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分离30年第一次喊了一声爸(20年后遭质疑非亲生)
父女分离30年第一次喊了一声爸(20年后遭质疑非亲生)01 路上捡到宝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老头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却清楚当前的目标:闺女的病得治好!却不知,六年后,他成为女儿肩上最幸福的男人,女儿甘愿为他放弃千万事业。他们究竟经历过什么?
19岁的女孩躺在床上,直直地看着芦苇铺盖的屋顶,老鼠不停地上窜下窜,发出吱吱的声音。
想到自家的生活条件,加上患病的身子,女孩刹时间变得心灰意冷,目光呆滞,她觉得自己活不长久。
旁边,一个不足1.5米的老头,默默地为她熬药,一日三餐端至床头,晚上为她盛好泡脚水,夜里上厕所,远远地打着手电筒为她照亮黑暗的路......
尽管她无理地哭闹,发脾气,老头像聋哑了似的,毫不在意,他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她发她的脾气,我爱我的女儿!
老头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却清楚当前的目标:闺女的病得治好!
却不知,六年后,他成为女儿肩上最幸福的男人,女儿甘愿为他放弃千万事业。
他们究竟经历过什么?
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01 路上捡到宝
老头是河南洛阳人 ,名叫张双奇,1947年出生。
母亲在他两岁时离世,父亲再娶,继母生下两男三女。
虽说是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但张双奇如亲兄弟一样对待。
在那个资源贫乏,食物短缺的年代,年幼懂事的张双奇10岁主动辍学,跟随大人们外出打工,帮补家用。
他就像弟妹们的第二个父亲,照看着他们的长大,婚嫁。
这种责任和使命,使张双奇50岁还孑然一身,当然还有他个子瘦小的因素而不受姑娘们的青睐。
乐观的张双奇,预备着打一辈子的光棍,趁年轻力壮之时赚足养老钱,为孤独的下半生做最好的计划。
那时的他在城里工作,能吃上饱饭外,还能攒一些钱,如果保持下去,张双奇的生活会越来越充裕。
但世事就是如此梦幻,一天下班发生的一件事,不仅打破了张双奇的生活计划,还扭转了他一生的命运。
那天,他从城里回老家,看到路边围着一群人叽叽喳喳地不知在咕噜着什么。
他好奇地挤进人群,看到地上一个破烂的纸箱里躺着一个婴儿,虽然有衣服包裹着,但大冬天里的刺骨寒风已将婴儿的小脸冻紫了。
从旁边讨论的人的口中得知,这大概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大伙七嘴八舌地说着“这孩子多可怜”“抛弃的人真恨心”“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呢”等等一些怜悯又担心的话语,却始终没人敢上前将孩子抱起。
张双奇看着婴儿白白嫩嫩的皮肤,觉得可爱又可怜,他心里一阵热浪翻滚,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冲了出去,一手把孩子抱在怀里,不再理会旁人的议论,径直走回家去。
邻居们看到张双奇抱回来一个婴儿,担心他未来的日子,毕竟张双奇单身一人,生活不阔绰,加上50岁的高龄,又不知别人什么原因将孩子抛弃,孩子无病无痛还好,如果有什么意外,张双奇的生活将变得苦上加苦。
所以他们再三询问老张是否确实收养婴儿。
别看张双奇五短身材,但为人处事干净利落,不逊七尺大汉。他认定的人和事,绝不反悔:
“从抱起她的那一刻起,娃就是我女儿,我就是娃她爹!”
从此以后,张双奇不再孤独,家里有了女婴的哭喊啼叫声,破旧的房子里升起一股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用张双奇的话说,这是路上捡到“宝”,问天问地拿不到。
02 溺宠
有了女儿的张双奇不舍得,也不放心离开老家的娃儿外出打工。
他辞去城里的工作,留在老家,以编芦苇席,挖药种地,养羊,捡破烂来维持生计。
虽然比城里打工的日子收入少,家里又多了一张嘴,生活捉襟见肘。
但张双奇依旧觉得让女儿不缺父爱地生活比啥都重要,只因他给不了母爱,父亲的角色更不可或缺。
他很爱女儿,起名字都要三思而后行。女儿皮肤白皙,名字中一定要带有“白”字来表明特征。
他想过“白花”“白菊”这些较为女性化的词汇,最后觉得庸俗而被他舍弃。
一天,张双奇挖地时,一群白鸽从空中掠过,他突发灵感,当机立断给女儿起名为“张白鸽”,寓意:女儿像白鸽一样在天际间自由飞翔。
为了成功转型成奶爸,他亲自请教邻里大婶带娃经验,学会领略女儿的哭声来辨别她的需求:是饿?是渴?还是大小便?
经过张双奇用心学习和实践,为女儿冲奶粉,换尿片,喂食哄睡,样样手到擒来。
女儿穿的衣服,也因为他昔日对弟弟妹妹的关怀备至,多数是白鸽的姑姑们为她缝制的,再加上街坊们给一些,自己捡一些,各种方法凑合拉扯,陪伴着白鸽慢慢 长大。
白鸽8个月
有句话说得好: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
这个没有血缘的父亲使尽浑身解数,对“小情人”的百般宠爱胜过亲生。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张双奇变得愈加困苦。生活费,学习的书簿杂费......,像几座大山压在张双奇单薄又瘦小的肩上。
他宁愿节衣缩食,也不要亏待闺女。
他对女儿极其大方,白鸽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而且从不缺零用钱。
女儿在学校打烂玻璃,老师要求赔款5元,白鸽二句没说,立即从兜里掏出足够的钱。
那时候,在白鸽的心里,家里啥也不缺,只要自己一张嘴,父亲就能立即为她捧上,哪怕是天上的月亮,父亲也巴不得摘给她。
有一次,张双奇卖掉一只羊,带着白鸽吃肉饺子,喝牛肉汤,买串串,钱一下子花光了,剩下的日子只能吃野菜香椿。
原本的天堂美食,突然变成粗茶淡饭,一星期后把溺宠的白鸽吃腻,粗暴地掀翻桌子表示抗议。
张双奇被气得举手要打儿女,手最终停在半空。
他的犹豫和心软只迎来白鸽内心偷偷地嘲讽:父亲居然会打我,哼,最后还是不舍得!
张双奇默默地转过身,颤抖着嘴唇,抹着泪。
这是父女俩第一次吵架,也是张双奇第一次感到异样的伤痛。
但这一切依旧没有动摇他对女儿的爱与贡献。
张双奇50岁时的照片
03 嫌弃
小时候的白鸽活泼开朗,她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东西,经常和同学,你一口,我一口地舔雪糕,吃零食。
直至同学从白鸽家门口走过,知道他们真实的家庭环境,同学开始疏远她。
昔日一起吃雪糕的情景不复存在,他们拒绝分享白鸽带来的花生,就连体育课上都没有同学愿意和白鸽组队。
同学们态度的转变,白鸽心里很难过,她把这一切归咎到父亲身上,特别抗拒他做的种种事情。
初中的学校,门前有一个坡,下雨时,泥石会顺着雨水滚落下来。
一天大雨来得突然,张双奇担心女儿会有危险及被雨淋到。
赤着胳膊干活的他,顾不上穿衣服,直接披着一件破旧的中山装,拿起雨伞就往学校赶。
学校门口聚满家长,张双奇矮小,没法找到女儿,只有拼命地往人群中挤,他一定要把雨伞交到闺女手中。
站在学校里的白鸽早已看到张双奇,可虚荣心的驱使,她没有主动上前认出父亲。
好一阵子,父亲才找到她,给她撑伞回家,同学却在背后议论着“你看,这就是张白鸽的父亲”。
寥寥几句话像针一样刺着白鸽幼小的心,她嫌弃地从伞里冲了出来。
张双奇眼里没有别人,有的是女儿不能被雨淋着。不管女儿想脱离他,跑得多快,张双奇也不甘示弱地在后面猛追。他对女儿的爱,从不掩饰。
也是从那天开始,张双奇捡垃圾的时间调整到晚上女儿完成作业后。
夜深人静之时,一个60多岁的老头凹着肚子悄悄地出现在马路边,垃圾桶边......
即使张双奇对白鸽的爱十分执拗,但在高中时,白鸽对父亲的嫌弃显得更加强烈。
张双奇用辛苦攒下的2000元,又向亲戚借来2000元,凑够4000元,带着女儿交学费。
却因此成为学校的焦点人物:
白鸽穿着黑色大T,配着用一根绳绑着裤头的宽大无比的黑灰色牛仔裤,加上垃圾堆捡回来的蓝色人字拖,还有白鸽天生的紫色头发,十足的“小飞女”形象亮相于众人眼前。
而张双奇的裤头钮门处,用一条久用成脏的布条勒着,似乎是他的衣着标志,能让人一眼瞄中。粗糙的双手满是裂缝,夹着红红的血丝,从口袋里掏出钱后,沾一口唾沫,谨慎又细心地一张一张地数,数完一遍又一遍。
这动态,让师生们看目瞪口呆,也让一旁的白鸽觉得丢尽颜脸,不耐烦地看着父亲,又不好意思地看看惊讶的老师和同学们。
刹那间,她的憧憬破灭了,高中成为她求学生涯的最后一道站,致使她毕业后毅然踏上外出打工的路,想通过赚钱改变自家条件。
父女合影
04 蜕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须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句话在白鸽身上演绎得透透彻彻。
初涉社会的白鸽,不敢走得太远,选择离家里两个车程的地方工作。
她当过服务员,摆过摊。
面对厨师的揩油,她毫不留情地将“咸猪手”咬流血,杜绝不道德之人的得寸进尺。
摆摊卖炸玉米,被城管追赶时,她顾不上油壶油箱的高热温度,抓起所有道具拼命逃窜,双手被烫出一个个水泡。
因为买不起冰柜,白鸽不忍心看着卖不出的玉米变坏变烂,一日三顿变成玉米餐。
吃得无法忍受时,很想到隔壁老板家买个馒头和辣条,摸到袋子里只剩5元钱,她又把心收了回去。
看着手上的泡,桌上的玉米,她第一次感受到父亲赚钱的不容易。
工作的不顺心,生活的窘迫,有时候会让白鸽触景生情。
摆难时遇上滂沱大雨,没有人再为她打伞,挡风遮雨。
一次,她看到一辆黑色轿车上,一个可爱的女孩穿着蓬蓬裙,偎依在母亲的怀里,暖暖的灯光打在她们身上,多么的温馨幸福。
白鸽停止了奔跑的脚步,任由豆大的雨滴打落在身上,目光却随着黑色轿车慢慢驶过。
她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女孩子,自己要为生活拼命奔波,吃尽苦头,而别人却能安逸地活着。
难道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天注定?
那瞬间,白鸽学会了思考,也想到了放弃。
只是,生活还得继续。白鸽不能因为一时的感触而忘记现实。
每次回老家看到父亲的头发一天天地变白,一个人的生活变得随便不讲究。
每一餐不是白水泡馒头,就是蒜汁浇面条,洗碗时连洗洁精都不舍得用。而她在家时,父亲至少会给她炒一味可口的菜色。
对比之下,白鸽的心,酸而痛。
父亲观察细微,亲切地说:
“我永远吃不胖的!”
看似不太搭边的话,就是一个要把你说服的理由,让自己节省再节省。
父亲的言行举止,白鸽看在眼里,她更加拼命工作。
也许是作息时间不规则,和压力的增大,使白鸽身体出现问题:小便变红。而且情况愈加严重,家里的医院查不病因。
亲戚告知北京的医院最有权威,张双奇着急得不假思索地只说出一个字“治!”
好像家里是开矿的,有丰厚的家底,但环顾一切,苦不堪言。
在白鸽心里,父亲就像一位勇士,无所畏惧,知道女儿面临困难,总会挡在前面,为她披荆斩棘。
05 飞跃
去一趟北京治病,几乎倾尽了父女俩所有的积蓄。
19岁的白鸽,变得落寞自卑。
她躺在床上,听着芦苇铺的屋顶窜着老鼠声,心如死灰,感觉自己命不久矣。
尽管父亲怎样安慰,她依旧两耳不闻。
一日复一日,父亲默默为她敷药,煮食,弄泡脚水,送至床头,脚边,又像24小时保姆,她什么时候起床上厕所,父亲总会远远地为她打亮手电筒。
他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操着同样的情。
白鸽冥冥中觉得,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像大佛一样,守在自己的身边。就凭父亲每天为她做的一切,她没有资格再堕落下去,自己还没为父亲做过任何事,就不值得父亲对自己如此用情至深。
这个曾经叛逆的女孩,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于是她在老家找了一份收银的工作,800元的工资,因为表现不错,老板在第一个月给白鸽发了1200元。
超市平时比较休闲,只有集会时才会忙起来。白鸽闲时会上网看到别人销售化妆品,自己也跟着节奏学起化妆。
她给用9.9元买了一个背景图,在后面打上手电筒,晚上8点下班回家,连饭也顾不上吃,第一时间进行“脸上作业”。
开始,同事笑她妖里妖气的,眼线画上天,白鸽雷打不动地继续涂抹。
不几天,白鸽的皮肤有了显明的改善,同事180度的逆转,与她成交第一笔化妆订单。
打响第一炮后,好运接踵而来,不停地有朋友买她的东西,甚至迎来了陌生客户。
化妆品销售第一个月,白鸽赚到6000元,接下来每月都有万元以上的收入,远远地超出她的工资。
白鸽为父亲理发
赚到钱的白鸽,给父亲置了一张新床。张双奇嘴上虽说“不用,不用”,但双手不停地抚摸柔软的床褥,脸上出现小孩般的笑容。
之后白鸽又慷慨出资给家里建了三间平房,彻底结束了十多年来屋内“下小雨”的境况。
左邻右舍给张双奇竖起大拇指:
“你的闺女出息了!”
转身又叮嘱白鸽:
“父亲对你这样好,出嫁之日,一起要带上父亲!”
这句话,不知在白鸽耳响过多少次,每一次,她都嘱咐自己:父亲年纪大,经常受人欺负,出嫁之前,必须让自己先站起来!
雄心壮志加努力拼搏,让白鸽一飞冲天,拥有自己的企业和工厂,终于让父亲张双奇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此时的白鸽开始在网上分享生活视频,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有一个最爱她的男人,就是父亲。
但网友的的留言和质疑,让她对自己的身世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你和父亲年龄相差50岁?
身高怎么相差这么大?
样子咋看也不像!
敏感的张双奇察觉到什么似的,浑身不自在地在院子里转了整整一天,对着女儿欲言又止,最终抵不住内心的拷问,抖动着嘴唇对白鸽说:
“鸽子,其实我不是你的亲生父亲,爸爸不应该这么多年后才告诉你,不应该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抱回来。你现在可以选择去寻找生父生母,但你在这里永远是我的宝贝女儿。”
看着父亲含泪的双眼,白鸽心里已经明白:没有父亲当年的善举,恐怕世界上就没有张白鸽。养育之恩大过天,这个身高不足1.5米的小老头,才是她真正的父亲,此生足矣。
06 活在当下
白鸽白手起家,从打工妹爬到了老板之位,压力山大,使她的身体再次受到打击,肾病复发,而且比四年前更为严重。
张双奇十分担心,他决定陪着白鸽再次踏上去北京的路,势必要把闺女的病治好。
2021年3月,白鸽在北大医院进行了肾穿刺的测病理手术,确认为iga肾小球性疾病。
白鸽住院时正值疫情期间,医院不许亲人监护,张双奇无法陪伴左右,女儿只能由护工照顾。医院一星期只允许探望一次,而且是隔着玻璃的凝视。
这让张双奇对女儿的牵挂日日夜夜地涌上心头。
当他看到刚做完手术的白鸽无法直起腰板,拖着长长的裤子,从住院部向他走来,每走几步,脚跟就会踩到裤子,不得不停下来让人帮她卷裤筒。
张双奇很想冲上前去亲自为女儿卷裤脚,扶着她慢慢地走,但厚实的玻璃让他们像相隔了万重山一样,狠狠地分隔开,可望而不可及。
顷刻间,张双奇泪流满面。
出院后,张双奇凝重地对女儿说:
“鸽子,不要再赚钱了!”
一句简单的话,白鸽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她要让父亲的生活变得有意思,给他买了一台平板电脑,晚上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发现父亲的老花越来越严重,忘性逐渐变大,听力大不如前。
2021年父亲74岁,白鸽24岁,父亲已经是一个老年人,二十年如一日对女儿的爱,无微不至,如果再不拿出时间陪伴他,更待何时?
从读书时起,父亲经常用通俗又充满期望的语言激励白鸽:
“一定要考上大学,那样就有小车来接你啦!”
每当父亲看到小时侯的玩伴,现在老夫老妻两手牵着去旅游,眼里的羡慕直接闪出了光。
回想到这些,白鸽终于读懂了父亲的心。
2021年5月,她毅然关掉千万公司和店铺,入手一辆价值66万的豪华房车,带上父亲云游四方,圆他几十年的旅游梦。
西藏,新疆,云南,青海,敦煌......留下他们远渡而来的踪迹。
她让父亲换上西装,喜庆的民族服饰,自己穿上漂亮的礼服,裙子,俯下身,伸出手邀请父亲共舞。
翩翩舞姿,爽朗笑声,张双奇满是皱纹的脸绽开了一朵花,眼睛笑成月牙儿。
2022年7月,他们的亲情之爱还在继续。
白鸽利用父亲陪她到北京看病的空档时间,拉紧父亲全是裂纹的手,到天安门观看升国仪式。
国歌响起的一刹那,白鸽温柔地将父亲扛起,让父亲可以痛快地目睹天安门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风飘扬的全幅景象。
白鸽欢笑地问:
“看到了吗?”
坐在女儿肩上的父亲兴奋地说:
“看到了!”
张双奇洋溢在脸上的喜悦,不仅是对祖国繁荣昌盛的骄傲,也是对女儿孝意横溢的欣慰。
什么才是孝?
我们常常会因为生活琐事,工作忙碌,用千里一线的电话,无线视频,与父母互动沟通;我们总想着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际,才是回乡伺亲的日子。
可是很多时侯,时间的流逝熬不过生命的沧桑与唏嘘,往往留给我们的只有遗憾。
白鸽说过,她要用健健康康的身体,陪着父亲走完下半辈子。
在她的话言和故事里,不仅有对父亲的承诺,还对承诺付诸行动。
所以,拿出时间,陪伴年老的父母完成他们想要的心愿,就像小时候他们圆咱们的“馋嘴梦”一样,一同给他们织造幸福的晚年光荫。
这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