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图:俾斯麦和他的“三皇同盟”,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人称”德国的建筑师“,”这位领航员带着德意志巨轮小心翼翼,一步步使德国称霸,他竭力倡导“三皇同盟”,争取俄罗斯帝国这个潜在的敌人或是朋友,然而俄奥矛盾难以调和,1885年的保加利亚危机彻底摧毁了他的三皇同盟。铁血宰相俾斯麦沙皇俄国国旗图:“欧洲宪兵”俄罗斯帝国,也称沙皇俄国,在19世纪的前期,俄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无论是欧洲哪个国家发生战争或是内乱,革命。沙皇俄国总是派出军队进行干涉,这也为它赢来了“欧洲宪兵”的绰号,不过沙皇俄国停滞不前,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在与英法土联军的战争中惨败,失去了这一称谓。法国人不愿看到的,就是俾斯麦愿意看到的;法国人愿意看到的,就是俾斯麦不愿意看到的。俾斯麦最为担心的便是法俄的联手,为此他选择先发制人的策略,在1873年,刚刚在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的普鲁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

一、三皇同盟的破产与俄法同盟的形成

当不可一世的德皇在凡尔赛宫加冕,所有欧洲国家的目光都转向了这个由“铁与血”所构建的新兴帝国,普鲁士用庞大高效的工业体系,鲁尔区的丰富资源滋养了军国主义的花朵。这个强大的铁玫瑰让它的邻国们感到无比恐惧,普鲁士先是打败了他的兄弟奥地利,迫使日薄西山的奥地利帝国与奥匈帝国合并;接着在1870年以绝对的优势,在短短一个月内击败了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法国,拿破仑三世沦为阶下囚。然而,就在普鲁士兵风貌正盛的时候,这个帝国停止了它扩张的脚步。德意志帝国的建筑师,”铁血首相“俾斯麦意识到,一个日渐强盛的德意志,一个位于欧洲正中心的强大德意志,也许会像拿破仑一样失败,也许,刚刚统一的德国会在欧洲各国的绞杀中再次分裂。最大的威胁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击败过的法国。法国人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使他们拥有东山再起的实力。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

普奥战争

图:1866年,普鲁士与奥地利双方动员了百万军队,然而战争七个星期就结束了。改革后的普鲁士军队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俾斯麦拒绝了乘胜追击的计划,他认为,奥地利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德国统一最大的阻碍来源于欧陆老牌强国—法兰西帝国。为了击败法国这个目的,必须尽可能减少敌手。

法兰西的力量并不如德意志的力量强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先拨头筹,他们的钢铁工业雄冠世界,鲁尔区的煤铁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普法战争中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在增强德国实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实力。如今的法国已不再是高卢雄鸡,法国在寻求他国的力量来完成复仇的伟业,曾经的“欧洲宪兵”俄罗斯帝国是它最理想的盟友。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

沙皇俄国国旗

图:“欧洲宪兵”俄罗斯帝国,也称沙皇俄国,在19世纪的前期,俄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无论是欧洲哪个国家发生战争或是内乱,革命。沙皇俄国总是派出军队进行干涉,这也为它赢来了“欧洲宪兵”的绰号,不过沙皇俄国停滞不前,在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在与英法土联军的战争中惨败,失去了这一称谓。

法国人不愿看到的,就是俾斯麦愿意看到的;法国人愿意看到的,就是俾斯麦不愿意看到的。俾斯麦最为担心的便是法俄的联手,为此他选择先发制人的策略,在1873年,刚刚在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对俄国抛出了橄榄枝,德俄奥三个老牌君主制国家形成了"三皇同盟“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

铁血宰相俾斯麦

图:俾斯麦和他的“三皇同盟”,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人称”德国的建筑师“,”这位领航员带着德意志巨轮小心翼翼,一步步使德国称霸,他竭力倡导“三皇同盟”,争取俄罗斯帝国这个潜在的敌人或是朋友,然而俄奥矛盾难以调和,1885年的保加利亚危机彻底摧毁了他的三皇同盟。

三皇同盟在表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实际上凶险重重。虽然三国都是传统的君主国,但是彼此的分歧却难以磨合。德意志帝国的国力远超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这注定它要扮演一个“调停人"的角色。可沙皇俄国在过去的百年里开疆拓土,并不心甘情愿扮演一个听话的小弟角色。况且,俄罗斯帝国一向嗜土成性,欧洲的土地是它追求的目标,当西方接壤的德奥两国都与其联合,俄国只能向南扩张。

不过,在俄国企图在巴尔干地区建立势力范围的时候,奥匈帝国也进行着同样的计划,最终,1885年爆发的保加利亚危机成为了俄奥决裂的导火索。

虽然俄国的力量强大,然而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友谊与交易建设了多年,它们已经密不可分。如果德国只能在俄奥两国二选一,德国只能选择奥匈帝国这个坚定的盟友。

当沙俄进退两难之际,复仇心切的法国人趁虚而入,抛出了橄榄枝。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中期的衰落与它的固步自封是密不可分的,此时的沙俄正奋起直追,势要赶上工业帝国的末班车。法国人先是在德国拒绝之后向沙俄援助大量大款,缓解了燃眉之急。一步步赢得了俄罗斯帝国的好感。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

图: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AD1870,普法战争的惨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拿破仑三世谄媚求饶的样子让法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德皇在凡尔赛宫耀武扬威的加冕更是让法国人民怒火中烧,为了打败眼前的强敌,法兰西共和国正在积蓄力量,为此,他们需要盟友的协助。

如果说新中国的“乒乓外交”是小球转动大球,俄法同盟则要现实得多,贷款换来军事同盟,贷款换来百万援军(直到大战前的几年,法国仍然为俄国提供大量援助,俄国也没有辜负法国的期望,在大战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1892年,法俄正式缔结条约,标志着法俄同盟的正式形成。有人说这是威廉二世的失败,他的帝国梦刺激了俄国人的神经;也有人说这是俾斯麦的失败,他明知这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聚会。不过,这大概是历史的必然。无论如何,大局已定。德意志帝国即将面临最糟糕的状况,他们不得不在东西两个方向与两个欧洲强国对抗。不过,这个血与火铸就的强国并不是无计可施的。

二、”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放在今天耳熟能详,不过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这都是一个极具创意,极具野心,极有普鲁士风格的作战计划,大规模运用铁路运输,集中力量打败主要威胁,避实击虚,从比利时入侵法国,避开法国南部坚固的堡垒。通过德意志强大的铁路网将西线的德军调往东线,一举击败俄国,实际上,这是普鲁士人多年军事精华的体现,在1870年,普鲁士正是凭着强大的动员与运输能力先拔头筹,分割包围了麦克马洪与巴赞的军团,最终集中一点突破,在色当覆灭掉了麦克马洪的沙龙军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施里芬元帅希望像1870年那样,迅速击败法国,从而奠定胜局。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6)

施里芬计划

图:这是施里芬计划(1891-1906),德军将以几乎全部的兵力突袭比利时,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穿越阿登森林出兵占领巴黎,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施里芬计划的精髓是最好不在东线留下一兵一卒(少量部队),以保证西线的速战速决,这将给俄国人可乘之机。

施里芬计划的可行性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军一直按照这个计划进行战前准备,而这将给沙皇俄国以可乘之机。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7)

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

图: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1833-1913),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这位老元帅参加了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并为接下来的世界大战制订了举世闻名的施里芬计划,如果他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那么或许大战的第一个年头,德国就将赢得战争,然而,德意志帝国有限的实力与小毛奇错误的战略部署让德军饮恨马恩河。

三、沙皇的野望

俄军的计划也一样野心勃勃。他们一共制订了两套方案。如果德军率先在东线展开攻势,俄军将一路后撤后退守本土。在远东军队的支援与盟友的夹击下取得胜利;如果德军向西线发动攻势,俄军将双管齐下,西北方面军进攻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直插奥匈帝国的软肋—加利西亚大平原,其中,西北方面军由第一,第二集团军构成;西南方面军由第三,第五,第八集团军组成,如果德军东进,那么摇摆中的第四集团军会加入西北集团军抵抗德军的入侵,如果德军西进,第四集团军会加入西南方面军痛击奥匈帝国。这个计划看上去无懈可击,实际上让沙俄的愚蠢暴露无遗。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8)

俄军的作战计划

图:俄军的作战计划,1914年,如果计划真的顺利实施,那么俄法两国将平推奥匈帝国与德国,取得战争胜利,然而,一切会如俄国人所愿吗?

四、”平均主义“

实际上,俄国人过于理想主义了,他们掉进了平均主义的陷阱里,他们没有意识到,德国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对手,他们的思路很简单:既然法国人在西线对抗德军,那么西北方面军的军力就该少一点,对付奥匈帝国的西南方面军就该多一点。俄国人的动员能力远超各国想象,一周的时间里,俄军便已动员完毕,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沙皇便已集结五百万大军,打算风卷残云一样让这台庞大的”蒸汽压路机“横扫欧洲”。然而仓促成军的俄军官兵大多没有接受严格的训练,这是极为致命的。;此外,为了快速进行动员,俄军省下了很多必要的步骤,其中最要命的一点是后勤保障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俄军便已经纷纷开赴前线。比如这次的主角西北方面军如果胜利了俄军则是兵贵神速,可是失败了的话,俄军就会雪上加霜。

到现在我们也不是很了解俄国人的策略,既然德国人最强,那么为什么不集中最多的火炮,最强的部队,最多的兵力趁着德国东线空虚一举击垮德国,要知道,这次战役的主角之一保罗·兴登堡元帅无不后怕的回忆道:“有八十万俄军在东线,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扑过来。“然而,俄军仅仅派出了三十万军队(前线部队,二线部队不算,如果算在内的话俄军是20 25=45万)来入侵德国,剩下的五十万大军则去对付德国的小跟班奥匈帝国。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9)

保罗·冯·兴登堡

图: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德国陆军元帅,德意志战争英雄,他参加过德意志王朝的两次统一战争,然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他与鲁登道夫联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所创下的丰功伟绩,战后任魏玛共和国第二届总统

既然奥匈帝国最弱,那么为什么要拿最弱(数量)的兵力去对付强大的德国?用最强的牛刀来杀鸡;沙皇的奴隶们虽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奥匈帝国的惨败并不会让德国人伤筋动骨。相反,沙皇俄国流的血却越来越多,直到它轰然倒塌。

如果集中兵力去对付德国,德国也许会在1914年便被击垮;如果集中兵力打击奥匈帝国,德军将陷入四面楚歌的阵地,最终也会被击败。沙俄这台巨大的”蒸气压路机“理所当然地认为可以平推对手,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流干德奥军队的血,从而取得胜利。显然,这种作战计划在1914年的世界里显得尤为幼稚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0)

德皇威廉二世视察东线

图:德皇威廉二世视察东线,1914年,一旦东普鲁士陷落,那么整个德国将陷入崩溃的边缘,威廉二世虽然担心东线的安全,但是他仍然选择听从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的意见,在西线集中力量对付法国,他只能以德皇的名义为他的士兵们加油打气。

五、战前准备 其一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东普鲁士的天空上,在俄国人的计划里西北方面军负责入侵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负责入侵奥匈帝国。此外,西北方面军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切断德国第八集团军南下的途径,防止奥匈帝国得到盟友增援。

俄国西北方面军由日林斯基将军指挥,下辖两个集团军。其中第一集团军由伦南坎普夫将军指挥,由三个军和五个骑兵师组成.第一集团军绝对是俄军中当之无愧的精锐,比起大多数被临时征召组建的部队,第一集团军大部分是职业军人,甚至有一部分是沙皇的近卫军。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1)

俄国哥萨克骑兵

图:一战俄军战斗序列中的哥萨克骑兵,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骑兵在东线战场仍然发挥着它的余热,尽管落伍于时代的哥萨克骑兵表现是如此糟糕。

第二集团军则由萨姆索沃夫将军指挥,第二集团军动员较晚,不过阵容更为豪华,二位将军都是日俄战争时期的老将,值得信赖,至少在对沙皇的忠心上是值得信赖的。最大的问题出现在西北方面军的司令员雅科夫丶日林斯基身上。这位沙皇的宠将担任过美西战争的观察员,在日俄战争中担任过总参谋长的职位,看起来,他似乎是一位老成稳重的将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2)

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

图:雅科夫·格里戈里耶维奇·日林斯基(1853一1918)俄国骑兵上将,东普鲁士战役中俄军的最高长官。这位将军深得沙皇的欢心,然而,这位”六十一岁的老同志“究竟是什么水平,我们在战前不得而知,不过他在日俄战争中没有尽到参谋长的职责,想必这次他也不会尽到主帅的责任,从他战前的异想天开中便可得知一二。

列宁称克伦斯基为”小牛皮家“,不过克伦斯基到底不过是个政客;俄国军事史上的大牛皮家,日林斯基绝对有过之而犹不及。

日林斯基之所以身居高位与他对沙皇的谄媚讨好是分不开的。他尽可能吹嘘俄军的实力,从而讨得沙皇陛下欢心。他在战前声称俄国可以在两周内,动员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普鲁士。他还信誓旦旦地向法国盟友保证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争真正爆发的那一天,日林斯基东拼西凑,才凑了这个数字的一半。最为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日林斯基为了圆自己的弥天大谎,他减少了物资与后勤的有效补给,导致俄军炮弹后续不足,所带军粮有限,这都是极为致命的。第一集团军原本有一千多门火炮,现在,这个数字减半。俄军的炮弹数量也被大幅缩减。这意味着一旦战事出现胶着,胜利的天平将会逐渐向德军倾斜。

如果说日林斯基想来一场施里芬计划的快速突袭,那么,他为什么不在南线的加西里亚,一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叱咤风云;而是在沼泽密布,湖泊众多的东普鲁士发动突袭呢?更何况以沙俄军队缓慢地集结进军速度,一个心智正常的将军怎么可能会减少自身实力的情况下去追求一场俄国式的速胜速决(以俄军的进军速度根本无法进行快速机动,强行军只会让部队疲惫不堪)?如果德国人将东普鲁士拱手相让,他会成为俄国的英雄;如果德国人誓死抵抗,东普鲁士的沼泽与湖泊成为西北方面军的坟墓的话,我想他也可以随机应变,为自己的失败开脱。显然,德国人不会选择前者。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3)

东普鲁士

图:东普鲁士,东普鲁士作为德意志帝国的发祥地之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虽然东普鲁士是游离于德国本土的一块飞地,然而东普鲁士大量的沼泽湖泊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它的安全,俄军若想顺利拿下东普鲁士,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及对敌军随时随地反击的防备,显然,俄国的参谋们没有意识到这两点。

六、战前准备 其二

与俄军庞大的兵力相比,负责东线防御的德国第八集团军显得势单力薄。第八集团军由三个军,一个预备军,两个预备师组成,此外还有若干地方防御部队。四个军分别是冯丶施罗茨将军的第二十军,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七军,贝洛将军的预备第一军以及弗朗索瓦将军的第1军组成,他们由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大将率领,这位将军将主力部署在贡宾嫩方面,贡宾嫩位于东普鲁士的中心区域,这意味着德军进可攻退可守,也可以就地与俄军决战。

不过普里特维茨大将在面对俄国大军的同时,感到惊慌失措。他的脑海里并没有大胆的计划与有效的策略,对于德军而言,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俄军集结完毕后,合围东普鲁士,整个第八集团军将会不复存在,这位老将军非常明白这一点,可是他并不敢率领主力倾巢而出,放手一搏。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不主动出击就会坐以待毙,但是他又害怕俄军的强大军力,这注定了他难以在这场大战中担当重任。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4)

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

图: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1848-1917),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他在大战中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司令,负责东普鲁士地区的防御,虽然他对庞大俄军的入侵持悲观态度,不过他仍然努力完成保卫东普鲁士的任务。

七、马祖里湖的危机

日林斯基将军的计划是将最先动员的第1集团军投入到东普鲁士东部的马祖里湖北部发动进攻。如果德国人坐视不管那么就迂回包围德国人;如果德国人全力阻击那么就与其消耗,第二集团军将会准备更为充分,他们会有更多的大炮与士兵,从南部进攻,配合第一集团军彻底击垮对手。这个计划的精髓是发挥俄军的人力物力优势,徐徐而动,用两个重拳击败处于劣势的俄军。

一旦第八集团军全力迎击第一集团军,那么第二集团军会充当替补的角色,将疲惫不堪的德军彻底击溃;如果第八集团军保存实力,选择避敌主力,那么第一,第二集团军将会夹击第八集团军,处于下风的第八集团军将会腹背受敌,甚至全军覆没。

普里特维茨将军现在的心情用投鼠忌器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他知道第一集团军只是西北方面军的一半,因此难以投入主力决战;如果纵容两个集团军对第八集团军造成合围的局面,那么他会被彻底打败。他的心情糟糕透顶,他的计划也举棋不定。战场上些许的风吹草动也许都会改变他的策略。

日林斯基与普里特维茨将军都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俄军的进攻计划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俄军缓慢的行军速度,极差的协调性,通讯的落后,后勤的不足,甚至是两个集团军长之间的矛盾都将大大削弱这个计划的威力。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5)

日俄战争中的伦南坎普夫(右一)

图:1915年,他与萨姆索沃夫将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优异,两人却在这场战争中结下了梁子,伦南坎普夫指责萨姆索沃夫见死不救,萨姆索沃夫解释称他在前线指挥炮兵作战,两人甚至在沈阳火车站来了场单人solo,输赢我们并不了解,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不会在这场大战中积极配合。

无论德国人多么不情愿,8月17日,伦南坎普夫将军的第一集团军越过德国边境,入侵东普鲁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正式拉开了序幕。一场意志与意志之间的较量,即将在这片德意志的土地上展开。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6)

保罗·冯·伦南坎普夫

图:保罗·冯·伦南坎普夫(1854—1918),俄国骑兵上将,在这次会战中,他将率领第一集团军一马当先地进入东普鲁士,与德国第八集团军交战,他麾下有着大量的骑兵,他将骑兵部队部署在部队的两翼,打算让骑兵部队快速进入战场支援。

八、硝烟四起

普里特维茨将军深知不能落到俄国人的陷阱里,为此他只在前线部署了弗朗索瓦将军的第一军。他给弗朗索瓦的任务是坚壁清野,尽量不给俄国人留下可以利用的房屋与粮食。另外探清俄军动向,一旦俄国人大举进攻,第一军立刻回到贡宾嫩与主力会合。防止本就不足的兵力分散,使德军被逐个击破。

第一军的军长弗朗索瓦将军可不是这么想,他一直在悄悄寻找战机。企图从俄军的进攻缝隙里杀出一条血路。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7)

赫尔曼·卡尔·布鲁诺·冯·弗朗索瓦

图:赫尔曼·卡尔·布鲁诺·冯·弗朗索瓦(1856-1933),德国步兵上将,这位将军极为勇猛好战,他往往选择率部主动出击,为此不惜违抗主帅的命令,出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无论是普里特维茨还是鲁登道夫都为此头痛不已,况且这位指挥官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往往可以发现敌军的弱点并勇敢进攻。

这位特立独行的军长意识到俄军围歼第八集团军的可怕计划,他也无法忍受将德国的土地拱手相让的屈辱行径。他决定在斯托卢波尼突袭俄军,看看俄军的实力究竟是否像他们描述的那样强大。

8月16日,俄军第三军进入到斯托卢波尼边境的艾德库宁村,在傍晚的时候,早已埋伏好的德军炮兵向村子里倾泻的大量的炮弹,整个村子瞬间变为一片火海,俄军在此前的行进中太过顺利,以至于挨了当头一棒,俄军不得不暂时退出斯托卢波尼。就这样,东线的第一场交火—斯托卢波尼战役拉开了帷幕。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8)

战火中死去的东普鲁士平民

图:1914年,沙皇俄国悍然的侵略与罪行累累的战争暴行让东普鲁士的军民同仇敌忾,势要打败俄国侵略者。

此时的伦南坎普夫求战心切,他的部队一直没有与德军交过手,他不知道德国人到底打着什么小算盘。况且他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俄军需要消耗德国人的实力,如果是线对线的拉锯战他会逐渐取得优势。得知先头部队遭到袭击,他立马派出第三军序列里的第二十七师与第二十九师,支援刚刚败退的第二十五师。同时派第四十师快速进军,必要时合围德军的先头部队。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19)

源源不断的俄军在东线进军

图:1914年,伦南坎普夫将军的部队已经进军了一周左右,现在,德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弗朗索瓦的第一军率先动手,现在就看伦南坎普夫如何接招了。

第三军于8月17日发动反攻,俄军发起排山倒海的冲锋击溃了德军第一师的外围防线,然而德军的大炮让他们寸步难行,战事逐渐呈现胶着的态势。与此同时,快速推进的第四十师遇到了德军第二师,双方展开激烈战斗,不过由于德军兵力有限,他们难以为继。弗朗索瓦知道这样的防守难以阻挡俄国人的攻势,他集结了一部分兵力,打算把钢用在刀刃上,用局部的成功来扭转整体的劣势。

弗朗索瓦此时发现了一个空隙,第四十师因为与第二师交战,旁边的第二十七师推进过远,侧翼缺乏保护。这对弗朗索瓦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他绝不会放过俄国人的破绽。

他迅速率领部队突入这个缺口,并迅速急袭第二十七师的后方。第二十七师在一天的进攻中已经人困马乏,突然从后方涌入的德国人更是让他们晕头转向。前线的德军与突进的德军里应外合,四面八方的德国人冲进俄军阵地,第二十七师损失惨重,俄国人擅长的是大规模的平面进攻,这意味着他们往往只能防御好一个面,如今第二十七师在冒进中被前后夹击,这显然是他们的灾难,第二十七军几乎全军覆没,大量的俄军当了俘虏。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0)

大量俄军奔赴前线

图:1914年,俄军的战斗序列过于庞大,而他们的行军过于缓慢,从战术上来讲,俄军官兵的服从性很强,但是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战术素养,与德军的任务式指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导致了他们的侧翼成为软肋,他们的士兵难以应付突发状况,为此,俄国人尽量采取平面进军的策略。

不过,正面的第一师与第二师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第二师的防线由于过于脆弱而被第四十师突破,第一师在配合击败第二十七师后,对俄军发动反攻。然而,俄国人的炮火击退了他们一轮轮的进攻。到了傍晚,弗朗索瓦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按照普里特维茨的计划退回贡宾嫩。

九、血战贡宾嫩

这场战术上的胜利助长了德军总指挥官普里特维茨将军的信心,德国人意识到俄军并非如此强大。于此同时德军的侦察机不断从前线发回报告,显示萨姆索沃夫的第二集团军正在迅速集结,一旦两个集团军南北夹击,德军将陷入绝境。普里特维茨希望以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打败伦南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一旦第一集团军被击溃,正在开赴前线的,第二集团军的南北夹攻计划也会成为泡影。

况且第八集团军的官兵大多来自东普鲁士,不断地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家园只会让士气越来越低落;第一集团军并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德军完全可以与之一战。终于,8月20日清晨,德军三个军发动了全线进攻。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1)

德意志帝国的战斗机

图:德意志帝国的战斗机,无论是大战的前,中,后期,飞机最大的作用都是侦查敌军动向,德意志帝国的侦察机为东线的战事立下了汗马功劳,得益于规模庞大的德意志空军与俄军缓慢的行军速度,俄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德国人的掌握之中,这次,普里特维茨想要先发制人,然而俄军会想他所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吗?

三点三十分,弗朗索瓦将军麾下的第二步兵师率先发难,进攻对面的俄国第二十八步兵师,德军炮火来的太过突然以至于俄军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很快,大量德军突破了俄军防线,第一道防线的俄军溃不成军。不过,炮火准备是如此仓促,步兵冲锋是如此迅速,很快,德军脱离了炮火支援的有效范围,俄军开始重新集结并用大炮和步枪反击德军,使鲁莽的德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2)

贡宾嫩的德军炮兵部队

图:1914年,在这场初次对决中,无论是进攻的德军亦或是防守的俄军都尝到了大炮的甜头,先手的德军炮火摧毁了俄军的防线,俄军又通过大炮让冒进的德国人尝尽了苦头。对付大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出其不意的侧翼打击,或者是炮兵火力间的对抗,德国人将会吸取教训。

实际上,俄军早有准备,如果俄军按照伦南坎普夫将军的计划,第二步兵师将遭受灭顶之灾。根据他的计划,骑兵部队与第二十九步兵师将在两翼掩护第二十八步兵师。然而骑兵部队突然不知所踪,导致第二十八步兵师蒙受巨大损失。伦南坎普夫为了搞明白骑兵军在做什么,立刻来到了前线,在骑兵部队的军营里,他看到骑兵们缺乏弹药,缺少补给,士气低落,他们的主帅,骑兵军军长纳希切万斯基将军居然痔疮发作,无法上前线指挥作战。面对骑兵部队如此惨淡的光景,伦南坎普夫将军也不好意思苛责他们。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3)

哥萨克军官在东普鲁士合影

图:几名哥萨克军官在东普鲁士合影,1914年 哥萨克骑兵们曾经是沙皇俄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然而,如今的他们赶不上时代的潮流,20世纪崭新的世界与战争让他们难以重现当年的辉煌。

现在,能与第二十八步兵师并肩作战的只剩下第二十九步兵师这支兄弟部队了。第二十九步兵师接收了友军的残兵败将,并重新构筑了防线。尽管弗朗索瓦的第一军倾巢而出,连柯尼斯堡的后备师也加入了进攻的行列,俄国人依然坚守住了他们的防线,并对弗朗索瓦的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

与此同时,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七军也在南线发动了进攻,他们显然比弗朗索瓦的部队倒霉得多,南线的俄军严阵以待,在数量上,他们占有优势;甚至在质量上,俄军的斗志与大炮也不落下风。在马肯森部队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俄军进行了大规模反攻,此次战役的主场—贡宾嫩,也被俄军一举拿下。马肯森将军的部队此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他们不仅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士气也急转直下。如果伦南坎普夫的骑兵部队尽到自己的责任,追杀已经处于穷途末路的第十七军,第十七军很可能覆灭在贡宾嫩的小镇上,日后东线战无不胜的马肯森元帅也许会折戟沉沙。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4)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

图: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49一1945),德意志帝国元帅,他是东线战场上的不败战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仅有的五位大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他是朱德将军最为佩服的军事统帅。在宾黎嫩一战中,他遭遇了惨败,他的第十七军经验不足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过。他很快会一雪前耻。

贝洛将军的预备第一军也前来支援马肯森的第十七军,然而,俄国第三十与第四十步兵师及时赶到,阻挡住了贝洛的营救行动。也让德军在宾黎嫩的失败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德军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底牌,现在该轮到俄国人出招了。现在,溃败中的德国人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向上帝祈祷,祈求俄国人网开一面,放过已经任人宰割的第十七军。

显然,久经沙场的伦南坎普夫不会放过这个良机。第二天的清晨,他下令俄军全线反击,不过俄军的步炮协同不善,给了马肯森的部队以可乘之机;两翼的俄国骑兵实在过于糟糕,以至于两翼的德军从容地撤出了战场。这是德军的失败,第十七军出现了溃不成军的局面,大量士兵争先恐后地向后方逃窜,不过无论如何,德军的主力保住了,他们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换而言之,他们尚可一战。相反,德军的进攻与骑兵的无能令伦南坎普夫印象深刻。他决定停止单方面的进攻,原地休整,等待与第二集团军会合,确保万无一失。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5)

手持长枪的俄国骑兵

图:1915年,无论是他们的装备还是战争策略,沙皇的骑兵们都已经远远落伍于时代,骑兵作为战场上的机动力量在追击敌军上有着步兵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在这次战役中哥萨克们放虎归山,错失良机,酿成大祸,他们手中的长枪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波兰翼骑兵,他们也曾是帝国的中坚力量。

十、苦酒与甘果

苦酒有时候令人肝肠寸断,却能让人奋起再战;甘果有时候甜美无比,却会让人落入陷阱。

对于德国人来讲,这次的失败令人难以接受。贡宾嫩的失败不仅仅让德军的士气跌落到谷底,更击垮了普里特维茨将军最后的心理防线。他准备下令第八集团军全线撤退,因为萨姆索沃夫的第二集团军马上集结完毕,德军速攻击败第一集团军的美梦也已流产,如果再这样消耗下去,第八集团军会把血流干在东线;然而,这位将军的心里也明白,无限制的撤退如果让俄军的两个集团军会合,那么德军将在东普鲁士被无穷无尽的俄军所笼罩,永无出头之日。

与他的消极悲观相比,德军的参谋与将军们并不消沉,霍夫曼中校与吕纳特将军据理力争,他们认为第八集团军尚有余力背水一战,犹豫和撤退只会错失良机,导致整个东普鲁士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普里特维茨将军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最终被两人说服了。他修改了计划,打算与俄军再来一场东线的较量。上次是德军进攻俄军防守,这次将会是俄军进攻德军防守。

不过,这位将军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向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诉说东普鲁士的危机与自己的撤退计划,并通过夸大俄军实力的方式来向小毛奇索要援军。这样本就处于窘境的小毛奇火冒三丈。并最终决定撤掉普里特维茨将军的职务。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6)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

图: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1848-1916),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他是普法战争的胜利者—德军总司令老毛奇的侄子,大战初期的德军总参谋长,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一方面,他错失良机,令施里芬的计划付诸东流,另一方面,他也准确预测了德国失败的必然性。此时的德军两线受挫。

小毛奇的西线已经被霞飞元帅的一场“马恩河奇迹”击退了,现在,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战场,德军都面临着危机。比法国人更可怕的是东普鲁士的失陷,一旦东普鲁士失陷,小毛奇将成为德国的罪人。第二集团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踏平东普鲁士。此时的普里特维茨已经精神些许错乱,小毛奇不能将如此的重任交到他的身上。他不仅需要保卫东普鲁士,他甚至渴求一场胜利来挽救德军在马恩河上的失败。通过东线的胜利掩盖西线的失利,换而言之,他需要拆东墙补西墙。为此,他罢免了悲观消极的普里特维茨,转而在脑海中苦苦思寻一位可以扭转乾坤的将军。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7)

冲锋中的法军

图:1914年,马恩河战役,法国人通过一场“马恩河奇迹”将德军阻挡在了巴黎之外。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小毛奇悲观的向德皇表示:“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不久后他被解职,西线战场陷入了无休止的堑壕战,一时间似乎没有人可以打破西线的僵局。

伦南坎普夫对这场战役的结果极为满意,他下令他的部队原地休整,甚至与他的将军们在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在他看来,德军已是瓮中之鳖,现在无需与德军殊死一搏,只要等到萨姆索沃夫的第二集团军抵达,胜利就会被他轻而易举地握在手中;况且,他的部队不仅因为动员过快而缺乏准备,而且经过长途跋涉与一番激战,需要一些时间来恢复元气。

就在伦南坎普夫原地休整的时候,就在德军内部已是一团乱麻的时候,萨姆索沃夫的第二集团军终于姗姗来迟,抵达了战场。

十一、大军压境

萨姆索沃夫的部队终于踏入了东普鲁士的土地,在之前的日子里,他们一直在进行动员与行军。他的士兵大部分是应征入伍的,他的军官们此前也很少有联系,就连他自己,也已经退出军界多年了,从1909年起,他就一直在土耳其斯坦担任行政长官,直到大战前夕,他才重新披挂上阵。

不过,因为他的军队花了很多的时间准备战争,第二集团军的总体实力要强于第一集团军。萨姆索沃夫将军麾下有十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共计六个军,第1,第2,第6,第13,第15,第23军,总数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万人。火炮数量也达到七百门,超过了第一集团军的火炮数量,第二集团军的出现让小毛奇芒刺在背,如临大敌,他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8)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萨姆索洛夫

图: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萨姆索洛夫(1859-1914),俄国骑兵上将,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他从俄土战争一路打到了这次世界大战,他是一位和善,朴实,忠厚的人,人称“友善而单纯”,他明白自己的肩上负担着消灭德军主力的重任,他也明白他的部队有很多不足。尽管艰险重重,他也要为沙皇尽忠。

8月17日,萨姆索洛夫的部队向东普鲁士开动,此时西北方面军总司令日林斯基正沉浸在贡宾嫩的喜悦中,他生怕由于自己督促不力,导致西北方面军放跑了德国人。在他看来,德军此时正在全线逃窜,接下来他只需要发几篇电报便可以收获胜利与荣耀。

实际上,这位眼高手低的总参谋长根本没有来到过前线,他的所有信息都是伦南坎普夫提供给他的,更为糟糕的是,伦南坎普夫夸大了些许战果汇报给了日林斯基,日林斯基又向俄军统帅部描述这是一场大胜,于是俄军统帅部作出了错误判断,催促日林斯基快点击败不堪一击的德国人从而支援战火连天的加利西亚,日林斯基又把任务传达给了萨姆索洛夫,不断要求萨姆索洛夫快速进军。一个人,多个人的小过失汇集到了一起,使得俄军作出了错误的行动。

军命难违,况且伦南坎普夫已经先拔头筹。在日林斯基的不断催促下—日林斯基并不知道俄军前线的糟糕状况,萨姆索洛夫也作出了错误判断,他下令部队减少所带的辎重,包括粮食与弹药—他的部队甚至连牵引炮弹必需的骡马都缺乏;德国人拥有的战地面包房对于俄军来说更是奢求。他命令他的部队全速前进,直到打败那些溃不成军的德国逃兵为止。他也相信了德军被伦南坎普夫彻底打败的故事,他认为此时的他就像一个渔夫,只要撒下大网在德军的后方,等待德国人自投罗网便好。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29)

德军的战地厨师

图:1914年,德国人的后勤远非粗犷的沙俄可比,沙俄过分相信军事硬实力的作用,而忽视了军队软实力的建设。俄国人糟糕的后勤能力常常导致他们在胜利后难以扩大战果,在失败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士气也会一落千丈。德国人的面包房对于萨姆索洛夫的部队来说,几乎可遇而不可求。

此时的伦南坎普夫停止了追击,他怕追击过深会把德国人赶跑,他在等待萨姆索洛夫收网的时刻;他的剑锋也已经受挫,需要打磨才能发挥出全部的实力。然而,出于某种不可知的原因,也许是他们两人间的过节让他羞于开口,也许是俄军的通讯实在过于低劣,他并没有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战争胜利前谁也不知道最终会鹿死谁手—俄国的指挥官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0)

普特朗维茨的撤退计划

图:1914年,红色箭头是他的撤退路线,蓝色箭头是俄军进攻路线。普特朗维茨的计划是逐步撤出东普鲁士,逃脱伦南坎普夫与萨姆索洛夫的包围圈,这不仅是他的计划,俄军大本营也是这样乐观估计的,他们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不要放过一个漏网之鱼”,因为他们对前方的血战一无所知。

十二、“双雄”

俄国人已经兵临城下了!小毛奇终于决定了新的统帅人选。他的部下—埃里希 · 鲁登道夫。这位总参谋部处长精力充沛而且野心勃勃,最为重要的是,他在列日之战的胜利证明了他是一位无可匹敌的战术大师,敌人的铁蹄已经踏进,第八集团军需要一位雄心壮志的统帅带领他们反败为胜,东普鲁士的人民需要一位勇猛过人的将军将敌人逐出祖国的土地!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1)

埃里希·冯·鲁登道夫

图:埃里希·冯·鲁登道夫(1865-1937),德国陆军大将,他在大战中凭借着数不清的战功从一个参谋处长升迁到了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如果说列日之战是他辉煌的开始,那么东普鲁士的战火就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他扶摇直上,取得了无数的胜利。这次,他与兴登堡联手,与俄军来一场你死我活的血战。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2)

列日之战

图:1914年,小小的比利时通过坚固的列日要塞阻挡住了德军的攻势,在德军一筹莫展之际鲁登道夫挺身而出,找到了列日要塞的弱点并一举攻陷列日要塞,此战为法军赢得了时间,如果没有鲁登道夫的及时加入,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鲁登道夫的资历与实战经验并不足以承担起指挥一个集团军的重任,总参谋部需要一位德高望重,并且意志坚定的老将军来鼓舞士气,主持工作,并且能够应对战场上各种突发状况,不会因为局部的失利而丧失斗志,不会因为些许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退休的老将军—保罗·冯·兴登堡成为了第八集团军司令的不二人选。

兴登堡将军在1908年演习中击败了德皇的部队,为此他深感懊恼并感觉年逾花甲,升迁无望,退出了军界;此次的危机正是他赢得荣耀的机遇,也是他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当他接到小毛奇任命的电报后,只说了一句话:“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3)

保罗·冯·兴登堡

图: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德意志帝国元帅,这位老将临危受命,哪怕俄军的部队已经兵临城下,哪怕兴登堡防线已经被攻破,第二帝国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哪怕德国已经战败,兴登堡元帅永不言弃!他为德国人民带来胜利的信心,他为祖国燃烧他的生命,而这次—他将出山挽救第八集团军。

鲁登道夫是一位偏执,沉默寡言,冲动易怒的军人,如果没有这次世界大战,也许他会默默无闻地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大战已经覆水难收了,他注定要成为一颗闪亮的将星。;兴登堡将军年事已高,他是一位沉着,冷静,坚韧不拔的统帅,如果不是大战爆发他会赋闲在家,度过余生。但帝国面临如此的困境,他必须尽到一位军人的责任与义务。

此时,鲁登道夫与兴登堡谁都不会想到,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们的组合几乎无坚不摧,无攻不克,他们会成为德意志帝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成为德意志战车最后的掌权人。并在大战后的岁月里,燃烧他们的余热。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4)

刚下火车的兴登堡与鲁登道夫

图:1914年,目前他们所面临的,是一支败军与两倍的敌人,还有极为凶险的战场局势,面对俄军排山倒海袭来,他们能否让东普鲁士转危为安?

十三、警钟——奈登堡

8月23日,鲁登道夫与兴登堡正式走马上任,抵达第八集团军参谋部。与此同时,第二集团军已经在马不停蹄地深入,并迎面撞上了处于前锋的德国第一军。

第二集团军的主力由第十三军,第十五军以及第二十三军组成。第一,第二,其中,第十五军位于中部,承担起主攻的重任。8月23日,第十五军从奈登堡对德国第二十军的前沿阵地发动了进攻。然而,无论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俄军都处于下风。

早在战前,冯 · 施罗茨将军便带领他的第二十军进行了刻苦的防御战练习,可以这么说,第二十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本土防卫师,他们了解东普鲁士的地形并且知道如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大多数的战斗中,往往是第二十军抵御俄国人的进攻,第一军与第十七军作为进攻部队,预备第一军作为摇摆力量,随着进攻或防御的不同需要发挥不同的作用。

与熟悉地形的德军相比,俄国人显得相形见绌。第十五军的前锋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开阔洼地,在那里,俄国人完全暴露在了机枪火力下,德军的机枪就像割麦子一样将一排排的俄军扫倒。到了傍晚,第十五军军长—马尔托斯的前卫部队大部分已经失去战斗力,他不得不调集后方部队进攻。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5)

德军士兵在战壕中防守

图:1914年,虽然几名士兵已经战死沙场,但是剩下的士兵们依然在坚守战壕,得益于和平时期长期的训练,德军的纪律性一般优于俄军,现在,第二十军面对俄军的尖刀—第十五军的挑战,究竟是最强的矛能刺破最强的盾,还是最强的盾能挡住最强的矛?

在被德军大量的机关枪与坚固的防御阵地打得晕头转向之后,俄军迅速调集大炮反击,毕竟第十五军也是俄军精锐,并不是等闲之辈。他们的炮火杀伤了大量的德军,并且他们改用挖掘战壕的方式推进—德国人的防御阵地太靠前了,这显然是一把双刃剑,在伏击的时候会重创敌军,在遭到攻击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脆弱。与此同时,第十三军收到友军战斗的消息,在一天后抵达了奈登堡。第二十军纵深过小,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向后方撤退。奈登堡之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结束了。

我们很难评价这场战斗的胜负,施罗茨的第二十军损失了两千人,马尔托斯的第十五军则损失了四千人,马尔托斯取得了进展,突破了二十军的防线,并且消耗了德军人力。但是第十五军由于大量的伤亡,使它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俄军最锋利的矛已经受挫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6)

德军的马克沁重机枪

图:德军的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机枪火力极为强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有着难以比拟的威力,俄军在1909年开始的改革中苏霍姆利洛夫为俄军增添了大量火炮,这让他们的炮兵部队往往不落下风,不过,比起德军的机枪数量,帝俄军队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

最可怕的是,他们的长官,萨姆索诺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德军至少损失了六千人,他据此高估了己方军队的战斗力(事实上,第十五军的战斗力远超萨姆索诺夫的其他部队,接下来的大战会验证这一点),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德军战斗力低下,无需支援便可击垮溃退中的德军,并下达了错误的命令—第二集团军全线进攻,开向奥斯特罗德-阿伦施泰因,深入东普鲁士的沼泽。所谓的“胜利”让他忽视了自己的后勤以及其它种种问题。这是他和他的军队毁灭的开始。从此刻开始,他已经注定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十四、”坦能堡陷阱“

就在俄军步步紧逼的时候,鲁登道夫与兴登堡也已经抵达了战场,兴登堡将军第一时间视察前线,将德军的士气从贡宾嫩的失败中挽救过来;鲁登道夫则赶到第八集团军参谋部制订计划,在那里他发现他的预想与集团军参谋霍夫曼中校的计划不谋而合:当第二集团军步入坦能堡的沼泽与湖泊之后,第二十军负责阻挡第二集团军的进攻,第一军与第十七军则负责分别攻击两翼相对薄弱的俄军第六军与第一军,第一预备军抵挡伦南坎普夫第二集团军可能的增援。最终赶在第一集团军突破防线前,负责突袭侧翼的第一军与第十七军胜利会师,彻底歼灭第二集团军,从而让俄军的美梦成为泡影。

不过,鲁登道夫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果抽调一个军的力量去防守伦南坎普夫可能的增援,剩下的三个军很难吃得下萨姆索洛夫的二十万大军;况且,此举会导致二十军的防线过于 单薄,如果俄军主力过早地突破了二十军的防线,那么萨姆索诺夫这条大鱼很可能逃之夭夭。此举正中霍夫曼下怀。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7)

马克斯 · 霍夫曼

图:马克斯 · 霍夫曼 (1869-1927),德意志帝国陆军中将,他是一位“俄国通”,作为日俄战争中的德国军事观察员,他非常了解俄军的弱点,甚至连萨姆索诺夫与伦南坎普夫的矛盾都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打算将俄军引入坦能堡围歼,不出意外的话,那里将会是萨姆索诺夫和他的第二集团军的坟墓。

霍夫曼作为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曾经亲眼看到萨姆索诺夫与伦南坎普夫在沈阳火车站上扭打的场面,此前,他还有所顾虑;现在,鲁登道夫也是这个想法。他便信誓旦旦地向鲁登道夫打保票—伦南坎普夫绝不会支援萨姆索诺夫!现在,他们完全是孤注一掷—一旦伦南坎普夫快速支援被围攻的萨姆索诺夫,那么俄军将里应外合,彻底打垮第八集团军。鲁登道夫仅仅留下了一个骑兵师来牵制并侦察伦南坎普夫的动向,预备第一军则被调到了马肯森的第十七军用于突破俄军侧翼。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8)

行军路线

图:这是26日双方的行军路线,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位于东南部的第二集团军正在向纵深深入,而东北部的第一集团军距离较远,难以快速支援并了解战场态势,这是极为致命的,萨姆索诺夫正在悄然走进德国人的包围圈,现在,就看鲁登道夫如何收网了。

十五、无处可藏

萨姆索洛夫并不了解德国人的算盘,可这并不代表德国人不知道他的主意。

早在25日,德军便已经截获他的电报—这份电报正是他的进军路线。为什么他的电报轻易被截获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密码本。德国的通讯专家很快就破译了他的电报,并且通过他的电报对整个西北方面军的动向了如指掌。在23日,德国人从一位被打死的俄国军官上搜到了伦南坎普夫的作战计划与密码本。这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了,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鲁登道夫密切关注着第一集团军的动向,生怕第一集团军的突然袭击,在战后他回忆道:“当战斗真正开始时……伦南坎普夫那气势汹汹的部队好像是一片即将来临的雷雨云,接在东北方向的天空上。他只要逼近我们,我们就会被打败”。并加紧布置包围圈。

他进一步细化了战役的兵力分配:第一步,第十七军在侧翼发动袭击冲垮萨姆索诺夫相对薄弱的第六军;第二步,预备第一军切断第六军的退路,彻底断掉萨姆索诺夫的一臂;第三步,萨姆索诺夫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无视侧翼的崩溃继续进攻,要么火速支援第六军,不过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另一翼,弗朗索瓦的第一军与第二十军的一部将会突袭俄军阿尔塔莫诺夫的第一军,俄军会陷入两翼崩溃的局面;第四步,第一军与第十七军一北一南彻底截断萨姆索诺夫的退路,将其包围;第五步,一直处于防守状态的第二十军联合预备第一军发动全线反击,彻底消灭第二集团军。

萨姆索诺夫也制订好了他的计划。他计划以第十三军,十五军,二十三军在正面进攻德军;第一军与第六军负责保卫两翼,第二军则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第二军不久前变成了日林斯基的直属军,萨姆索诺夫失去了直接控制权,这支部队最终被调到伦南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中,最终得以逃过一劫。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39)

被俘虏的俄军

图:1914年,可以看到,此时的俄军的战斗意志尚未被打垮,尽管被俘虏,他们依然保持着不屈的斗志。

伦南坎普夫依然相信德军败退的美梦;萨姆索诺夫则对自己面临的困境只字不提,事实上,他在这些天里除了搜刮粮食,掠夺牲畜,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战果,他怕一旦自己说出实情,日林斯基将会停止进军。方面军总司令日林斯基则在大后方听着两位军长的汇报,满意于他们所取得的重大”战果“。谁也不会想到这是毁灭的前奏。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0)

日俄战争中的萨姆索诺夫

图:1904 年, 他身材高大,性格平和,不过他已经离开军界多年,他的参谋部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此刻的他志得意满,绝不会想到自己将葬身在东普鲁士的森林里。

十六、决战坦能堡

决战终于打响了,8月25日晚间,萨姆索诺夫的电报被截获,鲁登道夫已经彻底了解了他的意图。与此同时,俄军主力第十五,第二十三,第十三军发动了攻击。马尔扎夫的第十五军战果丰硕,他们守住了格里斯利嫩-米伦一线,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进攻桥头堡;第二十三军在图劳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后遭到德军的猛烈还击,几乎被赶回了奈登堡;克柳耶夫将军的第十三军则由于通讯条件过于恶劣,一直没能找到大部队会合,他们花了几天的时间用来寻找大部队。

与较为混乱的俄国人相比,德军在这一天完美完成了他们的任务:第二十军构筑好了中线的阵地,马肯森的第十五军与比洛的预备第一军通过一天的急行军,已经来到了萨姆索诺夫的右翼,弗朗索瓦的第一军则通过铁路运输到了萨姆索诺夫的左翼。包围网已经形成,现在就要看萨姆索诺夫的反应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1)

坦能堡战役的最终形势图

图:可以看到,和鲁登道夫预想的一样,第二集团军最后被包围在狭窄的区域内,无路可逃。

俄国第十五军军长马尔扎夫将军是俄军中为数不多的有识之士,他了解目前俄军补给不足,各自为战的困境,他劝萨姆索诺夫趁着现在为时不晚,立刻停止进军,向后方的奈登堡撤退。至少目前第二集团军的主力安然无恙,如果等到与伦南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会合,一样可以东山再起。

萨姆索诺夫拒绝了他的方案,尽管目前萨姆索诺夫自己也知道俄军的困境,首先,他的第二集团军担当进攻的主力,如果两手空空的归来,他是没法向沙皇陛下交差的。另外,坦能堡就在眼前,如果这一战胜利,他的部队将长驱直入,掠夺东普鲁士腹地的粮食与资源,届时,他的部队将以战养战,无需担忧恼人的后勤问题。最后,他的第二集团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他的下属们大多也互不相识。如果贸然让这支庞大的军团后撤,那么他的部队很可能败退,并在德国人的追击下一溃千里。最终,他选择了放手一搏。

德国人可不会管他的想法,就像日林斯基的第二集团军不会告诉小毛奇一样。8月26日,马肯森将军的第十七军按照计划扑向了侧翼的第六军;上次的惨败使马肯森认识到了炮火准备的重要性,他早在25日便构筑好了炮兵阵地。第六军大部分都是被临时征召的新兵,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来到战场,德军凶猛而充分的炮火把他们打傻了——这些新兵们并不知道如何在战壕里躲避弹片,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重振斗志反击冲上来的德国步兵。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2)

圣彼得堡的俄军

图:1914年,这些俄军官兵大部分是在祖国的召唤中加入军队的,他们并不了解战争的残酷,如果说此前惨败的第十七军的德国人没有准备好的话,那么俄国人的第六军几乎是完全没有准备来到这场现代战争。

第六军前线的第四师首当其冲的遭受了痛击——马肯森先是用炮兵轰击俄军阵地,接着用步兵接二连三地抢夺战壕,最后,他的骑兵部队一锤定音,截断了第四师的退路。第四师完完全全地成了瓮中之鳖。

由于通讯不畅,第六军的参谋部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他们在和德国人交战。出于对战场官兵的“负责”,军长的命令模棱两可,使得下属的各个师群龙无首,陷入了一片混乱。贝洛将军不会给他们机会了,在傍晚,他的预备第一军截断了第六军的退路。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3)

奥托·冯·贝洛

图:奥托·冯·贝洛(1857-1944),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他在大战中几乎打遍了所有战场,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卡波雷托还是东普鲁士,立下了赫赫战功,坦能堡大捷不过是他辉煌的开始,他跟随第二帝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此时,他的第一军正在配合第十七军,携手歼灭俄军的东翼。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将最强的利剑插到了萨姆索诺夫最弱的软肋,第六军是萨姆索诺夫最弱的一个军,而第十七军加上预备第一军几乎占到了德军总数的一半。萨姆索诺夫中路的三个军也将进攻最薄弱的第二十军防线——第二十军已经抽调了将近一半的部队去协助弗朗索瓦的第一军。萨姆索诺夫仅仅断掉了一臂,他还有余力反戈一击。

然而,此时的鲁登道夫率先动用了他最后一张能用的底牌,第二天,也就是8月26日,他下令弗朗索瓦的第一军向西侧的俄国第一军发动攻击,企图让俄军两线崩溃。不过军长弗朗索瓦并没有执行他的命令。

弗朗索瓦眼前的俄国第一军并不是乌合之众,俄国第一军军长阿塔莫诺夫参加过多次战争,并在俄国军界享有盛誉,无论是战略上的直觉,还是战术上的部署,他都尽职尽责。弗朗索瓦俄炮兵还没有准备就绪,他认为,如果过早地进攻俄国第一军,不仅会遭受重大伤亡,还会因为局部的失败而满盘皆输。事实便是如此。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4)

整装待发的俄军

图:尽管俄国士兵大多是从帝国境内各个民族中征召的农民,他们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纪律性与战斗力。

关键时刻,兴登堡将军站了出来,他向弗朗索瓦保证,第一军会得到充分的支援。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弗朗索瓦不情愿地发动了“进攻”。

弗朗索瓦不愿让自己的士兵去承受无谓的伤亡,因此在8月27日,他下令有限的炮兵轰击俄军驻守的乌斯道,阿塔莫诺夫下令炮兵部队展开还击,双方有来有回地度过了一天的炮战。

阿塔莫诺夫认为他已经抵御住了德国人的攻势,他甚至认为德军已经精疲力竭,让他的部队做好反攻准备。然而,第二天,阿塔莫诺夫的灾难开始了,从清晨开始弗朗索瓦的炮兵便压制住了俄国人的炮火,俄国第一军逐渐力不从心;在下午,鲁登道夫下令早已准备就绪的二十军分部也加入到炮战中来,第二十军的加入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打垮了第一军。

阿塔莫诺夫本想负隅顽抗,然而他已经没有这样做的资本了。乌斯道地势地平,无限可守。现在,德国人的炮弹无情地收割着士兵们的生命与精神。在第一军濒临瓦解之际,8月28日,弗朗索瓦猛攻乌斯道,阿塔莫诺夫意识到如果他的部队再坚持下去,也许会全军覆没。于是他擅自下令部队后撤,随后他被萨姆索诺夫解职。

弗朗索瓦原以为又会是一场血战,可到了28日清晨,俄国人已经乖乖地交出了他们想要的阵地。

弗朗索瓦此时意识到俄军已是强弩之末,他的主要任务已经变成了切断俄军后路,于是他向奈登堡方面进军,并于8月30日,彻底封锁了俄军撤退的路线。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5)

战壕中的俄军

图:1914年,俄国人喜欢用多道战壕来消耗进攻方的实力,并在一定时机发动反击,然而,东普鲁士的沼泽与低地限制了他们的发挥。

与两翼的兄弟部队表现不同的是,马尔扎夫的第十五军打得极为英勇。8月27日,第十五军突破了第二十军的防御阵地,这让鲁登道夫大为震惊,他意志不够坚定的弱点暴露了出来,他害怕第十五军和旁边的两个俄国军击败二十军,让德国人之前的努力全都付诸东流。此时的第十七军与预备第一军正在风卷残云般追击俄国第六军,第二十军正在和地方部队苦苦支撑马尔扎夫的攻势。现在,只有弗朗索瓦的第一军能够救命了,8月28日,他下令弗朗索瓦回援,到拉纳去支援二十军的防线。

弗朗索瓦仍然拒绝执行他的命令,与鲁登道夫不同,他一直在前线作战,通过第一军的情况他判断出俄军已经崩溃,现在的猛攻只是最后的疯狂,于是他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挥师东进,彻底浇灭了俄国人的希望。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6)

被俘的俄军

图:1914年,可以看到,这些人目光呆滞,双目无神,在长时间的高强度行军与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他们大多数丧失了斗志。

然而,弗朗索瓦却另辟蹊径了,第二十军的危机谁来解救呢?鲁登道夫只能下令马肯森与贝洛停止追击败军之将的俄国第六军,转而进攻第十五军侧翼协同推进的第十三军,我们前面提到过,第十三军在这些天里不断赶路,已经人困马乏;更要命的是,第十三军已经断粮多日了,他们的长官克柳耶夫将军急需粮食,他本想攻占西面的阿伦施泰因让自己的部队得到足够的补给,但是邻近的第十五军不断要求支援,克柳耶夫不得不放弃了他的计划,转而配合第十五军攻打第二十军。——这又增加了他们的行军里程,他们足足在断粮的情况下行军了四十小时。

萨姆索诺夫的两翼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第六军几乎损失殆尽,第一军也只剩下几个团的兵力,蜷缩在边缘阵地里。他现在回过神来了,他的集团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已经失败了!这样的惨败让他没有颜面去面对沙皇,没有勇气去面对人民。沙皇委以他如此巨大的重任,给了他一支如此庞大的部队,他却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让它们烟消云散了。现在,他已经败光了一切,两路俄军已经被歼灭,中路俄军也无力回天。他决定以死明志,8月28日,他下达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道命令:第十三,十五,二十三军由克柳耶夫率领,向东突围,保留第二集团军最后的火种。随后,他解散了军部,单枪匹马来到了被包围的中路军团。尽管失败已成定局,他仍要与他的部队生死与共,战斗到最后一分钟。

第十五军的攻势在27日晚间便已经停止了,现在该轮到鲁登道夫收网了。8月29日,此前一直处于防御状态的第二十军也发动反攻,马肯森与弗朗索瓦胜利会师,第十五军军长马尔扎夫被俘,克柳耶夫率领仅剩的三个军向右突围,然而,尽管他们在东普鲁士的沼泽中左冲右突,然而:突围必有路,有路便有德军机枪;开阔地无险可守,何况缺水又断粮。

8月31日,克柳耶夫的部队也被围歼,这标志着这场战役已经结束了,只有极少数人幸运地逃脱了包围圈:前期溃退的第六军残部,率先撤退的第一军残部,还有少得可怜的中路俄军,他们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人,而此次俄军被俘9.2万人,死伤7万人,大炮与辎重悉数落入敌手,第二集团军彻底覆灭,德军的损失不过是他们的一个零头,德国人仅仅伤亡了1.5万人。萨姆索诺夫为了逃避败军之将的耻辱,在29日的晚间跑到一片树林里,开枪自杀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7)

萨姆索诺夫将军之墓

图:这位将军最后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他对祖国的忠诚。无论结果如何,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军人。

这实在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坎尼会战——通过两翼的钳形攻势击溃,包围,并歼灭敌人。几千年前,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罗马人;现在,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用着同样的策略,歼灭了沙皇的二十万大军。20世纪最杰出的军事思想家、英国人富勒这样评价到“就这样,这个伟大的会战结束了。”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8)

坦能堡之战中被俘获的俄军战

图:1914年,可以看到,他们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一战中,至少有九万俄军官兵当了俘虏,这是帝俄历史上少有的惨败。

十七、新的征程

第二集团军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一现实。

对兴登堡和他的第八集团军来说,任务还没有结束,萨姆索诺夫的第二集团军虽然已经覆灭,然而伦南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仍然盘踞在东普鲁士的土地上,现在,力量已经发生了根本上的逆转,俄军已经失去了一半的实力,也许失去的更多;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从西线调来了两个军与一个骑兵师,第八集团军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抛去之前的那几个军不谈,现在,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十一军,第八骑兵师也赶到了东线。第八集团军已经成为东线最为强大的军团,现在,斗转星移,该轮到俄国人防守了。

伦南坎普夫与日林斯基这两位俄军将领一位支援不力,眼睁睁看着友军的覆灭;一位坐井观天,下达了错误的指令。在第二集团军陷入危机的时候,伦南坎普夫缓慢地去营救萨姆索诺夫,他蜗牛般的速度与过远的距离导致哪怕他抵达了战场,萨姆索诺夫也无力回天;日林斯基则更是离谱,他在8月28日下令伦南坎普夫停止救援行动,因为在他看来萨姆索诺夫已经脱离了德军包围圈,回到了战前的位置。现在,唇亡齿寒,第二集团军被毁灭掉了,第一集团军也休想独善其身!谁都可以看出来,如果再盘踞在东普鲁士,第一集团军也是死路一条,最关键的时刻已经过去了,西北方面军已经失败了,然而——伦南坎普夫无路可退。

十八、加利西亚的战火

在日林斯基的西北方面军入侵东普鲁士的同时,伊万诺夫将军的西南方面军也在入侵着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大平原。在加利西亚,俄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康拉德不切实际的进攻策略与奥匈军队贫弱的火力造成了奥匈军队极大的伤亡,此时,加利西亚战役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普列韦的俄第五集团军正在遭受康拉德疯狂的反扑,一旦德国盟友南下加入加利西亚,那么西南方面军也难以高枕无忧。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49)

加利西亚战役

图:1914年,在这场战役中,俄军损失21万,奥匈军损失44万,奥匈军队转胜为败,伊万诺夫将军的西南方面军以较少的代价,一举击溃了奥匈军主力,奥匈帝国的精锐损失殆尽,从此,奥匈帝国一蹶不振。

俄军大本营无法容忍两线的失败,况且西南方面军是俄军主力,只要西南方面军成功,俄军在东普鲁士的失败便不算什么。在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看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西南方面军的安全。

为此俄军总司令尼古拉耶维奇下达了命令,他下令第一集团军无论如何都要坚守马祖里湖,为此他从后方调来了第22军与大量的预备役士兵用来增强伦南坎普夫的实力,伦南坎普夫将这些新兵组成了一个26军,这就相当于他多了两个军的兵力。尽管质量堪忧,他仍然拥有了与鲁登道夫一战的资本。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0)

德国士兵搭设浮桥

图:1914年,此时弗朗索瓦的工兵部队正在建桥铺路,第一军将马不停蹄地进攻俄国军队。

十九、马祖里湖之战

实际上,俄军统帅部错误估计了德国人的计划,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不仅仅要帮助他们的奥匈盟友,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消灭伦南坎普夫的军团,只要伦南坎普夫和他的第一集团军还在秋风萧瑟的马祖里湖,德国人就夜不能寐。第八集团军必须拔掉这颗钉子,让东普鲁士再无后顾之忧。

尽管南面的赫岑多夫焦头烂额,然而鲁登道夫心意已决,必要将伦南坎普夫的部队除之而后快。

德军的计划是这样的:第1军与近卫预备军包抄俄军两翼并率先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第一预备军、第十一、第二十和第十七军从正面突破,来一场坦能堡式的战斗。计划很好,然而他们削弱了侧翼的力量,之前的胜利中,两翼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将给伦南坎普夫一线生机。

9月6日,弗朗索瓦的第一军率先发动了攻击。进攻并不像他所预想的那样顺利,马祖里湖恶劣的地形条件使他的炮兵难以发挥全部实力。而侧翼的俄军第二军严阵以待——没错,就是之前从萨姆索诺夫部队中抽调出的那个军。马肯森的第十七军也从正面进攻第二军的防线,然而他们的进攻全被俄国人打退了,不仅如此,他们还付出了大量的伤亡。战局看起来一筹莫展,这让鲁登道夫颇为焦急。

第八集团军需要快速打败俄国人,然后南下拯救他们的盟友。为此必须速战速决。弗朗索瓦当机立断,转而进攻临近的第二十二军,第二十二军远道而来,经过多日的急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另外,第二十二军的位置过于靠前,伦南坎普夫难以派出部队及时增援;一旦第二十二军被突破,第二军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二十二军被击败了,他们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现在第二军也难以独善其身,伦南坎普夫第一时间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前去支援,可是这点少的可怜的部队已经难以对战局造成影响。第二军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多日的围攻下,逐渐力不从心,向后方败退,现在,第二军与第二十二军几乎被毁灭掉了。伦南坎普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下令俄军全线撤退,然而德国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动作缓慢的沙俄军队一旦在溃退的时候被追击,往往是灭顶之灾。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1)

俄军开进东普鲁士的小镇里

图:1914年,他们不会想到,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又会撤回俄国的土地;他们也不会想到,这次撤退是如此的狼狈不堪。

二十、壮士断腕

现在,伦南坎普夫已经难以全身而退了,他必须保全第一集团军的主力,否则他的下场就会像萨姆索诺夫一样悲惨。他下令第四军与两个师展开反击,其余部队则向边境线撤退,回到俄国的土地上。稳操胜券的鲁登道夫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他遇到意外难以冷静的弱点再次暴露了出来,他以为伦南坎普夫要背水一战,于是他下令部队包围他以为是主力的第四军,第二天他才回过神来,下令追击伦南坎普夫的兵团。

多亏了第四军的英勇无畏,他们牺牲自己保全了第一集团军。然而9月13日,第十七军抵达边境线,未能撤出的俄军部队均被全歼,伦南坎普夫只有不到十万人逃过一劫。在这场不过一周的战斗中,伦南坎普夫伤亡十万,被俘五万,他的很多部队被成建制的消灭了,剩下的几万残兵败将已经不可能对东普鲁士造成威胁,西北方面军几乎不复存在了。而德军仅仅损失了一万多的士兵,这又是一场传奇般的胜利。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2)

大量俄军就地投降

图:1914年,在混乱的撤退中,大量的俄军没有逃出东普鲁士,在缺衣少食,缺乏弹药的情况下他们大量投降;此外,还有很多俄军擅自逃回国境线内。

二十一、丧钟为谁而鸣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一战小毛奇从西线抽调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军,还有一个军也准备东调,挽救了法国人。实际上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小毛奇最大的问题是修改了施里芬伯爵的兵力配比,按照施里芬伯爵的计划,德军右翼与左翼要达到8比1的数量差,这样薄弱的左翼吸收越来越多的法军,强大的右翼则会一举击溃法军空虚的防线,战争是进攻与防守的艺术,左翼要防守,右翼要进攻;小毛奇改变了部署,他认为8比1实在过于悬殊,他改成了3比1,这导致了德军两线进攻,法军一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最终造就了马恩河的奇迹。单纯的调兵遣将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战争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日林斯基最有资格说这句话了。如果没有东普鲁士的奇迹鼓舞了德国民众,德国人不会将战争进行到底。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3)

兴登堡,威廉二世与鲁登道夫

图:1916年,在大战的最后两年里,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成为了德国实际上的控制者,德皇威廉二世逐渐失去了他的权力。坦能堡会战让他们成为德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

日林斯基在战后被剥夺了指挥权,萨姆索诺夫兵败自杀,伦南坎普夫则在之后的罗兹等战役中驰骋疆场,并在一年后被解职。最终,日林斯基与萨姆索诺夫均死于苏俄红军之手。

鲁登道夫和兴登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接下来他们会大显身手,一路高升成为帝国的核心人物;马肯森将军在后来成为了集团军司令,摇身一变变成了东线的战神与罗马尼亚的征服者;贝洛将军也获得升迁,征战四方,跟随帝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坦能堡实际上的功臣,霍夫曼中校,最终成为了东线的总参谋长,直到沙俄毁灭;一直抗命的弗朗索瓦将军没有得到升迁,大概功过相抵,虽然他总是独断专行,却往往带来胜利,不过,他依然在东线浴血疆场。

大战初期,东普鲁士的一系列战役证明了德意志帝国的实力与沙皇俄国的软肋,俄国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地加入了这场没有胜者的欧陆战争,最终,它在胜利的前夕,最先,彻底地倒下了。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罗曼诺夫王朝而鸣。

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意志的胜利东普鲁士战役)(54)

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检阅军队

图:1914年,这位沙皇并不了解战争的残酷,他也不在乎人民的生命。他的军队效忠于他,他的人民相信于他,他却辜负了自己的国家,最终,在1917年,突如其来的革命推翻了他的统治,他与他的家人也在那一年被列宁诛杀,这标志着长达三百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迎来了终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