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四上第九课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材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四上第九课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材解析)(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第一组图表现了诗人正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第二组图画的是连绵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第三组图表现的是枝头的梅与雪融为一体的景象。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意。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诗的大意是: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 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道出了一个朴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诗的大意是: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诗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情称赞,“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诗人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 面对自然美景,吟成了这首格调清新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诗的大意是: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 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 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大意是: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 这里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第一组图表现了诗人正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第二组图画的是连绵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第三组图表现的是枝头的梅与雪融为一体的景象。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意。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