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是好人吗(张三既是好人又是坏人)
张三是好人吗(张三既是好人又是坏人)如果说,阶级斗争时代,根据阶级成分就可以划分“好人”和“坏人”。“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种最简单最粗暴的划分方法,也让很多人在当时含冤莫伸。苏格拉底的经典雕像好人和坏人你怎么分得清其实,形式逻辑并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认为形式逻辑“非此即彼”,是对逻辑的误读。其实,形式逻辑,要求一个事物,如果他在某个时间在某个方面具有某个属性,那么,他在这个时间这个方面具有这个属性。它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这个属性 ——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确定性。上述如果用形式逻辑表述,应该是:他过去某段时间是好人,现在是个坏人。或者相反。而在同一时间做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的判断,违背了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其实,张三是好人还是坏人必须有准确的概念界定,即苏格拉底等人常说的,“你所说好人是指哪一方面的”?然后,再对这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方面是否具备好人的属性进行判断。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它既是一个好人,又是一个坏人。某些在辩证逻辑浸染许久的人深以为然。有人认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拥有不同的品质,因而这个表达是客观准确的。而从形式逻辑上讲,张三不是个好人,就是个坏人。所以,辩证逻辑更客观反映一个人的本质。”
让我们来证明辩证逻辑的“亦此亦彼”(是好人也是坏人)的荒谬:
张三是挺坏,不过有时候也挺好(从时间上一分为二--辩证逻辑)。
张三虽然贪财好色,但很讲义气(对各种品质一分为二--辩证逻辑);
好人和坏人你怎么分得清
其实,形式逻辑并不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认为形式逻辑“非此即彼”,是对逻辑的误读。其实,形式逻辑,要求一个事物,如果他在某个时间在某个方面具有某个属性,那么,他在这个时间这个方面具有这个属性。它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这个属性 ——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确定性。上述如果用形式逻辑表述,应该是:他过去某段时间是好人,现在是个坏人。或者相反。而在同一时间做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的判断,违背了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
其实,张三是好人还是坏人必须有准确的概念界定,即苏格拉底等人常说的,“你所说好人是指哪一方面的”?然后,再对这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方面是否具备好人的属性进行判断。
苏格拉底的经典雕像
如果说,阶级斗争时代,根据阶级成分就可以划分“好人”和“坏人”。“非黑即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种最简单最粗暴的划分方法,也让很多人在当时含冤莫伸。
而21世纪的“好人”,根据百度,是指有善心,宽厚待人的人。坏人,一般是说一些从事不法活动的人,一般具有偷鸡摸狗,施诈,陷害等品质恶劣。所以,根据这个定义,讲义气,属于好人的品行。贪财好色不属于高尚的品行。但无法根据这两部分属性,来判断其是否为“好人”。形式逻辑强调,不能根据部分属性(非主要)来判断整体一定具备该属性。即你不能根据其讲义气,就做出其为好人的判断。退一万步讲,如果你根据其讲义气做出了其为好人的判断,那么此时此刻,你不能同时做出其不属于好人的判断(根据其讲义气,做出了好人的判断,就不能根据其讲义气,做出其是坏人的判断)。所以,“张三是好人也是坏人的结论”根本站不住脚。“亦此亦彼”的说法根本就是忽悠。
讲义气的人就是好人?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好人和坏人的标准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界限,而且,在两个极端的“好人”和“坏人”之间,还有复杂多样的普通人群体!
直到现在,很多人看电影、电视、文艺作品或者评价历史人物时,仍然用最简单的二元思维去判断,往往忽略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点,忽略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很多人抱怨:有些历史剧看不懂。在他们的印象中,曹操是坏人,李鸿章是卖国贼,曾国藩是刽子手……可是,荧幕中这些人物忽然间变成“好人”,有很多老先生便抱怨看不懂了。其实,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里评价,不能用现代的眼光(更不能用阶级斗争的眼光)苛求古人。当然话扯得有点远了,这是题外话了。
李鸿章
有人说,你否定“既是……又是……”,那你怎么解释光的波粒二重性呢?其实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具有粒子和波的性质,并不是既是波又是粒子。同样,作为人往往具有复杂多面性的性质。譬如: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做过好事,也可能做过坏事,但你不能得出结论:这个人既是好人也是坏人。你只能说,他做好事的阶段属于具备好人的品行。做坏事的阶段属于具备坏人的品行。如果这个人总体来讲恶大于善(特别是关键时候),那么其属于坏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反之,如果其一生做了大量好事,也做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我们可以说,瑕不掩瑜,总体上这是个好人。
“张三既是好人又是坏人”,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更客观、更公正一些。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就可以得出“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也都是坏人”的结论。因为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作恶,或者一生下来就不做坏事!既然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又都是坏人,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你不可能对一个人进行好坏的量化。譬如:他这个人好的成分占了百分之几,坏的成分占了百分之几。那么,世界上将没有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也就是泯灭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和差距。
可视化的光波
既然都是好人都是坏人,那么,你凭什么指责别人做坏事?坏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反唇相讥任何试图阻止他们做坏事的人:“你也有错,你凭什么来指责我”!既然大家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坏事,那么辨别是非就失去了意义。而讲道理都成了“搅浆糊”,就会出现人嘴两张皮,翻过来说掉过去说“混有理”的情况。由此不难看出,辩证逻辑中的“既是好人又是坏人”的结论,恰恰是坏人们振振有词做坏事的借口!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比洼地”或者“甩锅”现象,其实背后掩藏着“既是……又是……”的辩证逻辑!
那么,问题来了,双性人是不是:既是男的又是女的呢?还是归结到“既不是男的,又不是女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讨论。我是讲道理的泰迪熊,谢谢您一直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一起将讲道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