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却倒霉的倚楼人(才华横溢却倒霉的倚楼人)
才华横溢却倒霉的倚楼人(才华横溢却倒霉的倚楼人)本来科举仕途之路已不顺畅了 ,没想到他的爱情更不如意。在他科举考试没有通过时,他去镇江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倾心相爱。去考试前,他与心爱的姑娘约好,等他考上后就结婚,一起去长安生活。谁知道,世事难料,在这年的中元节那天,姑娘去鹤林寺拜佛,却被当地驻守的一个军官看上了,这个武将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强行占有了姑娘。宣帝看了眉头紧皱。毕竟哪个皇帝希望“群儒定是非”呢?科举的目的也就是在加强皇权,不说一言堂,就说决策权就应该掌握在皇帝手里吧,哪里容得群儒来胡乱发表意见?所以宣宗对此很是不满,赵嘏升官的事情就泡汤了。于是怀着这种想家又不敢回的烦闷心情,一大清早他就醒了,独自一人在清冷的深秋凌晨,登上了高楼,沉默的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的云雾缭绕,天上稀疏挂着的几颗了无生气的星星,听着远处传来呜呜咽咽的笛声,怀着他对家的想念,想着天地苍茫却不见故土亲眷,感觉到孤单寂寞冷呀!苍天不
说起赵嘏(gǔ),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长安晚秋》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人杜牧读了也非常欣赏这两句诗,并且称赵嘏为“赵倚楼”。其次就是他倒霉的一生。
赵嘏,字承祐,晚唐诗人,出生在楚州山阳(江苏淮安)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里——父母体弱多病,有六七口人 ,却只有一间破草屋子。懂事的他在14岁那年,决定不再拖累父母,而是外出谋生、自食其力。在一个冬日,在他被人辱骂为“讨饭鬼”,和被人以食物戏耍,让他跟狗抢食之后,他悲愤不已,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努力读书,成为伟大的文学家,要当大官!于是,他就一边替人打工,一边刻苦读书。短短五六年,他的文学水平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写出的诗句意境深远,特别是七言律诗。
所以在二十岁的时候,赵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能凭着自己满腹的才学一跃龙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改变穷困潦倒的生活,是可以在朝堂之上得到领导们的赏识。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碰了壁,没有考上。之后,为了生活,他来到浙东等地方,在朋友门下当幕宾来挣一些生活费和学费,并且准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不知是时运不济,还是上天故意捉弄,这一考就是十七年。十七年中,他是空有满腹经纶,却屡败屡考,屡考屡败,多次名落孙山。
”《长安晚秋》这首诗就是他在又一次科考落第,窝居长安的时候写的。也许是他年轻时四处游历的缘故,他十分恋家,在他的诗歌中多次表示思念家乡。但是科考屡次落第的他,表示实在没有脸面回家面对乡亲父老,只能暂时居住在长安,等待下一次考试。
于是怀着这种想家又不敢回的烦闷心情,一大清早他就醒了,独自一人在清冷的深秋凌晨,登上了高楼,沉默的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的云雾缭绕,天上稀疏挂着的几颗了无生气的星星,听着远处传来呜呜咽咽的笛声,怀着他对家的想念,想着天地苍茫却不见故土亲眷,感觉到孤单寂寞冷呀!
苍天不负有心人!赵嘏在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科考的时候,终于进士及第了,这时他已经三十七岁了。可是也许老天觉得他还是要多磨练,考上进士了,仕途还是不顺畅,沉闷了两年。好在两年后唐宣宗继位,这是一位爱好诗赋的君王。他早就听说了赵嘏的诗名,准备提拔重用。
于是唐宣宗就问宰相说:“诗人赵嘏,现在担任的官是好的吗?拿他的诗来看一看。”也不知道这个宰相是怎么想的,大概是怕赵嘏得到皇帝的恩宠后会影响到他的地位,他就故意挑选了一首赵嘏写秦始皇的诗。宣宗打开一看上面有两句诗写道: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秦始皇的武功确实很厉害,但他不重用读书人,还焚书坑儒,导致天下大乱,秦朝灭亡。
宣帝看了眉头紧皱。毕竟哪个皇帝希望“群儒定是非”呢?科举的目的也就是在加强皇权,不说一言堂,就说决策权就应该掌握在皇帝手里吧,哪里容得群儒来胡乱发表意见?所以宣宗对此很是不满,赵嘏升官的事情就泡汤了。
本来科举仕途之路已不顺畅了 ,没想到他的爱情更不如意。在他科举考试没有通过时,他去镇江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倾心相爱。去考试前,他与心爱的姑娘约好,等他考上后就结婚,一起去长安生活。谁知道,世事难料,在这年的中元节那天,姑娘去鹤林寺拜佛,却被当地驻守的一个军官看上了,这个武将仗着自己有权有势强行占有了姑娘。
次年,赵嘏终于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了,却得知心上人被抢了,多年心愿达成的喜悦顷刻就没了,写了一首诗表示自己的痛苦: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蛾属使君。
这首诗里讲了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初期一个少数民族将领将沙咤利仗着自己的军功,强抢的韩翃姬妾柳氏的故事,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武li面前wu能为力,但是这个将领后来又将柳氏归还给韩翃了。他这样写大概也是想这个武将可以良心发现归还自己心爱的女人。由于他算是当时的流量小生,这首诗一写出来,就传得沸沸扬扬,人尽所知。
后来这个武将也知道了,想一想人家都考上进士了,还是不要招惹为好,干脆如赵嘏所愿,物归原主吧。就派人将这个姑娘送去长安,还写了赔罪信和送了礼物。当时,赵嘏正好有事要离开长安。两人的确是有缘,在横水驿两人就不期而遇了。久别后重逢,又经历了这么多坎坷的事情,两人一见面悲喜交集,抱头大哭。谁知道天意弄人,这位姑娘乐ji生悲,次日天亮的时候这位姑娘就在赵嘏怀里猝死了。
不见还好,一见居然成了永诀,赵嘏那个恨啊,都不知道该怨谁,只能欲哭无泪地将爱人就地安葬在横水北岸容易被阳光照射的地方,并写了一首哀悼诗: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也许是少年贫困,青年潦倒,中年郁郁不得志 ,还痛失爱人,加上他的一生四处漂泊,尝尽了世间人情冷暖,于是他在四十七岁的时候抑郁而死。赵嘏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在同情之余,也只能感慨——天妒英才! 但是令人们欣慰的是,他的诗句流芳千古,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