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儿推拿看了这篇就够了(实用小儿推拿图文示范干货分享)
了解小儿推拿看了这篇就够了(实用小儿推拿图文示范干货分享)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操作:
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脾经(脾土)
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
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
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肝经(肝木)
操作:
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
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
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
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经(心火)
位置:
在中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
作用:
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
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
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但对患有肺结核病的两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
肺经(肺金)
位置:
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
作用:
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
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
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肾经(肾水)
位置:
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
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
主治:
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大肠
位置:
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来回推称清大肠。100~500次。
作用:
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
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说明:
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小肠
位置:
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
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
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
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