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跟谁学的兵法:兵仙韩信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兵仙韩信跟谁学的兵法:兵仙韩信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汉十年(前197年),陈豨[xī]反叛,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假装生病没有跟随,并且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想要和他结盟。不料,被其家臣告密给了吕后。然刘邦建国后,对韩信不放心,担心其拥兵自重,便削了他的兵权,贬为淮阴侯。没有萧何这个知己,韩信做不成大将军,更加无法实现他伟大的抱负,萧何成就了韩信。(2)萧何骗韩信入宫,败亡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也不负所望,运用其所能,运筹帷幄,排兵布阵,逐鹿中原,为西汉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终封王列侯。
剧照-韩信
韩信终于成为了一名大将军,他可以实现他的抱负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这就是让刘邦重视韩信的一个机遇。
一国之丞相,不顾礼仪军法,冒着杀头的危险,都要去追赶的人,必定不是庸才之辈,刘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意重用韩信。
事物发展都要适合时机,对时机的到来,需要等待。但等待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场合,就如天上聚集着的乌云,何时可化云成雨,又降落在何处,这都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需要有相互作用的条件。而萧何月下追韩信正是这个契机。
没有萧何这个知己,韩信做不成大将军,更加无法实现他伟大的抱负,萧何成就了韩信。
(2)萧何骗韩信入宫,败亡韩信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韩信也不负所望,运用其所能,运筹帷幄,排兵布阵,逐鹿中原,为西汉王朝打下了半壁江山,终封王列侯。
然刘邦建国后,对韩信不放心,担心其拥兵自重,便削了他的兵权,贬为淮阴侯。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xī]反叛,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假装生病没有跟随,并且暗中派人和陈豨联络,想要和他结盟。不料,被其家臣告密给了吕后。
坐镇京城的吕后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便想要召见韩信,先下手为强,但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于是就同丞相萧何商议计策,他们二人商定好计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剧照-萧何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吕后之命,他不能不听。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他只有牺牲韩信了。
他深知韩信秉性,知道韩信不会轻易入宫。便派出一名亲信,扮成士兵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说是皇上派回来报捷的,说叛将陈豨已全军覆没,皇上不日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此消息,纷纷去宫中朝贺,只有韩信称病没去。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住所,以探望为由,对韩信说:“我和你素来交好,如今特地来告诉你,皇上从赵地传来捷报,说讨伐陈豨的大军已大获全胜,叛将陈豨也已逃至匈奴。你尽管有病在身,但也得要进宫朝贺,避免皇上生疑。”
《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
萧何说的言辞切切,一副很有道理的样子,韩信深信不疑,他相信萧何是不会害他的。如果不是萧何,他韩信还不知道在哪儿混日子呢,萧何造就了他那辉煌的一生。
韩信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结果等待他的却是杀身之祸。
萧何,他韩信的唯一知己,欺骗了他。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他萧何才能让韩信落入彀中。换做是他人,必定不会成功,而吕后也正是知晓这一点,才让萧何去对付韩信。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剧照-韩信
萧何一手将韩信捧上了天,让他做上了大将军,功高盖世。
萧何一手将韩信摔下了地,让他命丧吕后之手,魂归地府。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四、妇人吕雉:最毒妇人心,终难逃其手
刘邦当政期间,吕后便“崭露峥嵘”,驱逐于权势,开始玩弄起了政治手腕,她以诛杀功臣立威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势。首先选中的就是为汉家天下建立过卓越功勋的“兵仙”韩信。
汉十年(前197年),吕后趁刘邦外出征战叛将陈豨之际,和丞相萧何用计将淮阴侯韩信诱骗入长乐宫中,将其杀害,从而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后人一提起吕雉来,立马就想起了一句古语:“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韩信已经进入了吕后的视线中,成为了她杀人立威的对象,想不死都难。
可惜了韩信这一代功将,为大汉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最后落得个夷灭三族的下场,死在一妇人之手。
可悲可叹。
韩信在临死之前,曾后悔道:“我真后悔没采用蒯通的计策,竟然上了妇人和小子的当,这是上天要亡我!”(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此时后悔,已无用。
剧照-吕后
鉴于韩信的不世之功,刘邦曾给韩信许下了三不杀的承诺:“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
(1)老天不能杀韩信,即是杀他的时候不能见到太阳,只要有光,就不能杀他。
(2)皇帝不能下命令杀韩信,还有就是男子也不能杀韩信,刘邦这是在承诺自己不会亲手杀他。
(3)不能用铁制的兵器杀韩信,即不能用刀枪剑戟杀他。
凭借这三点,韩信应当不至于惨死!
然,世事无绝对。韩信终还是命丧妇人之手!
据记载,韩信被吕后召进长乐宫后,直接被人五花大绑,然后将韩信囚禁在一铁笼之内,并在铁笼的外面罩上一层黑布,然后下令一群宫女手拿削尖的竹棍,活活捅死了他!
这样杀死韩信,完全没有违背刘邦的三个承诺。下命令杀他的是吕后,动手的是宫女,用的武器是竹棍,杀他的时候也没见阳光,完全符合。
其实 ,如果想要一个人死,不管有什么条件限制,终究还是有办法的,刘邦许下的这三个承诺,也许仅仅是对韩信的一种安抚策略。
真到了那个时候,想不死都难,而韩信的功高震主,就是他必死的理由。
只可叹,韩信没有战死沙场,却是死在妇人吕雉之手。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讽刺。五、结语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纠缠着韩信一生的三个人。
一知己——汉相萧何,他月夜追回了心灰意冷的韩信,并举荐其成为了大将,后韩信果然闯出一片天地,为汉室建立了盖世之功。但最终还是他萧何诱骗韩信入长乐宫,导致韩信被吕后所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两妇人之妇人漂母,施舍饭食给韩信,让韩信得以温饱,不至于被饿死,一饭之恩活韩信,才有其后的楚王韩信。
两妇人之妇人吕雉,斩杀韩信于长乐宫中,结束兵仙韩信辉煌的一生。
漂母善良仁慈,让韩信生,
吕雉阴狠毒辣,让韩信死。
这两妇人决定了韩信的生与死。
韩信的一生,全在这三人的一念之间。
一念可以让他生。
一念可以让他荣。
一念可以让他死。
以史为据,可以明得失。读史不能只看表象,要联想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分析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明悟。
我是点点文史,欢迎点评、建议,大家一起交流。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