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厚畛子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期,厚畛子地理极其重要,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蜀攻魏、魏伐蜀,厚畛子是重要的兵驿,厚畛子村曾驻兵扎营,留有营盘梁等地名,境内留存古栈道遗迹多处。厚畛子流传着刘秀斩蟒、殷娘娘望夫、姜太公钓鱼等众多传说,产生了大蟒河、殷家坪、钓鱼台等美丽的村庄名字。厚畛子镇还是傥骆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相传唐德宗、唐僖宗等均从此处出逃,杨贵妃傥骆道离奇失踪。清道光五年,清政府在厚畛子镇老县城村设佛坪厅,后因匪患,民国十四年厅城废,佛坪县府迁往袁家庄(今佛坪县治所在地),空留一座高山石头城。厚畛子又是全国最早的工人起义发祥地,纪念伐木工人起义的庙宇、石碑湮没在密林深处。三、历史文化沙梁子乡位于周至县城南,距县城64千米。建国初为佛坪县沙梁子乡,1958年改为公社并由佛坪县划归周至县,1960年划回佛坪县,1962年又划归周至县,1984年复改乡。1996

一、厚畛子地名的由来

厚畛子因山水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头曰畛。《山海经》中有“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载,故而得名厚畛子。也有另一种解释,当代作家叶广芩经过考证后认为,“厚畛子”实际上是后来人对傥骆道在此相对的宽度命名的驿站。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1)

二、历史沿革

建国初为佛坪县厚新乡,1951年改为厚畛子乡,1958年建公社,1958年被划入周至版图,1960年复归佛坪,1962年由佛坪县划归周至县,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744.4平方公里,人口约1600人。2000年3月,撤乡设镇,人口约1800人。辖老县城、钓鱼台、花耳坪、厚畛子、姜家坪、大蟒河、殷家坪7个行政村。 1反对法

沙梁子乡位于周至县城南,距县城64千米。建国初为佛坪县沙梁子乡,1958年改为公社并由佛坪县划归周至县,1960年划回佛坪县,1962年又划归周至县,1984年复改乡。1996年,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约700人,辖八一、三合、同力3个行政村。

2001年11月,厚畛子镇、沙梁子乡合并为厚畛子镇。辖厚畛子、姜家坪、花耳坪、钓鱼台、老县城、大蟒河、殷家坪、八一、同力、三合10个行政村。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2)

佛坪厅荣聚站

三、历史文化

厚畛子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三国时期,厚畛子地理极其重要,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蜀攻魏、魏伐蜀,厚畛子是重要的兵驿,厚畛子村曾驻兵扎营,留有营盘梁等地名,境内留存古栈道遗迹多处。厚畛子流传着刘秀斩蟒、殷娘娘望夫、姜太公钓鱼等众多传说,产生了大蟒河、殷家坪、钓鱼台等美丽的村庄名字。厚畛子镇还是傥骆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相传唐德宗、唐僖宗等均从此处出逃,杨贵妃傥骆道离奇失踪。清道光五年,清政府在厚畛子镇老县城村设佛坪厅,后因匪患,民国十四年厅城废,佛坪县府迁往袁家庄(今佛坪县治所在地),空留一座高山石头城。厚畛子又是全国最早的工人起义发祥地,纪念伐木工人起义的庙宇、石碑湮没在密林深处。

“金星坠于终南圭峰之间,因号太白山”。太白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的封禅祭祀活动和相关记载多次见之典藉;文人墨客,学者雅士留下的诗词楹联,典故传说源远流长,它们均已成为太白山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太白山是道教圣地,属道教七十二洞天中第七洞天,山上山下修建了四十多处宫观庙宇,如太白庙、药王殿、南天门、玉皇殿等。

厚畛子又是一座新兴的文化摄影艺术基地。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厚畛子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地。厚畛子既有南方的灵秀,又有北方的豪迈。厚畛子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特色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著名作家叶广芩留恋于厚畛子的山水之间,在老县城深居简出,埋头写作,成功创作了《老县城》、《青木川》、《秦岭无闲草》等巨作。《青木川》又经叶广苓改编成电视剧《响马贩》。西安美院教授万鼎在老县城村设立艺术基地。著名画家王西京、王建树在殷家坪村设立艺术基地。厚畛子又是许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和外景地,影视作品《走着瞧》、《惊心假日》、《盲山》、《阿妹的诺言》、《西厢记》等在此进行了摄影创作。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3)

黑河风光

四、行政区划、交通、经济发展

厚畛子镇隶属于西安市周至县,东与板房子镇交壤,西与宝鸡太白县、眉县连界,南与汉中佛坪县、洋县毗邻,北与陈河镇相依。108国道横穿境内,镇政府驻地厚畛子村,距108国道25公里。近年来,厚畛子镇依托境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型经济林两大主导产业。镇域内旅游设施齐全,建有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大型宾馆5个,“农家乐”经营户76户,每天可接待游客3000人次。相继成立了向导背工协会、农家乐协会、山歌协会等,满足了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观光需求。厚畛子镇每年接待户外探险、旅游观光游客近30万人次。2011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为4834万元,农业总产值261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180元。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4)

秦岭四宝——大熊猫

五、地理位置、自然资源

(一)地理位置

位于西安、宝鸡、汉中三市和周至、眉县、太白、洋县、佛坪五县的交汇处,有“一脚踏五县”之称。是西安市面积最大(822.4km2,占周至县面积的28%)、海拔最高(平均海拔1500m,境内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m)、距市区最远(170km,距周至县城89km,距108国道25km)、生物种类最多(4300余种,其中植物2700多种,动物1600余种),且唯一兼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深山景区镇。

(二)自然条件

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冷暖分明。早晚与中午温差大,低温多雨,年降水量为983.8mm,年平均气温5.4℃,夏季平均气温17℃,适宜于夏季旅游避暑度假。土壤类型以褐土和山地石渣土为主,适宜药用经济林木山茱萸的生长。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5)

秦岭四宝——金丝猴

(三)资源优势

1、自然景观。是西安市唯一深山景区建制镇。是横跨秦岭南北,南有湑水河(属长江水系),北有黑河(属黄河水系),兼有南北方过渡性气候,并且是位居太白山南麓的门户区,全镇森林覆盖率93%,有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系统群落,第四纪冰川遗址,森林垂直分布带。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多达87处,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美景,有保存完整原始生物群落。以拔仙台、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跑马梁、南天门、万亩枇杷林、千年铁甲树、钓鱼台、玉兰王、一线天、龙骨峡等景点著名。

2、动植物资源。境内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至老县城省级自然保护区,以美丽富饶在国内保护区独领风骚。植物27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1类、628属、1550种,镇域内有全国罕见的千年玉兰王、铁甲神树等,以独叶草、太白杨、太白红杉、鸽子树等10余种最为珍贵。动物1600余种,其中兽类62种,鸟类230余种,昆虫1435种,是全国唯一的绢类蝴蝶标本采集基地,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昆虫专家周尧教授从事科研教学的基地,区内动物以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最为珍贵,其中还被世界基金会(WWF)划定为“国宝”大熊猫的走廊带。

3、水资源。黑河发源于太白山上的二爷海,流经厚畛子境内48km,境内有花耳坪河、钓鱼台河、后沟河、安沟河、清水河、太平河、大蟒河、八斗河等八条主要支流汇入黑河,是西安市人民的生命河。

4、农副产品。木耳、香菇、土蜂蜜、花椒、核桃、板栗、山萸肉、山野菜等农副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镇域内有山茱萸基地、花椒基地、猪苓基地、高山设施蔬菜基地等四大农副产品种植基地。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6)

秦岭四宝——羚牛

六、旅游品牌

(一)太白山

秦岭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岭。其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2米,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太白山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另外,秦岭和淮河一起还形成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由于太白山山势高耸,水热差异大,气候垂直分布效应明显,自山麓至山顶,沿山体分布有暖温、中温、寒温和亚寒四个气候带,天象景观独特,气候变幻莫测,时风、时雾、时雪、时雨,因此,也就构成了“一山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象景观。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太白山高山地区,保存有完整、清晰的第四纪末次冰川遗迹(发生于六、七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即“大理冰期”)。以拔仙台为中心,角峰、槽谷、冰斗、冰阶、石河、石海、冰坎、石阵、石塔、冰蚀洞、冰斗湖、石环、漂石、冰碛湖,终碛湖等第四纪冰川所特有的地貌形态均历历在目,一览无遗,有的甚至广布几十里,因此,太白山被誉为研究第四纪冰川及“太白冰期”的天然博物馆。太白山主体是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即:太白花岗岩)组成的,这个岩体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构造变化,使断层、节理不断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现在太白山奇峰林立,雄伟险峻的山岳景观特色,它们或巍峨壮丽、层峦叠翠;或拔地通天、壁立千仞;或千岩竟秀,神秘莫测;或云雾苍茫、飞瀑流泉,自然景观资源非常突出。太白山是我国少有的生物多样经典型地区之一,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生物多样地区,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6种,如独叶草、太白米等。这里森林垂直分布带特别明显,有分布中低山区的落叶阔叶林带,有中山区(海拔2300—2800米)的针阔混交林带(如红桦林带,二十里枇杷林带等),中高山区(海拔是2800—3400米)的针叶林带(以冷杉、落叶松为主),也有高山区(海拔3400—3767米)的荒漠灌丛草甸带。同时,太白山药用植物名目繁多,且自成体系,这里奇花异草,比比皆是,故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地遍野都是宝”之称。同时也被誉为“北方的西双版纳,天然的植物园”。太白山繁茂的林木花草和生态环境,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场所,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天然基因库。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林麝、大鲵、锦鸡及太白虎凤蝶等。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7)

老县城寨门

(二)老县城(佛坪厅故城)

老县城村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5公里的周至县厚畛子镇。西距洋县华阳75公里,东距佛坪县105公里,北距周至县城110公里,距古城西安185公里,是傥骆古道的必经之地。海拔高程1737.2米,地理坐标:东经107°45′,北纬33°48′。

老县城集历史、文化、自然、人文于一体,是“傥骆古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驿站,流传着四郎取水等美丽的传说。老县城是目前保护比较完整的一座处在百里大山深处的故城遗址(全国唯一的高山石头城)。城坐北朝南,设东、西、南三城门,城址平面轮廓呈东部外凸的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约1197米,其中南部墙长390米,北城墙长340米,东城墙长约235米,西城墙长232米,围合面积约8.47公顷,城内原佛坪厅办公遗址及清代建筑保存完好,城内留存大量精美的碑碣和石雕群,如国内十分罕见的“三龙戏珠”碑,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老县城又称佛坪厅故城,原名佛爷坪。佛坪旧为周至、洋县辖区,道光初始设官守,历代沿革不得详考,知其秦汉间先后属内史、右扶风、扶风及汉中郡;三国以后属扶风郡及梁州,唐属稷、洋二州;宋属京兆、兴元二府;元属奉元、兴元二府;明属西安、汉中二府。清初循其旧制,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割周洋地置佛坪厅,改属汉中府。同年,到任同知景梁增,招抚流民,伐木开石,于湑水河南岸筑佛坪厅。厅城设立初期,一度呈现繁荣景象,辖域内人员最多时近3万人。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改县治;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因匪患厅城废;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厅城迁往袁家庄(今佛坪县址),历时101年。新中国成立后,佛坪厅故城在1958年被划入周至版图,1960年复归佛坪,1962年再次划归周至管辖。目前,故城所在地已被今人称为老县城村,隶属于周至县厚畛子镇。

1996年6月12日,周至县人民政府将“老县城遗址”(佛坪厅故城遗址),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24日“佛坪厅故城”被公布为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厚畛子太白山(厚畛子镇青姿之山)(8)

秦岭四宝——朱鹮

七、旅游线路

1、佛坪厅故城遗址科考游;

2、太白山原始风貌观光游;

3、太白山植物垂直分布科普游;

4、傥骆古道遗址探险游;

5、民俗风情观光游;

6、红水河户外探险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