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执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全民执法公正司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今年以来,滨州市政法系统发起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创法治营商环境、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智能化建设、政法队伍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八个攻势”。作为全省唯一市,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执法监督“双督双查”、领导干部“五法并举”、通过全国首例司法和解程序化解西王集团百亿债券违约危机、“全科大网格”等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中央依法治国办、省委办公厅等总结推广;在省扫黑办组织的第一次群众感受测评中,该市群众治安环境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要真正把依法治市贯彻落实下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滨州市紧紧扭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通过开展日常学法、任前考法、年度考法、年终述法、守法普法“五法并举”,带动全市社会公众学法用法,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2015年以来,该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领导干部网络普法考
“原来办这个证,跑这跑那,还得开各种证明,得好几天,现在真是方便多了。”前不久,滨州市民王先生在市交通局申请办理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拿到证件的一刻既意外又激动。
去年6月份,滨州市在山东省内首先推进开展了“证明材料不用跑”改革措施,建立了“证明事项彻底清理、线下告知承诺、线上信息共享”三位一体新模式。截至目前,市直试点单位共办理“不用跑证明”试点事项5.7万件次,各县市区办理6973件次,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减轻了负担。
“依法治市是个综合概念,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市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内容。”滨州市司法局局长李玉会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一场新旧动能转换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滨州拉开了大幕。在以化工、铝业、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为主的滨州如何实现平稳转换,考验着滨州市委、市政府执政能力。该市坚持法治赋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充分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出炉,确定了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措施目标,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打造了法治规范决策引领发展的“滨州样板”。目前,滨州市高端铝、新型化工、家纺纺织、粮食加工和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行政决策,是在政府工作前端实施的重要行为,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重大行政决策,往往关乎群众的重大利益。为有效防止决策“一言堂”“拍脑袋”,让“红头文件”不再任性,2018年底,滨州市开始探索政府行政决策流程再造,创新性开展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全审核为核心的“五关四要素、三全三不”工作机制,即“5433”法制审核机制,为重大行政决策拴紧“保险绳”,实现了政府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规范化,为全省乃至全国找到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答案。
该机制自实施以来,市司法局局长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23次,市司法局审核政府常务会议议题161个,提出意见建议300余条,有力促进了政府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
今年,受金融市场整体信用收紧、债务存在期限错配、存量债券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滨州市西王集团百亿元债券面临违约,极易引发恶意炒作、集体上访等风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政法机关靠前一步,创新违约债券司法处置方式,通过司法和解程序,妥善解决了西王集团危机。这是国内首例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违约债券风险的案例,也是国内债券市场涉及违约规模最大的债务重组方案。
要真正把依法治市贯彻落实下去,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滨州市紧紧扭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通过开展日常学法、任前考法、年度考法、年终述法、守法普法“五法并举”,带动全市社会公众学法用法,不断提升群众法治素养。2015年以来,该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领导干部网络普法考试制度,要求全市15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每隔两年接受法律知识测试。
今年以来,滨州市政法系统发起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创法治营商环境、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政法智能化建设、政法队伍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八个攻势”。作为全省唯一市,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执法监督“双督双查”、领导干部“五法并举”、通过全国首例司法和解程序化解西王集团百亿债券违约危机、“全科大网格”等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中央依法治国办、省委办公厅等总结推广;在省扫黑办组织的第一次群众感受测评中,该市群众治安环境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评价满意度居全省第一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孙永红 于友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