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出现(马克沁机枪前面的圆形铁片是干嘛用的)
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出现(马克沁机枪前面的圆形铁片是干嘛用的)事实上喷出来的带有火光而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气体进入助退器之后,总得排出来,多余的气体,是通过助退器上面一圈的排气孔排出来。而气体排出来的过程中,会在排气孔的位置上产生火焰。这个火焰,会暴露位置,其实这样说不准确,应该说是增加暴露位置的几率。火焰呈放射状,一圈都是,这就让枪口附近的火焰特别大了。其次,你看这个MG08的圆形铁片,和水冷套筒其实是有一个高度差的。这个圆形铁片是以枪管为圆心的一个圆,套筒上部是没有被这个铁片给挡住的。问题又来了,套筒上部是不怕打么?肯定也不是啊。那这玩意儿干嘛的?马克沁机枪本身是个管退式重机枪,是要通过枪管后座完成自动循环的。为了加快枪管后座,增加后座冲量,从而提高射速,马克沁机枪的枪口都是要有助退器的,去协助枪管后座的。大体上就是,助退器是个气室,子弹爆燃产生的气体顺着枪管到达枪口的时候,一部分气体进入这个气室里面,通过膨胀,将枪管子向后推,加速推动枪管后座。大
马克沁机枪算是非常出名的一挺机枪了,非常标志性的就是带着一个水冷套筒。而马克沁机枪的一个细节是,枪口位置有一个圆形的铁片,看过很多解读是说,这个圆形铁片的作用是防弹,避免子弹直射过来将水冷套筒给打爆了。这说法对么?不对。
首先呢,马克沁各个改进型非常多,每个引进马克沁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版本,不仅如此,水冷重机枪也不止马克沁这一种,美国的勃朗宁M1917也是水冷重机枪。那么,下面几张图分别是英国的维克斯重机枪(英国马克沁)、俄国的M1910重机枪(俄国马克沁)、美国的勃朗宁1917重机枪(这个不是马克沁),这几挺重机枪,都是没有那个圆形铁片的。
如果不信的话,尽可以去找,这几挺重机枪都没有那个圆形铁片。问题来了,这些机枪不怕被子弹打穿水冷套筒么?肯定怕。那为啥没有那个铁片?因为没用,而且这个铁片根本就不是保护套筒不被击穿的。
而且,其实只有德国版本的马克沁机枪MG08重机枪才有那个圆形铁片,后来咱们引进MG08之后,生产的民24重机枪,也是跟着带有铁片的。别的版本的马克沁,基本都没有那个铁片。而德国的MG08,也是在1916年,才安装那个铁片的,以前也没有。
其次,你看这个MG08的圆形铁片,和水冷套筒其实是有一个高度差的。这个圆形铁片是以枪管为圆心的一个圆,套筒上部是没有被这个铁片给挡住的。问题又来了,套筒上部是不怕打么?肯定也不是啊。
那这玩意儿干嘛的?
马克沁机枪本身是个管退式重机枪,是要通过枪管后座完成自动循环的。为了加快枪管后座,增加后座冲量,从而提高射速,马克沁机枪的枪口都是要有助退器的,去协助枪管后座的。大体上就是,助退器是个气室,子弹爆燃产生的气体顺着枪管到达枪口的时候,一部分气体进入这个气室里面,通过膨胀,将枪管子向后推,加速推动枪管后座。大概就是这么个原理,协助作用。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这气体进入助退器之后,总得排出来,多余的气体,是通过助退器上面一圈的排气孔排出来。而气体排出来的过程中,会在排气孔的位置上产生火焰。这个火焰,会暴露位置,其实这样说不准确,应该说是增加暴露位置的几率。火焰呈放射状,一圈都是,这就让枪口附近的火焰特别大了。
事实上喷出来的带有火光
这会儿,就需要个东西给火焰挡一下,减小火焰暴露的面积。这里另一个常识是,离那个排气孔越远,火焰越淡,所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把火光挡住大部分。枪口位置,使用的是喇叭状的消焰器。
这点从铁片本身就可以看到,这个圆形铁片,圆心在枪口,基本是个正圆。套筒的上部分,是没有这个铁片的遮挡的。发挥作用的范围,也是枪管为轴心的,如果这玩意儿真是挡子弹的,为何不给套筒全都挡住呢?干嘛留一小半呢?
而别的国家的马克沁呢?俄国的M1910、英国的维克斯,这两家的马克沁,枪口助推器上是没有那么大的火光的,挡不挡意义不大。而且,就连德国人自己的MG08,早期也是没有这个挡焰铁片的。
这几家的马克沁机枪,都是同一时期的东西,MG08和维克斯机枪也就相差四年,中间有个M1910,前后相差没几年,而且马克沁本身也没有这东西,也就是说,这几个国家拿到马克沁机枪图纸的时候,都没有那个圆形铁片的,这玩意儿是德国人后来才给加上的。至于美国人的M1917重机枪,这玩意儿压根就没助退器,完全不需要那个铁片。
至于说这玩意儿能给套筒挡子弹,也可以说没问题,毕竟是个铁片子,挡住一些流弹、碎片什么的,也都是可以的,但是那会儿的全威力弹直射的话,还是算了,挡不住。
枪支损耗,在战场上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炮击、枪击,都会导致枪支损耗,甚至有的枪掉地上都能摔坏了。马克沁这类重机枪,被打坏了也实属正常。机枪这东西,一旦人家对着你开火,你挡不挡也没啥意义,挡枪不如挡人了。所以,一些机枪是带着挡人的护盾,而不是保护套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