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思与悟(做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
出版人的思与悟(做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 此为序。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今天,有情怀的出版人是越来越少了,唯其如此,我才为坚守出版情怀者点赞,并愿与之共勉。 2005 年我到三联书店工作后,很快发现三联是一个有情怀的集体,这里聚集着一群有情怀的文化人。研究三联的历史,我发现创立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三联老前辈们都是有情怀的人,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个个都有着高远的追求。邹韬奋先生是他们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致力于社会进步的一生。他之所以从事出版工作,出版大量进步书刊,不是简单地搞出版,不是为了出版而出版,而是把出版作为一个平台“力谋改造社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为当代出版人树立了鲜明的榜样,韬奋精神也成了一面旗帜,起着匡扶后世的作用。致力于文化事业,推动社会进步,成了进步出版人的追求。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指引下,一代代三联人有自己高远
这本书的书名是《理想与情怀》,理想没有问题,含义很清晰;是否用“情怀”这个词,我内心纠结甚久。词典这样解释“情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如抒发情怀。而“情结”则是: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浓重的思乡情结。这样一来,“情结”似乎高于“情怀”,是一个分量更重的词。而在我看来,却不是这样。
“情结”只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褒贬,而“情怀”却是一个带温度、带情感的词,给人一种向往和追求。如我们常说,某某是个有情怀的人,而不说是个有情结的人,两者有着层次和内容上的不同,前者寓含着赞美。我更喜欢“情怀”这个词,故最后定书名为《理想与情怀》。我不是说我已具“出版情怀”,而是说这是我的一种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也希望从事出版工作的朋友,都努力做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从事编辑工作的朋友,做一个有情怀的编辑。
理想与情怀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更不能没有理想,因为没有理想就没有希望,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出版人自然有自己的理想。那么出版人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以为,多出好书,为读者提供优质精神食粮,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或曰通过出版优秀出版物,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一己力量,这就是出版人的理想。情怀自然要比理想范畴小一些,但情怀是理想的体现和折射,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更具体。要做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首先要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情怀是大家不可缺少的品质,许多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大家都是有情怀的人。中华书局出版的《故宫藏美》一书序言中,作者朱传荣怀念他的父亲朱家溍先生时说:父亲留给我们的不是他的天赋、不是他的出身、不是他的学识,而是他的情怀,对自己的爱与尊重,对美和好的欢喜赞叹。我的老师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创作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英雄赞歌》的歌词,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但他永远都那么谦和,有一种永不言弃的追求精神。先生晚年,把自己作诗、治学、为人之道归纳为:理论(文艺)建设意识,学术(创作)自由心态,真理(审美)追求精神,道德(纲纪)遵守观念。不拜神,不拜金;不崇“古”,不崇洋;不媚时,不媚俗;不唯书,不唯上。这个“道”是其一生作诗、治学、为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其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秉持“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奋斗理念,他在晚年提出“第三自然界”的哲学命题,一直到去世都在研讨。我已去世的朋友《诗刊》编辑李小雨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她经常提着一袋沉重的诗稿往返家和单位,常常把个人的时间消磨于工作,把自己的创造性才华消融于刊物和作者,善良、单纯、执着,对诗有着永远的追求。近日翻她以前寄来的诗集,突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封过去的短信:“樊总:好!寄上(《国之殇》)抗震诗集一本。其中收入了您的诗。书出得早,编者是我的学生,当时向我要诗,我就把您的推荐过去了。谢谢支持!常联系。”现在阴阳相隔,和小雨联系不上了,但我永远怀念这样一位有情怀的朋友。
2005 年我到三联书店工作后,很快发现三联是一个有情怀的集体,这里聚集着一群有情怀的文化人。研究三联的历史,我发现创立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三联老前辈们都是有情怀的人,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个个都有着高远的追求。邹韬奋先生是他们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致力于社会进步的一生。他之所以从事出版工作,出版大量进步书刊,不是简单地搞出版,不是为了出版而出版,而是把出版作为一个平台“力谋改造社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为当代出版人树立了鲜明的榜样,韬奋精神也成了一面旗帜,起着匡扶后世的作用。致力于文化事业,推动社会进步,成了进步出版人的追求。在“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店训指引下,一代代三联人有自己高远的追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格,也形成了“不官不商有书香”的基本格调。在这里工作的人,特别是编辑们,传承老一辈三联人的禀赋,特别有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永远都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引进外来优秀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理想,并体现在日常编辑出版书刊的行动中。出好书、 好刊,拒绝低俗和铜臭的侵袭,是大家的共识。我生活工作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是不言而喻的。虽不能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但受到了影响和浸润是无疑的。
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有哪些特征呢? 或说要成为一个有情怀的出版人,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我的体会是,一是要有牺牲精神,要有为追求真理、传播真理而牺牲的精神,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而从小的方面来讲更多的是职业上的牺牲,是名利方面的牺牲。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是没有名利可讲的。获益的是社会,出名的是作者,不淡泊名利,是无法安于做一个出版人的。二是要崇尚文化、热爱文化,有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懂得此事体大、职业光荣,愿意为传承弘扬文化尽心尽力。三是要有职业自豪感,以传播真理传承文化为己任,不为豪强所迫,不藐视微小,不仅为稻粱谋。四是要有合作精神,出版是由编、印、发等各环节构成的,只有密切合作,才能有效运转。
我在三联书店工作九年多时间,这是一个成长历练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树立文化情怀的过程。在努力树立自己三联人情怀的同时,我也为三联书店的事业发展尽心尽力。我深知,三联书店的事业是韬奋先生等先辈开创的,是一代又一代三联人心血凝聚而成的,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果非要讲我的贡献,我更愿意用宋代诗人曾几的一句诗来形容:“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联书店就好比两旁有葱葱郁郁高大树木的林荫大道,而我只不过是给这道风景增添了几声清脆的鸟鸣声而已。我愿意做一个“捆绑式火箭”,在把三联书店推向前进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我文化情怀的具体体现。我在三联书店浸润近十年,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我在向这个目标努力着。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的今天,有情怀的出版人是越来越少了,唯其如此,我才为坚守出版情怀者点赞,并愿与之共勉。
此为序。
本文作者樊希安,出版家、诗人、作家,文学硕士,编审;现任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1986年进入出版界,从业35年,历任刊物主编、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社长、总编辑、总经理,成为我国出版界领军人物,先后获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创办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文化产业人物;著作有《总编辑手记》《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书店改革发展亲历记(2005—2014)》《激情与梦想》《坚守与探索》等多部。
本文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想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