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原七所电力大学(该校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

原七所电力大学(该校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北京动力经济学院[1]1978年9月28日,水利电力部决定将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在清河原校址建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1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杨奇逊在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期间,成功研制出一台以M6809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字式距离保护装置,解决了继电保护中的难题。1982年11月1日,学院首届函授生开学。1984年7月30日,中美双方有关人员就联合国开发总署援助学院为发电厂运行人员培训设备的具体事宜进行合作谈判,并于8月8日签订了《合同书》和《合作意向书》。1984年11月,《全国微机应用成果展交会》在西安举行。学院9个项目参展,其中3个项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1984年11月23日,以王加璇院长为团长的学院代表团应邀赴美考察。在美期间,对将由美国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原七所电力大学(该校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111计划”、“”、“特色985工程””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有“电力黄埔”之称。

北京电力学院[1]

1958年9月22日,水利电力部令:以北京电力学校为基础,创办北京电力学院。同年10月4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1959年9月17日,水利电力部下达文件,确定北京电力学院发展规模。1960年2月16日,北京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系统社会主义建设群英大会召开,学院四个先进集体和十二个先进个人光荣出席大会。1961年11月2日,院行政干部会议讨论决定:从1962年起,将11月1日定为校庆日。1962年7月26日,学院举行首届毕业典礼,应届毕业生109人。1961年至1962年,哈工大先后有发电、高压、电自三个专业的10名研究生转入学院,开启了该校研究生培养的先河。1963年11月1日,院庆五周年,学院举行隆重纪念活动。1964年12月23日,据水利电力部指示,学院电厂化学系和高压专业全体师生385人,调整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65年2月27日,学院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1965年4月5日,学院作出《历届毕业生情况调查报告》。1965年8月25日,学院接纳4名越南留学生来校学习,开始了留学生培养工作。1966年6月15日,因“文革”全校停课。1969年10月,根据林彪“第一号通令”,遵上级指示,学院搬迁到河北省邯郸地区岳城水库和邯郸、马头、峰峰电厂。北京电力学院等13所“京校外迁”高校被迫迁出北京。1970年7月,69和70两届学生在邯郸毕业分配。

河北电力学院[1]

原七所电力大学(该校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1970年10月,经河北省同意,学院由邯郸迁往保定,改名为“ 河北电力学院”。部、省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同年12月5日,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入学。1972年9月,学院改由电力部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1973年8月,学院召开第四次党员大会。1973年12月学报创刊。以后学校又相继出版了《华北电力大学》(社科版)、《现代电力》、《电力科学与工程》等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1976年4月5日,全院108名同志先后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1977年8月,全国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学院开始招生。1978年2月,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华北电力学院[1]

1978年9月28日,水利电力部决定将河北电力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在清河原校址建立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1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准华北电力学院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1年11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教研室副主任杨奇逊在澳大利亚学习和工作期间,成功研制出一台以M6809微处理机为核心的数字式距离保护装置,解决了继电保护中的难题。1982年11月1日,学院首届函授生开学。1984年7月30日,中美双方有关人员就联合国开发总署援助学院为发电厂运行人员培训设备的具体事宜进行合作谈判,并于8月8日签订了《合同书》和《合作意向书》。1984年11月,《全国微机应用成果展交会》在西安举行。学院9个项目参展,其中3个项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1984年11月23日,以王加璇院长为团长的学院代表团应邀赴美考察。在美期间,对将由美国燃烧工程公司SIMCUN子公司为学院提供的仿真培训设备进行了技术审查。同时就双方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了洽谈。1985年4月,学院派出以电力系主任杨以涵为团长,杨奇逊、杨维娜、苏沛甫组成的技术代表团赴英进行技术咨询活动。在英期间,与英国C.S.D公司达成高压输电线路测距软件的技术转让协议,开创了中国首次向英国出口软件技术的纪录。1985年6月3日,以美国燃烧工程SIMCUN子公司副总裁为首的代表团应邀来学院访问。双方就计算机仿真方面的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洽谈。1985年7月1日,学院召开第五次党代会。1985年9月,水利电力部批准学院建设第二校区,1986年7月,学院完成第二校区233亩征地任务。1991年9月,二校区启用。1985年10月,北京水利电力管理干部学院在北京研究生部成立。1986年5月,由联合国开发总署对该院援建的“火电厂远程仿真培训设备”圆满安装调试。1986年7月28日,学院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7年3月5日,学院被评为“省绿化先进单位”。1988年3月12日,学院被命名为“1987年省级文明单位”。1989年1月16日至17日,学院召开第六次党代会。1990年6月20日,学院获“全国高等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0年9月14日,学院被国家教委评为“一九九零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3月28日,青年教授崔翔博士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1月11日至12日,学院召开第七次党代会。1994年5月11日,教务处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称号。1994年10月19日至20日,国家教委专家组来校就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联合办学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北京动力经济学院[1]

1983年12月2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由水利电力部与北京市双重领导,以水利电力部为主。1986年1月3日至4日,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1987年6月5日,学校决定在昌平县朱辛庄征地250亩。1988年,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辛庄新校址建设指挥部。1990年1月,新校舍基建工程举行奠基典礼,开始建设。1992年10月22日,在朱辛庄举行“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暨朱辛庄新校区一期工程落成典礼,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能源部副部长史大桢等有关领导出席。10月30日,国家教委致电能源部,同意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动力经济学院。

参考资料

1. 历史沿革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引用日期2020-08-02]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吃瓜的猹丶、starlight1234、果果的小土豆、爱美食爱生活的杰妈、万鼎星辰东参与编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