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中华田园犬的表情(只有中华田园犬)
怎么形容中华田园犬的表情(只有中华田园犬)有人说,只有中华田园犬,才配得上“乡愁”这两个字。今天就来跟你聊聊它们的故事。苏东坡词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黄”指的就是土狗,正宗中华田园犬,看家护院、爬山开路专用。四张照片里都有一只狗狗朋友看着我发来的照片,说:“感觉很有生活气息啊,你看,狗狗都出来晒太阳了。”村里的土狗,经常被称为“阿黄”,其正式的名称是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曾被尊称为“国犬”、“活化石”。
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
你还记得老家那条土狗吗?
上个周末,我们去了一次上海奉贤区的村庄。刚走进村的时候,就有小同学说:“环境真的很好诶,好适合养老。”
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村庄一样,这里的村子安静祥和,屋内的收音机放着戏曲,老人们在摘菜,而且总有一条狗相伴左右。
四张照片里都有一只狗狗
朋友看着我发来的照片,说:“感觉很有生活气息啊,你看,狗狗都出来晒太阳了。”
村里的土狗,经常被称为“阿黄”,其正式的名称是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曾被尊称为“国犬”、“活化石”。
苏东坡词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黄”指的就是土狗,正宗中华田园犬,看家护院、爬山开路专用。
有人说,只有中华田园犬,才配得上“乡愁”这两个字。今天就来跟你聊聊它们的故事。
一、忠犬八公:一个人,一条狗,十年一生
“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我都会在车站一直等你,等你回来重新和我在一起。”
这不是一份关于爱情的美好许诺,而是一只秋田犬的真实内心独白。
如果你看过或者听说过《忠犬八公》的故事,那你一定能看懂这份无法言喻的独白。
《忠犬八公》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关于“守护和陪伴”的电影,讲述了一名老教授和一只秋田犬相伴相守的故事,老教授在街头无意捡到了乖巧可爱的小八,为其寻找主人无果后便决定自行喂养它。
教授每天很晚下班。傍晚五点,暮野四合,在车站的出口处,每天来来回回有两百多万人次的乘客。小八总是能准确地认出教授。
教授和小八一起在院子里玩,一起吃着爆米花看球赛,一起上下班。
直到有一天,教授在学校里突发心脏病辞世,留下了小八,被一位亲友领养走。
可小八不理解什么是死亡,不知道主人为什么一直不回来,每天依旧准时前往车站等待,希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它确信,即使在百万人流中,即使再过百万年,也能毫不迟疑地认得出那个人。
每天五点的等待,等了十年。等到动作迟缓,等到毛色黯淡,等到它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个车站是涩谷站,今天,那里还立着一座秋田犬的雕像。
如果说小八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那么2017年上映的同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忠爱无言》只能算作默默无闻了。
未过亿的2555.38万的票房,0.4%的排片率……可即使是这样低的宣发力度,它的上座率却位于当时所有在线排片的榜首,成为了当时以口碑取胜的黑马小众电影。
影片几乎是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主人公老余和他所捡到的流浪狗“黑子”的故事,复刻了那段致郁却也治愈的十年故事。
故事发生在2007年,老余曾经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村中青年,18时因为冬天长时间在冰冷的河中割芦苇而导致高位截瘫。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以前攒的钱买了收音机,开始自学修理各种小家电。
老余与黑子的缘分则始于一场“逃难”。一天,老余的弟弟去餐馆送鸽子,这家餐馆的中即将被宰杀的一只小土狗悄悄地溜到了弟弟的车上被带回了家。
小狗到家中不知为何就直奔老余房里,老余一开始是对它骂骂咧咧,大叫道:“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养活得了你?!”
可也许是因为孤单,又也许是看它可怜,老人最终还是收留了这只小土狗,并给它取名为“黑子”。
于是,十二年的人与狗的缘分就此结下,不论是老余还是黑子都没有预料到一次偶然的对骂竟成为了他们一生羁绊的开始。
狗狗成长起来是很快的,黑子快速地成年并担任起了每天拉着已经半身瘫痪的老余去市集修家电的任务,一天一般要去上三个市集,而途中除了平坦的马路外更是有颠簸不平的山路。
在黑子的陪伴下,老余也逐渐开朗起来,经常对着黑子倾诉心事,更会特地留好吃的给黑子。这一拉一陪啊,就是十一年过去。
可万事万物,都有其归处。十一年后,年迈的黑子还是病倒了,即使老余带着黑子去兽医处求治,也没能改变结局。
黑子的离世对老余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但离开不代表消失,老余对记录的摄像师表示:“我永远忘不了黑子。”
现在,老余的木推车已经变成了一辆电动三轮,院子里的鸽子也生了好几代,可他还是会时常去黑子的坟头唠唠嗑。
二、中华田园犬们
虽说是叫中华田园犬,不过严格来说,并没有中华田园犬这一品种,这一名称只是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本土狗类关注度提升而给“土狗”们起的雅称。
所以,不像哈士奇、阿拉斯加又或是萨摩耶等国外犬种,中国的“土狗”们目前根本是没有名字的。
“中华田园犬”连一个合格的名称都算不上是因为,中国实际是世界上真正的历史悠久的产狗大国,在我们广袤的96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本土狗类仅区分亚种就有三大品系,北方品系、江浙品系和两广品系。
即使由于我国长期缺少培育犬种的习惯导致部分品种血统混杂,目前依然有45种纯正以及历史古老的犬种保留了下来。其中有的飒、有的萌、有的呆……
这是呼伦贝尔草原牧羊犬,凶猛忠诚,结实有力。其神秘祖先据说是能和草原大型猛兽搏斗的烈犬,可惜没有任何留下任何史料记载。
这是陕西细犬,我国的专职猎犬之一,神兽哮天犬的原型。
这是京巴,因为性格倔强高傲酷似狮子又被称为北京宫廷狮子狗,自唐朝开始就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被皇族和达官贵人们喂养。
这是太行犬,产于太行山地区,3000年前已有该种犬。属于亟待拯救的本土犬种,纯种已经十分少见,甚至达到濒临的情况。
还有藏獒,产于中国青藏高原3000—5000公尺的高寒地带,被看作西藏的护卫犬和保护神,在当地被喻为“天狗”。
三、“往后狗生”,为什么那么难?
对于中国本土狗“中华田园犬”的称谓也暗示了目前中国本土狗类的尴尬处境。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不断从农村地区涌向城市的今天,在田园乡村里土生土长的中华犬们该何去何从呢?
这一尴尬的处境也不断在被现实验证:一杭州大爷带中华田园犬办证被拒,成都市公安局将中华田园犬列入禁养列表……
不论是城市禁养,还是人们主观上缺少饲养兴趣,所有的根源都在于中国缺乏培育优良品种的习惯。
从古时起,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就比较低,与狗相关的成语基本都是带有贬义的性质,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人模狗样云云。
到了现代,我国的本土宠物狗行业也基本上都是从外引进再发展的,等人们意识到本土狗类也需要有一个安置之所的时候,市场上早已被培育历史悠久的外来品种占领了。
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狗能像土狗这样分布之广,家族之大。
从中国的农耕文明诞生以来,土狗陪着人们走过饥荒、贫穷、战乱直至富裕,却在现代面临断崖式的生存困境。
打狗和灭狗的运动,使得土狗的数量锐减。外来犬入侵、杂化,原生态土狗变少。治安的变好让看家护院不再需要靠狗,养狗不再划算。
土狗从种群、数量、饲养人群都在急剧锐减。如今养土狗的主体在村庄、乡镇,城市虽少有禁养令,但对纯种犬、宠物犬的推崇使得土狗的生存空间被极大地挤压,城镇化的进程更加剧了这一变化。
血统理念直接否认了土狗千年的演化方式、中国地理与文化的选择,颠覆了人们认知,改变了社会评判依据。
如今,为了宣传保护土狗,网络上关于土狗的词条已经被改为了“中华田园犬”,有许多帖子科普正宗的土狗品种。
希望有一天,中华田园犬“一个都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