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辛弃疾的鹧鸪天全文解释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词篇赏析十一)

辛弃疾的鹧鸪天全文解释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词篇赏析十一)④“禹门”句:以鲤鱼跳过龙门化为龙,祝颂廓之秋试高中。龙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凿,故亦称禹门。《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③“春蚕”句:形容科场下笔答卷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华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黑十三年(1186年),时作者罢官闲居带湖家中。廓之:范开字廓之,稼轩门生。②白苎新抱:宋代举子都穿苎麻袍。《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

辛弃疾的鹧鸪天全文解释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词篇赏析十一)(1)

鹧鸪天 ● 白苎新袍人嫩凉

送廓之秋试①

白苎新袍人嫩凉②。春蚕食叶响回廊③。禹门已准桃花浪④,月殿先收桂子香⑤。

鹏北海⑥,风朝阳⑦。又携书剑路茫茫⑧。明年此日青云上⑨,却笑人间举子忙⑩。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黑十三年(1186年),时作者罢官闲居带湖家中。廓之:范开字廓之,稼轩门生。

②白苎新抱:宋代举子都穿苎麻袍。《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

③“春蚕”句:形容科场下笔答卷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华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④“禹门”句:以鲤鱼跳过龙门化为龙,祝颂廓之秋试高中。龙门为大禹治水时所凿,故亦称禹门。《三秦记)云:“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

⑤“月殿”句:以月殿折桂喻科举及第。宋制:各州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收桂子香,隐含蟾官折桂之意。

⑥鹏北海:《庄子・逍遥游》说大鹏由北海徙往南海,“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后以鹏程万里喻人前程远大。

⑦凤朝阳:《诗・大雅・卷阿》:“风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后以鸣凤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⑧“又携”句:温庭筠《留别裴秀才》诗:“又携书卷客天涯。”

⑨青云上:喻仕途得意,位居高显。《史记・范雎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日:“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⑩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

讲解

这首词是送范廓之秋试的。所谓秋试,就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应举士子先经州郡考试,合格者方能被推荐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礼部试合格者,经由礼部奏名,才能参加殿试(也叫御试)。殿试合格者,才能取得进士及第及诸科及第身份,然后按规定授予相应的官职。《宋史・选举志一》说“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诸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由此可知,作者送范廓之参加的仅是初级考试词中所说“禹门桃花浪”、“上青云”之类,均属由此产生的想像之词。

词的上片写送范廓之秋试。前两句破题。宋代举子例穿苎麻袍,取解试按惯例在阴历八月举行。时霜露初降,天气微凉。故云:“白苎新袍入嫩凉”,其中暗含一个“秋”字。“春蚕”句化用欧阳修“下笔春蚕食叶声”,以春蚕食叶状答卷之状,又暗含一个试”字。这两句词通过形象描写,开门见山,点出了题旨。以下各句,则紧紧围绕“秋试”二字渲染、发挥。“禹门”句宕开一笔,用鲤鱼跳过龙门则化为龙的典故,悬想殿试业已准备就绪,就等待士子去博取功名了,而“月殿”则旋即收住,又回到秋试上来,预祝范廓之秋试成功,月殿折桂。这样叙写,婉转曲折,有回环吞吐之妙。

词的下片,祝其赴京应试并放官。“鹏北海”三句,写范廓之胸怀壮志,遇时而起,又携书卷客天涯,走上茫茫的应试之路,并一举及第。据《宋史・选举志一》说:“甲、乙第进士及九经,皆授将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余亦优等授官。”同书《选举志二》又说:孝宗初,“御试第一人承事郎、签书诸州节度判官,第二第三人文林郎、两使职官,第四第五人从事郎、初等职官,第六人至第四甲并迪功郎、诸州司户簿尉,第五甲守选。”因知所谓“明年此日青云上”,即便及第,也不过捞个小官而已,离“青云上”还远着哩。至于说“却笑人间举子忙”,看到后来举子忙碌,作为一个胜利者,固然可喜可贺,而以之笑人,就难免有点浅薄之嫌了。

总之,此词紧紧围绕秋试二字生发,写月宫折桂、禹门化龙青云直上,结构謹严,中心突出,形象生动,运笔开合自如,艺术造诣颇高,但所写内容,不外功名富贵,似属老生常谈,没有多少新意。

猜您喜欢: