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录用的论文能加项目号吗(一个项目加分等同于一篇C刊)
已录用的论文能加项目号吗(一个项目加分等同于一篇C刊)国内教师评职主要看教龄、任职年限、学历、荣誉证书、论文论著,民主评议和教学成绩,以及获奖的教育科研项目和课题。如此具有争议的项目,为什么还会有许多老师去申报?为了弄明白,墙哥去查阅该项目近一年的资料和公告。可最后发现,这个项目,还真是和之前想的一样,平平无奇,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协同育人,说白点就是老师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老师出教学资源,企业出项目经费,在最后挂个教高厅的红头文件。这位老师的学校认同该项目,很有可能是想挂个高等级项目名头,并不看重实质内容。所以现在国内高校对协同育人有两个态度:一种是对其弃若敝履,一种是奉为上尊。
在201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推出时,掀起的风浪很小,也不能成为职称评选的加分项,所以墙哥一直没有去深入了解它。
但昨天一位老粉联系墙哥,表达了自己想申请协同育人的想法,墙哥就劝他将精力放在论文上,毕竟这个项目真的一般,论文可是实打实的加分项。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说自己的学校把这个项目认同为省级课题,可作用于评选职称,甚至在加分上等同于一篇北大核心!
加分和北大核心一样是什么概念?难道里面暗藏“玄机”?
为了弄明白,墙哥去查阅该项目近一年的资料和公告。可最后发现,这个项目,还真是和之前想的一样,平平无奇,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协同育人,说白点就是老师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老师出教学资源,企业出项目经费,在最后挂个教高厅的红头文件。
这位老师的学校认同该项目,很有可能是想挂个高等级项目名头,并不看重实质内容。所以现在国内高校对协同育人有两个态度:一种是对其弃若敝履,一种是奉为上尊。
如此具有争议的项目,为什么还会有许多老师去申报?
国内教师评职主要看教龄、任职年限、学历、荣誉证书、论文论著,民主评议和教学成绩,以及获奖的教育科研项目和课题。
很多老师在硬性要求上优势不够,就只能在其他能够争取的地方多加分,论文就是最普遍的一个选择。
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SSCI、SCI、南北核心加分都不错,却不是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老师们能够轻易争取的,所以他们中不少人会选择另一方向:课题。
但所有课题都能评职称吗?并不是,首先要注意课题参与者的位置,还有课题的级别。
墙哥调查发现,不少老师会选择申请这个项目,主要是因为级别属于省部级,难度还很低。几乎可以说只要和企业说好了,教育部大多都会批,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
如果有老师的学校认可该项目,那墙哥觉得这可能就是这些老师们评选职称的另一条道路。
2022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已经赶不上了 但好在九月会开始第二批申报,申报条件为本科单位老师 纵向课题。
以下附上教育部给出的申报项目:
1、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
3、师资培训项目
4、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5、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
6、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
墙哥建议有评职称需求的老师们,可以翻看自己学校的评职文件,看看自己学校是否把该项目纳入了加分选项。
虽然这个课题难度不大,水平也不高,可能有些老师会不屑于做这个,但不管黑猫白猫,能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如果可以在评职称时助力,那这个项目可比挤破脑袋发核心要省心点,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深入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