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上半年种植了2080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75公斤,比去年亩均增产50公斤。预计10月底晚稻将开镰收割,目前来看收成也不会差。”朱国聪说,自去年8月以来,借助农业“双强”行动的“东风”,技术、机械、扶持政策进一步向种粮领域集聚“加码”,让他对种粮前景愈发有信心。白露时节,在温岭市国聪家庭农场,900余亩晚稻随风起伏,长势喜人。正在田埂边查看晚稻长势的农场主朱国聪一脸喜悦。9月16日上午,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召开。胡元勇摄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端牢中国饭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9月的浙江,稻浪滚滚,稻花飘香。一串串稻穗颗粒饱满,迎风摇曳。金黄色的稻田内,农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驾驶着现代化收割机,开足马力将一茬茬水稻“收入囊中”;畦垄上空,一架架无人机穿梭飞过……一派繁忙的丰收秋景。

自去年8月23日,浙江首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大会以来,过去一年,浙江以“一年大突破、三年大跨越、五年创一流”为奋进目标,聚力探索具有先行意义的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之路,开启了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崭新征程。

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16日上午,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人民网浙江频道从会上获悉,这一年,“浙江省核心技术攻关战”等农业“双强”行动“五大战役”全面打响,粮食生产创六年新高,早稻播种面积增量全国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在经济稳进提质大局中,浙江农业更是采取了全面重塑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业生产效率等创新之举,为夺取秋粮丰收打下了扎实基础。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1)

9月16日上午,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召开。胡元勇摄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端牢中国饭碗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白露时节,在温岭市国聪家庭农场,900余亩晚稻随风起伏,长势喜人。正在田埂边查看晚稻长势的农场主朱国聪一脸喜悦。

“上半年种植了2080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475公斤,比去年亩均增产50公斤。预计10月底晚稻将开镰收割,目前来看收成也不会差。”朱国聪说,自去年8月以来,借助农业“双强”行动的“东风”,技术、机械、扶持政策进一步向种粮领域集聚“加码”,让他对种粮前景愈发有信心。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2)

5月17日,在义乌市苏溪镇齐山楼村,种粮大户楼福兴正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割小麦。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过去一年,浙江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结合农业“双强”行动,创造性地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接地气”的举措不胜枚举: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安全责任书》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制;率先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率先实行全省域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效益;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积极稳妥推进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8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贡献率达67%;科学划定国土空间“三区三线”,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

“仓廪实,天下安”。过去一年,浙江省粮食安全保卫战打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1510.1万亩、产量124.18亿斤、亩产411.2公斤,均创近6年新高。今年,浙江省早稻播种面积增长16.67万亩,增量居全国第一;夏粮、夏油、早稻生产获农业农村部“三表扬”,此外,全省生猪、蔬菜、水产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菜篮子”拎得更稳。

粮食增产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人民网浙江频道从浙江省农业“双强”专班了解到,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农业“双强”行动功不可没。

据了解,今年浙江省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超4.4亿元,实施农业“双强”项目194个,这些项目中约九成都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3)

海宁市袁花镇双丰村小麦收割。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发放的农机购置补贴中超六成投向粮食生产机械,同时,浙江大力推广水稻叠盘出苗育秧等十大高产高效技术和“稻—豆”轮作等十大稳粮增效模式,这些都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农机装备加速迭代

“数智”助农质效双升

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从城市延伸到广袤田野,以前“靠天吃饭”的农民实现了“知天而耕”。数字化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也让浙江农民端牢“饭碗”的底气越来越足。如今的浙江乡村,处处焕发出新的活力。

浙江是茶叶大省,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采茶工紧缺的现象。加快推进规模茶园宜机化改造和茶园机械的研发制造,成为了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

今年春天,绍兴嵊州市三界镇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基地进行了一场“不见人影”的春耕活动。茶园内,第三代名优茶采摘机器人替代采茶工,忙碌地作业。

“通过对大量茶树芽叶图像数据的学习,采摘机器人可自动识别茶树新梢嫩芽。”据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团队专家、项目负责人陈建能介绍,目前,第三代名优茶采摘机器人的芽叶识别准确率可达85%。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4)

技术人员对采摘机器人进行调试。张宗亮摄

除了自动识别,采摘机器人还能做到自动定位采摘、自动收集、自动“行走”。“茶树在采摘机器人眼里是3D立体的,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分析和网格化的定位,能精准找到芽叶所在位置,再通过机械臂,将剪下来的芽叶吸进茶篓。”陈建能说,“以后采茶的时候只需要人来看一下是否可以采摘,确认可采后按下遥控按钮即可。”

金华市婺城区婺江丝雨茶叶专业合作社有茶园1000亩。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对300亩茶园进行了宜机化改造,将大坡改为缓坡,方便茶机“上山入园”。

今年5月,该合作社看准时机,引进了婺城区首台乘用型采茶机,为茶园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的空间。“购置这款乘用型采茶机,政府补贴50%,合作社仅花费3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平表示,这台新装备采茶综合效率比普通采茶机提高3倍,采摘成本降低了80%。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5)

乘用型采茶机正在作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去年以来,金华加大对茶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机械装备的补助力度,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型农机并试验示范,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婺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积极推广乘用型采茶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使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农户受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绍兴嵊州市、金华婺城区的生动实践,正是浙江一年来大力推进机械强农的缩影。

过去一年,浙江省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共研制推出小型高速插秧机等农机新产品70个,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新增各类农机装备6.5万台(套),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步伐不断加快。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6)

机械强农。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一年来,浙江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一批田成方、路成网的宜机化耕地和园地已跃然田间。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短板弱项,浙江创新推进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300个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据悉,目前,浙江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9%,领跑南方12个丘陵山区省份,成功获批全国唯一的丘陵山区适用小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

老农民有了新帮手

农业创新成色更足

走进温州瑞安市马屿镇梅屿社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干净整洁的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

“棚内种植有番茄、水培生菜等农作物。”据瑞安市都市无土栽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彬介绍,以往棚内的浇水、喷淋、打药等作业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操作,如今,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智能大棚应运而生,23亩土地仅需两位农业园技术员进行管理。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7)

瑞安市马屿镇梅屿社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孙凛摄

据了解,智能大棚内装有各类传感器,农业园技术员通过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可对营养液浓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直观地向用户反馈信息。

“之前干农活全凭经验,现在要靠数据说话。”马屿镇农合联常务副理事长林志寅表示,一旦作物发生病情,农业园技术员可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上的都市无土栽培智慧蔬菜种植平台接收预警,远程操作改善大棚环境。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8)

农业园技术员在手机端远程操作,对大棚进行管理。陈瑞周摄

走进位于绍兴市上虞区的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物工厂”,大棚内的栽培架上长满了碧绿鲜嫩的蔬菜,煞是养眼。

据了解,该“植物工厂”采用气雾栽培技术,可根据蔬菜生长需求精准供给营养,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摘的全程自动化生产,光黄瓜一项,每亩年产出就达到4万公斤,效益显著。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是浙江省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一年来,浙江奋力推进科技强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越来越多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金扁担”:挂牌成立浙江省种业集团;15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湘湖农业实验室揭牌成立,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力量持续增强;实施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发力;“三农九方”农业科技协作不断深化,省市县联动派遣科技特派员1万人次,农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打通。

据统计,过去一年,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育成国家、省级审(认)定农业新品种83个,“甬优”系列杂交稻育种领跑全国,西兰花国外品种垄断局面被打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重要畜禽良种覆盖率96%。

浙江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浙江金秋好丰)(9)

嘉兴桐乡市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数字化育苗工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农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成果,为浙江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保障。

这一年,“浙江乡村大脑2.0”正式上线,“浙农码”累计赋码用码量超5000万次,“浙农”系列数字化应用场景全面开花,“仙居杨梅产业大脑”等一批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应运而生;一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与数字化加快融合,为“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提供了解决方案;未来农场、数字农业工厂茁壮成长……数字化改革,为浙江省现代农业注入了智慧、高效、竞争力等时代元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筑基垒塔,再启新程。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突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加快建设农业科创高地,加快重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科技化、机械化、绿色化、融合化,联动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农业现代化先行省,为“两个先行”提供基础支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