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价郭嘉十胜十败(郭嘉十胜十败有哪些内容)
曹操评价郭嘉十胜十败(郭嘉十胜十败有哪些内容)曹操南征张绣时后打算进一步进攻荆州,但是听郭嘉说袁绍可能会偷袭许都,于是罢兵。我们可以从屯田来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积极组织屯田,很快稳定了社会秩序。我们可以从《求贤令》来看度胜,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希望更多的“贤人君子”。我们可以从火烧乌巢来看谋胜,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因乏粮难支,在荀彧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袁绍屯在乌巢(今河南延津)的粮草,才得险胜。郭嘉是“十胜十败”的提出者,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逝世,曹操评价郭嘉说“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据裴松之引《傅子》注《三国志·郭嘉传》,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论证一下曹操是如何通过这“十胜”南征北战的,不知道案例是否恰当。
一、道胜:人际关系礼仪简单我们可以从遗嘱来看道胜。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临死前颁布《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二、义胜:以汉室名义征战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从此为汉室而战,为统一中华而战。
三、制胜:制度健全我们可以从割发代首来看制胜。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张绣,下令人马践踏麦田着斩,突然曹操马受因惊吓践踏麦田,因大臣引经据典,曹操躲过一死,但免不了头发被割。
四、度胜:用人不疑我们可以从《求贤令》来看度胜,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发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希望更多的“贤人君子”。
五、谋胜:计策果断,善于应变我们可以从火烧乌巢来看谋胜,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因乏粮难支,在荀彧等人的劝说下,坚持不退,后焚烧袁绍屯在乌巢(今河南延津)的粮草,才得险胜。
六、得胜:真诚待人,忠正有远见郭嘉是“十胜十败”的提出者,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逝世,曹操评价郭嘉说“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
七、仁胜:考虑民间疾苦我们可以从屯田来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积极组织屯田,很快稳定了社会秩序。
八、明胜:大臣不信谗言曹操南征张绣时后打算进一步进攻荆州,但是听郭嘉说袁绍可能会偷袭许都,于是罢兵。
九、文胜:是非分明,治国有方这一点感觉有点抬举曹操的意思,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十、武胜:用兵如神虽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但魏武扬鞭,先后“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无人能及”,所以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下一个目标是荆州。
不知道本人举的案例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