。”汤清文回忆,“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到不同的地方去建造铁路用房,几乎把成渝铁路全线徒步走了一遍。”回忆起小时候的场景,汤清文记忆犹新。
图为汤勇与工友准备上道作业 胡春林摄
汤清文毕业后投身到铁路工作中,经过自身不懈努力,凭着认真敬业的劲儿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电务段永川信号车间永川信号工区的工长。现永川信号车间质检组组长陈健回忆,“在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曾和汤清文工长一起工作。汤清文工长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经常受到领导的表扬和称赞,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汤勇回忆道:“小时候,我和父亲总是聚少离多,过年的时候也经常看不到父亲的身影。但是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对铁路有着浓浓的兴趣,克丝钳、剥线钳这些工具也成为了我童年的玩具。”
图为汤勇正在检查道岔转辙机 胡春林摄
汤勇,1991年毕业于贵阳铁路运输学校,毕业后因受到父亲的影响,成为了一名铁路信号工。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在信号工的岗位上迅速成长,成为了中国铁路成都局重庆电务段永川信号车间永川信号工区的工长。汤勇常常自豪地说,即使人生可以重新选择,他还是会选择成为一名铁路人,守护无数人的漫漫旅程。入路三十年,汤勇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铁路事业,在信号工岗位上,先后获得“十佳工长”,段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体现了一名铁路人平凡岗位上的担当,展示了一名铁路人的良好形象。
在高铁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汤勇肩负着祖辈父辈们的重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以饱满的热情,如履薄冰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工作,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图为汤勇正在检查信号机械室设备 胡春林摄
成渝铁路建设之初,再到今年70周年诞辰,三代铁路人与铁路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三代铁路人,虽从事的铁路工作不一样,但对铁路深厚的情义是相同的。他们见证了成渝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奇迹。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易超 胡春林 蒋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