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让孝亲敬老成风尚(敬老孝亲重在用心)

让孝亲敬老成风尚(敬老孝亲重在用心)当然,孝敬是“心”事,也是“新”事。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长辈们往往囿于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难以跟上年轻人的步伐。虽然他们的一些见解可能传统甚至落后,但年轻人应当承认长辈的人生阅历有其借鉴意义,不妨耐心听听老人的想法,辨证看待。同时,可以引导长辈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鼓励老人融入信息时代,让他们从丰富的精神娱乐中,消除“跟不上时代”的不安。精神慰藉的本质,还是常怀感恩之心,并千万不要吝于表达。比如,父母为自己的小家带孩子,应当多体谅父母的辛劳,用沟通来解决代际冲突。怎样真正做到用“心”孝敬呢?首先,晚辈们可以借鉴以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国式孝敬。经济供养,即为长辈提供衣食住行保障,使其免遭饥寒。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们早已无需像“子路背米”“卧冰求鲤”一般,靠艰辛的劳动维持长辈的生活,甚至相反,不少初入社会的年

让孝亲敬老成风尚(敬老孝亲重在用心)(1)

让孝亲敬老成风尚(敬老孝亲重在用心)(2)

让孝亲敬老成风尚(敬老孝亲重在用心)(3)

今天,“百善孝为先”仍是我们经营家庭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强大精神基因。但它的下一句“论心不论迹”,恐怕没有多少人听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孝敬”的评判,不应考究其行为,而应看当事者是否用心。

譬如,如果以给予父母物质回馈为评判标准,那么有些家庭条件不够好的人,就要被直接划入“不孝”的行列。事实上显然并非如此,古往今来,不少家庭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仍然母慈子孝,那些尊重父母、勉力奉养父母的人,都做到了“孝”。

又如电视剧《都挺好》中,争议最大的苏明成,他发自肺腑地敬爱母亲,经常回家陪伴父母、哄母亲开心,母亲去世后也尽自己最大努力安置、照顾父亲。虽然这一人物有啃老、幼稚等缺点,但得到很多观众的认同,对苏母而言,明成做到了孝敬。

当今优渥的物质条件,使老人的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在孝敬老人的行为中,接受者的感受尤为重要,即是否通过晚辈的言行,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与愉悦。

怎样真正做到用“心”孝敬呢?首先,晚辈们可以借鉴以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国式孝敬。

经济供养,即为长辈提供衣食住行保障,使其免遭饥寒。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人们早已无需像“子路背米”“卧冰求鲤”一般,靠艰辛的劳动维持长辈的生活,甚至相反,不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还享受着长辈的经济支援。尽管老人看似什么都不缺,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物质来表达孝心,如在逢年过节或寿辰时准备一些投其所好的礼物,相信老人会由衷欣慰。

生活照料,也是“养儿防老”的一部分。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甚至患病,晚辈帮助或代为进行一些日常事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城市发展和交通便利使“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成为过去,而远在异乡打拼的子女往往无法时常陪在老人身边,我们不妨多联络,多留心长辈的健康情况。当然,更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

精神慰藉的本质,还是常怀感恩之心,并千万不要吝于表达。比如,父母为自己的小家带孩子,应当多体谅父母的辛劳,用沟通来解决代际冲突。

当然,孝敬是“心”事,也是“新”事。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长辈们往往囿于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在生活习惯、价值观等方面难以跟上年轻人的步伐。虽然他们的一些见解可能传统甚至落后,但年轻人应当承认长辈的人生阅历有其借鉴意义,不妨耐心听听老人的想法,辨证看待。同时,可以引导长辈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鼓励老人融入信息时代,让他们从丰富的精神娱乐中,消除“跟不上时代”的不安。

“孝为善之始,心为孝之本。”愿孝亲敬老这一永不过时的“心”事,成为所有中国家庭的幸福秘诀,成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加速器。 文/家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